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孙卫 《甘肃教育》2011,(4):40-40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强调教师要尊重、欣赏、引导每一个学生,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参与式教学,可以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谈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参与式教学。  相似文献   

4.
蔡定松 《考试周刊》2011,(64):40-40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或方案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杜思玲 《考试周刊》2013,(48):75-75
<正>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究发现的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强调教师尊重、赞赏、帮助、引导每一位学生,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客观事件,通过探究发现知识,人人都得到发展。对于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作为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6.
金鑫 《小学生》2013,(9):118-118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观、教师教学观等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改革的具体目标上,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践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评价上,强调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功能;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等。因而,新  相似文献   

7.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倡导课程是共建的、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应由原来的“文本课程”走向被师生体验、领悟、思考的“体验课程”,强调师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8.
王维臣 《现代教学》2004,(12):43-44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干探究、勤干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他们需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设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局面,以改变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学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特别是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新型方式,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一、建立友好的师生合作关系在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相似文献   

10.
黄敏 《教育》2012,(27):51-52
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加者。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其由教学客体到教学主体的转变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实施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力倡导探究式教学,强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提倡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以下是笔者有关探究式教学的一些问题及思考,供教师们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完成一个师生交往、发展的互动过程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谈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以改变现有课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彻底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使一直困扰着教育界的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迎刃而解,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课程模式。因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科课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无论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学校,还是教师、…  相似文献   

14.
赵莹梅 《云南教育》2002,(25):17-1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立足学生发展,改革教学方式。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堂教学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  相似文献   

15.
徐杨 《教育现代化》2005,(11):67-67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是中学化学学科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老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理念下,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它还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新课程目标。为了适应这些要求,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单青青 《考试周刊》2011,(65):78-7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独立、创造性地进行探究知识的学习,体现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学习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办法。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新课程强调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根本改变.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这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我们实施新课标的要求.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学习,创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