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相深远的历史意义。改革的目标是使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关键是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使学生在课程方面享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将学生的学术课程学习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融合起来,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建立学分制管理制度。正确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之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新课程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课堂,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为了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每一位有责任感和危机感的教师都应该努力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  相似文献   

3.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落实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具体要求就是:第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所有学生都看成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通过尊重、关心、牵挂,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魏小清 《考试周刊》2012,(50):43-43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受到了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的确,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我们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不能解放思想、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不能全方位了解新课程的教材体系,不能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语文课堂,即使给我们一片语文的大海,我们都可能难以找到和学生一起徜徉的自由感觉?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做麦田的守望者,树立新观念、了解新体系、建构新课堂.真正做到守护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每一位学生的希望和每一位学生的未来。1.以体验感受为脉络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有了科学定位,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落实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具体要求就是:第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所有学生都看成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通过尊重、关心、牵挂,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是意味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全班每一位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  相似文献   

8.
一、新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影响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破了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桎梏,提出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教育必须尊重个性的差异,从关注完整的“人”的成长出发,带动学生走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知识本位的狭小空间,顺应“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要求,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应当以“过程导向”的后现代课程观为理论基础,其开发、设计和实施必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推进学生与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情感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强调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倡自主参与式实践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基本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性质:它是一种正式和必修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既是国家课程,又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0.
潘晓红 《小学教学研究》2010,(3):120-120,122
“回归生活”是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认为.它更是以生活为本.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学生情感体验为纽带.找准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巧妙拨动学生“情”弦.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和呜的一种课改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的内涵更为丰富,有人认为,语文课堂应是“诵读场”,重要的是要“书声琅琅”;有人认为语文课堂应是“情感场”,重要的是要“情意浓浓”;也有人认为语文课堂应是“对话场”,重要的是要“议论纷纷”……但我认为,语文课堂更应该是“思维场”,重要的是要“灵思飞扬”。当然语文课姓“语”,语文课堂应以“学语言”为中心,要听、说、读、写并重,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脱离了思维训练而进行的所谓“语言训练”,常常会成为一种虚华的外在形式、费时的语言游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更深地体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品味文字,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情感。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也可以说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语文教师就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引导者,要有“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  相似文献   

13.
陈雯 《南昌教育》2006,(4):20-21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都不同程度地走进了语文课堂。但是,细细想来,当前的语文课堂在一味追求创新改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顾此失彼的现象,背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有悖于课程改革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教学是一项情感传递的接力赛:画出跑道,准备好接力棒,作者跑第一棒,传给我,然后我的学生……直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比赛,让情感流淌在整个课堂间。《泪珠与珍珠》的教学,就是于情深处感受语文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15.
武波  阮彩伟 《今日教育》2007,(1S):36-37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课程资源拓宽了.教学形式丰富了,知识结构整合了.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与关键——课堂被激活了。有了更多的创新。然而静下心来审视这些新、活的语文课堂.有些语文课堂变得浮躁了、肤浅了、眩目了.甚至迷幻了.具体表现在:①失控的自主探究。“想读哪段就读哪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动辄小组讨论,有些学生瞎掺和、凑热闹.教师还以为是气氛热烈。②随意的多元解读。怎样理解都行,说什么都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旧课程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针对此积弊,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人了学生的心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思维,这样新课程就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起搏器。  相似文献   

17.
根据“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现代课程理念,我校进一步确立了“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课程”的思路,即建立差别化、多样性、可选择性课程,以适应孩子们的不同发展需求,我们期待着丰富多样的课程能够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成为绽放于心灵土壤中的花朵。  相似文献   

18.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当老师和学生带着各自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共同进入课堂,在教师和学生间.教师和教材间学生与书本间的交互碰撞和交流中.该会进发出多少情感与思想的火花啊!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学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段历程.是学生知识、思想与情感的真实交流,让教学回归自然,张扬学生个性。把“原汁原味”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景再现语文课堂.是新的语文课程实践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科学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化学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探究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和化学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体系,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性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以学定教,适时引导。《课标》所讲的“对话”,要求参与对话的双方或多方,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以智慧开启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对话”,才有可能发生“感染”、“激活”、“碰撞”等潜藏在学生内心的活动,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离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