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因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如此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中共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曾指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江泽民同志提出要进行民族气节教育,培养民族自尊心。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专门提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从小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了解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了解我们现在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憎恶一切丧失国格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国近现代是爱国主义发展、升华的重要时期,不了解近现代的历史,就难以完整地领会、把握爱国主义的精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开篇的话指出: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历史。纲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措施,把《纲要》落到实处,使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新的进展,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务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在《邓小平文选》三卷的119篇文章中,有72篇运用了历史分析的方法.邓小平同志在《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振兴中华民族》、《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等文章中,多次强调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教育广大党员和人民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他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论述,对于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把亿万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本着对师范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的理论(《邓小平文选》第198页),从我国浩瀚的史籍中提炼出中华民族的爱国精髓,无凝是开发宝库、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对国家教委颁布的《三年制中师历史教学大纲(试行)》和94年9月使用的《中国历史》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8月23日向各地印发了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在通知中说,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田蛄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是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广大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身体力行,为青少年做出榜样。 各地各校要依据《纲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和细则,并采取切实措施,把《纲要》落到实处,使爱国主义教育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中共中央于1994年9月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曾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据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担任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教师,更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中国近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危机最为深重,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最为昂扬的时代。这期间,中华各族儿女在忧患、抗争和求索中将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进入了新的更高的精神境界。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可以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迎来了伟大的祖国成立55周年。在纪念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的日子里,我们的爱国情感尤为浓烈!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指出: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些应该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部宗旨和内容。大胜靠德,德者智。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大的德育,是家庭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编发了一组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意在引起广大读者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华精神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国拥有博大的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我们的民族历史,更要了解我们的中华精神。只有了解我们5000年延续不绝的历史文化,才能使每一位青少年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才能让14亿人更好地凝聚在一起。一、燃起青少年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振兴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伟大的中国历史孕育了伟大…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民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策     
■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指出,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晓林 《考试周刊》2010,(54):194-195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奋斗中,中国人民以其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奏响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壮美旋律。中国人民形成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靠的是什么?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中国人民继承和弘扬的民族之魂——爱国主义。"团结诞生希望,凝聚产生力量"。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历过无数次巨大灾难,在大的自然灾害和强敌入侵面前从未屈服过,而是更加坚忍顽强。因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青少年做起,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对青少年学生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之一,积极探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人人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责,个个积极做忠实的爱国主义践行者。这是撰写本文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往。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铭记史实、警示后人,我国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纵观历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中华民族最大利益为主旨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并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所在。新时期,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支撑下的民族大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丁毅华一、明确目标,培养“两个教育”的骨干人才在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均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我校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近年来,又进一步狠抓《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激发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教育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引导学生实践报国之行.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坚持五个结合.主要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在中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都至关重要。历史课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历史教学中应及时巧妙地利用课内课外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让学生不但学习历史更能感悟历史,明白中国奋斗的方向,中国人奋斗的方向,中国中学生奋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