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辍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中国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上巨大差别造成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三农”之外的制度设计。农民因贫穷无法供养子女读书只是少数,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等也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农民子女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缺乏公平公正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论原创内涵的深层次探悉--以杜威的教育理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初中生辍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中国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上巨大差别造成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三农”之外的制度设计。农民因贫穷无法供养子女读书只是少数,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等也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农民子女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缺乏公平公正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3.
流动、生计与身份——公共教育制度内外的农民工及子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一、农民、农民工子女与公共教育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农民进城务工带来了农民(农村户籍人)家庭结构和生计方式的变化,出现了与教育相关的种种新称谓:"留守儿童"打工子弟"流动儿童"。这些新的称谓都显示出新  相似文献   

4.
"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是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二元户籍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物。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现象的成因、现状、挑战及对策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但总体来看,理论层面的研究偏少,新闻报道性质文献居多;"随迁子女"的概念界定不够清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社会效应的研究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5.
中国晚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转型导致了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引起的"农民工家庭代沟"现象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方方面面,其给农民工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农民工家庭代沟"主要是由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的差异引起的,缓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子女、父母、社会三个层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外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由于受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户籍管理模式的困扰一直面临"身份认同难"、"质量提高难"和"文化融入难"的"三难"困境,严重影响到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如何突破这些困境?一是逐步消除"二元"惯性思维,创新学籍管理;二是明确政府职责,加强质量管理;三是学校、家庭和社区多管齐下,促进文化融入。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必然导致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而造成社保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失衡。本文从社会排斥的理论视角来探究我国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中国农民受到不公平的社保待遇,处于受排斥地位。这种不公平主要是由一些人为设计的不公平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体系的制度安排——制度排斥所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农民始终逃不出贫困...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问题是农村问题的缩影,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忽视了农民的存在和需求,使农村教育偏离了方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农村教育应该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建设,树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观念,尊重农民的教育愿望,促进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李淼 《教育探索》2012,(5):80-82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教育体制性障碍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公的根源.城乡二元教育体制衍生出来的教育政策弊端加剧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不公.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分层和教育不公的恶性循环又使得我国基础教育不公持续扩大.只有改革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二元经济经构转换,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弱化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辅以改革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公平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教育起点的平等上,即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对教育资源占有的平等.然而中国深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城乡分割,教育对象严格限定,教育资源向城市严重倾斜,造成城乡教育机会不均、教育环境反差很大,出现了社会转型期教育的隔离、倾斜与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