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开私人讲学之先河,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学说几经演变,由原始儒学而经学,而玄学,而中兴,直至理学,发展成为比较完整而庞大的思想体系,横亘于整个封建社会。可以说,任何一家学说都无法取代儒学的地位,无论哪一个封建朝代都离不开儒学,无论哪一个封建统治者都不会放弃儒学,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几乎是儒学的教育。可见儒学对教育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2.
孔子开私人讲学之先河,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学说的几经演变,由原始儒学而经学,而玄学,而中兴,直至理学,发展成为比较完整而庞大的思想体系,横亘于整个封建社会,可以说,任何一家学说都无法取代儒学的地位,无论哪一个封建朝代都离不开儒学,无论哪一个封建统治者都不会放弃儒学,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几乎是儒学的教育,可见儒学对教育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3.
儒学婚姻家庭观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作为重人的学说,历来极为关注婚姻、家庭及其伦理问题。中国在儒学的教化下,对婚姻问题从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等方面作了许多具体规定,其家庭组成也发生了历史演变。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和主导而形成的婚姻家庭伦理,具有许多特点或优点,有的在当代仍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儒学经权论发端于孔子,发展于孟子、荀子,完备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西汉公羊学家;作为对"经"进行变通、突破即"应变大道"而产生的"权",伴随着经权论的演变被越来越严格地置于"经"的制约之下,道德主体的自由选择越来越以遵循封建道德的要求为先决条件,儒学经权论这种逻辑走向与传统儒学伦理思想的演变趋势是完全吻合的。  相似文献   

5.
唐末五代是闽地儒学生态形成与演变的关键阶段,经历了由沿海向内陆扩散,由局部向整体演变的过程。宋以后闽地儒学的大兴与此际儒学生态的面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就梁启超对儒学与西方科学的态度而言,早期梁启超持"儒学本位"主义立场,认为治天下当以儒学为主,以科学为辅;中期梁启超持"科学万能"主义态度,崇尚科学并站在科学的立场来评判儒学;后期梁启超在经过多年的反思与沉淀之后,逐渐意识到了二者的界限,认为儒学以人生问题为旨趣而科学以客观知识为归宿,二者不可相互取代。梁启超对儒学与西方科学的态度及其演变轨迹,不仅深刻地反映了晚清思想界在中西比较领域的理论走向,同时也深刻地启发了后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进一步思考。在儒学复兴深入人心的今天,这样的思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学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把继承和变革结合起来,随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从而使儒学在封建社会里充满活力,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得以延续几千年。朱熹和戴震是儒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代宗师,分别在不同的时代对儒学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不同的贡献;他们在“理欲之辨”上,观点相互对立.但都没有超越儒学.都是儒学的继承者,所不同的是.由于戴震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因素已大大增长.因而戴震的新理学创新多于继承。  相似文献   

8.
两汉之际是一个喧嚣动荡的时代,经学中的一派——谶纬于思想界悄然兴起。它对圣王的神化,对圣人的神化,以及其独特的政治历史观,大大改变了先秦儒学的面貌,使汉代儒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两汉之际儒学的神化是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本文就其神化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叔孙通到公孙弘,画出了儒学在汉代演变的轨迹,充分表现了儒学终于完成了对专制政治的适应.与董仲舒改造儒学将之引向神学化和宗教化不同的是,以叔孙通和公孙弘为代表的儒宗人物使儒学完全世俗化、实务化甚至奴性化.他们对儒学发展走向所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实践中,毕竟无法与董仲舒所建立的新的儒学哲学思想体系的影响相比.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适应与文化冲突交叉的视角,透视了中国儒学对日本文化思想的影响:论述了日本文化对中国儒学的接受机制、选择形式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动态表现;说明了日本文化在接受中国儒学的过程中,对中国儒学的“接受/悖离”的二元现象;着重分析了日本诗学对中国儒家诗学从全盘引进到批判汲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儒学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史学近代化趋势的审视陈其泰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取向与史学近代化自孔子创儒家学派,至19世纪末,儒学曾经历不同的演变阶段,而它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虽可溯源至十七八世纪,但具有实质意义的输入,并...  相似文献   

12.
孔子开私人讲学之先河,创立了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几经演变,由原始儒学而经学,而中兴,直至理学,发展成为比较完整而庞大的思想体系,横亘于整个封建社会。可以说,任何一家学说都无法取代儒学的地位,无论哪一个封建朝代都离不开儒学,无论哪一个封建统治者都不会放弃儒学,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思想几乎是儒学的教育思想。可见儒学对教育思想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19,(5):85-90
由汉至唐,儒学影响不断加强,燕赵民风经历了由先秦的剽急悍劲到其后性缓重儒的变化。但五胡乱华与安史之乱破坏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同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儒学的影响。儒学与燕赵地域文化、胡乱与朝廷统治力之间构成了复杂的关系,深刻影响着燕赵民风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科举术语作为科举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长期的考试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来的。科举术语丰富多样,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反映了传统考试文化、吉祥文化、儒学文化的鲜明特色。了解科举名词术语及其含义的演变,可以加深对科举文化传承与变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明代,地方儒学普遍建立,所谓地方儒学,主要是指府、州、县学。明初,地方儒学教学秩序正常。明代中后期,由于提学官、教官、生员的嬗变,地方儒学教学秩序发生重大改变。文章从明代地方儒学教学秩序演变的原因、过程、表现、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清初大儒李顒为例,探讨了晚明以来传统儒学演变、更新的一个必经环节。李顒力倡“悔过自新说”,反思儒学发展中的弊端和偏失,进而阐发出理学与经济关系之论,主张循儒学基本精神,和当时社会的国计、农技、水法等经济实学事务相联,在儒学传统和启蒙思潮之间架设了沟通的桥梁。又积极推动儒学的平民化进程,是开儒学近代转化之先风。  相似文献   

17.
惠州古代可考的教育,起始于唐而发展于宋,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本文以隋——清间历代教育制度及其思想的演变为大体脉络,通过对惠州地区儒学、义学、书院等的论述,探讨了此时期中惠州教育发展的概况,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对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现代新儒学的研究风行海内外,而非儒学派则被忽视。罗检秋新著《近代诸子学与文化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以道、墨、法等非儒学派为中心论题,可说是弥补了当前学术研究中的不足。综览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该书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研究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的演变过程,从历史根源来解释近代诸子学兴起、发展的历史终极原因。近代诸子学能纵横捭阖,承前启后,首先是传统学术自身嬗变的结果,从宏观脉络上追溯了清朝前期诸子学的内在变迁以及儒学和诸子学由对立到调和的衍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都几次提到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西汉武帝时代,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魏晋隋唐时期,儒学有了新发展;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明朝中期,王阳明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明末清初,儒学重新焕发生机,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那么,这些"新"发展到底"新"在何处?它们有什么不同?下面对这些问题作浅显探究。  相似文献   

20.
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考察,儒学在沂蒙地区传播的概况为:在儒学的初创阶段,孔子及其部分弟子曾到该地区游学;至战国时期,孙氏之儒的代表人物荀子长期在该地从政、著述与授徒;两汉时期,该地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儒学经师;自魏晋至明清时期,儒学一直成为该地区的主导思想;近代以来,沂蒙士人又把儒学的“入世”思想与赛扬爱国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