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近日,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以自由落体撞击的方式撞向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从而结束了自己长达12年的探索旅程。除了"罗塞塔"号,这些年还有哪些探测器追寻过哪些彗星呢?1.国际彗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前身是国际日地探测卫星3号(ISEE-3),它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以研究日地环境和太阳风为目的的探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1月,"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释放了一个名为"菲莱"的着陆器于彗星的表面,这是人类的探测器首次在一颗彗星上实现软着陆。彗星来自太阳系的边缘,它们的组成通常是水冰和尘埃。科学家们之所以对彗星如此着迷,是因为在它们的物质组成中隐藏着一些有关太阳系和生命起源的秘密;它们还有可能撞击地球,是一种对地球文明存在威胁的天体,这一点又颇令人担忧。然而,彗星并不是唯一令人着迷又令人担  相似文献   

3.
尹怀勤 《今日科苑》2011,(20):51-52
2010年7月10日,欧空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在飞往目标星体的征途中,成功飞掠"鲁特西亚"小行星,并对其进行了拍摄。这是它第二次顺路探测小行星,且具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炮轰"彗星     
真实的科学研究在电影中往往会被夸大,但这一回,科学家终于从好莱坞大片中汲取灵感。北京时间1月13日凌晨2时50分,得名于电影《天地大冲撞》的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Deep Impact)"号彗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将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穿越太空,追上"坦普尔-1"号  相似文献   

5.
尽管欧洲空间局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小猎犬2号”至今毫无音信,但是欧洲空间局探索太空的信心并未受到影响。欧洲空间局近日向外界宣布,于今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月26日上午7时36分,“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将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太空中心发射,展开首次登陆彗星彗核的太空探险之旅。“罗塞塔”将在太阳系内经过10多年的飞行于2014年结束其“台球式旅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尝试进入彗星轨道并在彗星上降落。  相似文献   

6.
动态     
正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成功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月10日19时52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牛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目标的第一步,环绕火星成功。专家介绍,火星捕获制动是指探测器在抵近火星时,通过主发动机长时间点火,使得在行星际空间高速飞行的探测器大速度增量减速,从而能够被火星引力场捕获,进入绕火轨道。  相似文献   

7.
资讯     
彭文 《百科知识》2015,(3):13-14
<正>地球之水或非来自彗星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此前一种普遍的推测认为,地球之水来自于彗星。最近"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获得的结果,令地球之水的起源之谜更加扑朔迷离。2014年11月,"罗塞塔"号释放"菲莱"着陆器于"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勘测数据表明,该彗星的水比地球水更"重",也就是水中含有更多的重氢。彗星一般被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8.
毛黎  冯卫东 《今日科苑》2014,(12):26-27
2014年8月,罗塞塔飞船追上了火星之外的67P彗星;11月,罗塞塔搭载的菲莱着陆器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地在彗星上实施软着陆。该两探测器因获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及其后续研究前景跃居《科学》杂志选出的2014年最重要科学突破的榜单之首。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在历经10个月的旅程后,于9月21日进入火星轨道。印度的"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紧随其后,于24日抵达火星轨道。随着这两个地球访客的加入,火星轨道上共有5个探测器在执行任务,再加上已在火星表面上工作的"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车,这7个探测器正源源不断地为我们传回关于火星这个红色星球的数据信息1."2001火星奧德赛"号探测器发射时间:2001年4月7曰入轨时间:2001年10月24日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中国探测器要去火星了从今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的序幕。46年后,中国又将目光瞄准了火星,"火星全球遥感与区域巡视探测"任务已获准立项,首个火星探测器预计2020年发射飞往火星。探测器将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8月发射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于2016年7月4日抵达预定轨道,开始环绕木星运行。按计划它将环绕木星33圈,最后像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一样,投入木星大气的"怀抱"。它将探测木星大气层以及大气层深处的热辐射源,穿过木星的南北磁极,帮助科学家们了解这颗气态巨行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  相似文献   

12.
<正>"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是人类迄今为止发射的规模最大、复杂程度最高的行星探测器,其任务是环绕土星飞行,对土星及其大气、光环、卫星和磁场进行深入考察。在忠实地执行20年使命之后,"卡西尼"将在土星大气风暴中结束它的一生。"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是美欧合作研制的,于1997年10月15日发射  相似文献   

13.
正尼欧怀兹彗星(CometNEOWISE)被喻为"北半球21世纪最亮的彗星",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逆行长周期彗星,每隔4500年至6800年方会"路经"地球一次。2020年7月,尼欧怀兹彗星划过北半球夜空,陆续有各地民众目击到该彗星和它的"尾巴",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世界各地看到NEOWISE彗星划过夜空的样子吧!  相似文献   

14.
撞击月球     
腾月 《知识窗》2007,(1):50-51
还记得美国宇航局用航天探测器撞击彗星的事件吗?从那次撞击中,美国科学家获得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星尘。美国人好像是撞上了瘾,撞击彗星成功之后又开始策划撞击月球。美国人撞击月球计划的时间初步定在2009年1月。与撞击慧星相比,撞击月球更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为开发月球能源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2004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人类探测器首次撞击彗星成功。“深度撞击”任务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计划以撞击的方式来研究彗星,因此受到全球注目。这个计划从构思、提案、建造、发射到真正撞击,至少费时十余年,才让天文学家的梦想成真。本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了解任务的技术外,这个太空任务的科学研究目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就在2017年5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再次传回了一组令人惊叹的照片,它在进行俯冲任务时拍摄到了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夏季的奇异云层。2017年是"卡西尼号"航天器传奇旅程的最后一年。这篇传奇的科学史诗终将在2017年9月画上句号。自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1997年用"大力神-4B"运载火箭将"卡西尼号"发射升空,在正式进入环绕土星转动轨道的13年里,它兢兢业业地探索土星及其卫星系统,获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7.
历经7年的太空跋涉,美国宇航局(NASA)的“星尘号”彗星探测器终于取得“真经”要回家了。据美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星尘号”将于1月15日在美国犹他州沙漠内降落。届时,来自彗星的第一手样本将有助于科学家揭开太阳系的起源之谜。  相似文献   

18.
对于有头有尾的彗星的形象,人是再熟悉为过了.但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先进的探测器和望远镜发现,有极个别彗星样子真是怪极了,而且它们身上隐藏的谜团也非常多.  相似文献   

19.
探秘金星     
欧洲空间局的金星探测器“金星快车”在经过4亿千米的飞行后,于2006年5月7日进入环绕金星的最终轨道,在这里,“金星快车”上的所有探测设备都被逐渐激活,人类沉寂多年的金星探测活动终于全面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20.
《百科知识》2015,(2):1
<正>事件2014年刚刚过去,无论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的"十年磨一剑",还是"引力波乌龙事件"的先轰动后尴尬,科学发现总是在一次次突破中不断带来新知和希望,也不断遇到挑战和挫败。但是,科学家们不会在问题面前顿足,因为突破永远是最高的追求,而未知与困难永远是科学之路上的最好旅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