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手机报纸的现状与前景——探析报业新平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等组成的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报的诞生,意味着报纸形态更加走向多样化,使之“一花三朵”——纸质报纸、手机报纸、网络报纸,进一步推进了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跨越,“跨媒体”经营有了新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2.
沈梦尔 《视听界》2012,(6):67-68
一、电视读报节目的一般样式我国电视读报节目以2003年1月6日凤凰卫视开播的“有报天天读》为开端,将报纸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以电视的形态进行二次解读,对新闻价值作二次判断和二次整合,既保留了报纸媒体的深刻性和全瞻性,也将电视媒体形象化和立体化的优势带人其中,给观众以别开生面的视听感受。  相似文献   

3.
1996年以来,中国电视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术语——“报人电视”:“报人电视”是指正在或曾经从事报纸业务的人员参与电视节目制作而产生的新的电视节目形态,也指虽没有参加过报纸实践但能够理解报纸持点的电视从业人员有意识地借鉴报纸经验所开发的新的电视节目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一切都在进行有序或无序的竞争。新闻也是如此。网络、短信等新兴媒体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互相叫板,拉出一副由“三国鼎立”向“七国争雄”演变的架式。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却日渐显出先天不足,不仅呆板而且滞后。更加报纸多如牛毛,鱼龙混杂,声望日下,致使受众日益懒得看报。这既是时代现象,也有报纸自身问题。报纸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出路只有一条:把报纸办得好看些。  相似文献   

5.
郭镇之 《传媒》2008,(8):43-44
数字化新媒体的强劲势头正在威胁其他传统媒体的生存。前些年人们还只是在讨论印刷媒体的生存困境,但是随着网络的日渐兴盛,传统的地波电视,甚至繁荣不久的有线电视,都不再高枕无忧了。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汹涌,传媒的融合、整合成为最明显的趋势,而作为最大信息和媒介平台的互联网似乎是“通吃”的“赢家”,正在整合一切媒介,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6.
魏莱 《新闻窗》2008,(2):98-99
网络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它的出现,是大众传播媒介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作为一种新型媒体,网络不仅影响着公共舆论的传播方式,而且影响着公共舆论的形态。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在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网络传播打破了这种格局,  相似文献   

7.
从媒介形态看媒体移动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传媒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群雄并起。随着手机、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介的广泛应用,媒介整合愈演愈烈。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影片,与手机、无线上网等移动通信工具相互融合,呈现出新的媒介形态如移动电视、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不断向小型化、移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媒体融合视野下的新闻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Pool教授提出。其核心思想就是强调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目前媒体融合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学术用语.甚至有人认为,离开这个词汇,便不能反映该行业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熊澄宇归纳了媒体融合的三层内涵:第一是指所有的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种形式靠拢:第二是指包括传媒文化形态的整合、传播系统的整合和传媒公司所有权的整合等在内的媒介大整合:  相似文献   

9.
最近十多年来是中国传媒业发展最活跃、最震荡、最具革命性的时期,电视向报纸这位“老大哥”学习操作理念,网络这位“小兄弟”向报纸和电视学习栏目化,最后报纸和电视分别向网络学习高度自由化并走向融合,内容也更加关注民生,由“为民做主”走向“让民做主”,传者与受者的身份界限变得“乱花渐欲迷人眼”。  相似文献   

10.
赵向阳 《今传媒》2010,(8):176-178
“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闻术语,起源于报纸。2001年创刊不久的《晶报》打出了“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宣传口号,第一次将“民生新闻”以新闻形态展示在新闻媒体上。而将“民生新闻”引上高潮的却是电视。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电视新闻、报纸消息,网络消息发布的速度快,消息源多而杂,然而“速度快”和“消息源多”有其不利的一方面,也是网络消息的最大隐忧。电视和报纸所报道的新闻,都是经过一系列职业化的新闻工作者加工处理的,经过层层把关,其可信度和真实性都比较高,所以人们仍把电视和报纸的报道当作权威消息来源,以电视和报纸的报道为最终的认定。但网络消息,除了网站编辑取材于电视和报纸的报道,更大的一部分消息来源于“全民生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山寨”、“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词语。这股在大江南北刮起的“山寨风”,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字眼活跃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页等媒体之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和热议的一个话题,且实实在在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进而演变为一种“山寨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近几年兴起的新型电视节目形式,“电视读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是电视和报纸创造性“联姻”的产物。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围绕构成完整传播过程的五要素,对“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电视读报”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中国广播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各类新老媒体一一报纸、电视、网络等的共同冲击,使广播的发展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之中。面对困境,面对危机,路在何方?本文从广播产业“制播分离”“多元互动”“资源再开发”“内部管理流程再造”“延伸广播产业链”和“跨地区整合”等六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广播发展的新空间、新机遇。  相似文献   

15.
袁睿 《新闻世界》2012,(1):118-11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主体间的协作不断增强,电视媒体面临着两大变化:一是规模化、综合化运营致使媒体之间的兼并、融合加剧,二是为了实现整合新闻资源、突出协作效应致使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的新闻融合。学界和业界也越来越多地将关注点转移到媒体“融合”上。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读报节目近两年可谓异军突起,成绩不俗。有人用“荧屏传来朗朗读书声”来形容时下电视读报节目在各地频道的频频亮相。网罗报刊精华,聚焦尖锐话题,将平面媒体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与电视媒体的大众化、形象化结合起来,成就了一批优秀的电视读报节目。然而,电视与报纸一窝蜂式的速配,泛滥式的克隆,又让人不得不忧虑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由乐清日报负责整合“乐清之窗”和乐清日报电子版,建成全新的地方门户网站中国乐清网,成功地整合了全市电视、报纸、广播的新闻资源,形成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组成的全方位网站格局,真正做到了多媒体、立体化的新闻宣传模式。乐清日报创办的数字报缘何这般火热?  相似文献   

18.
牛永勇 《大观周刊》2012,(48):41-41
查询百度百科。新媒体给出的概念是: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19.
唐建军 《新闻界》2003,(1):39-41
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和广播评论一样,经历了一个不会“自己走路”,依赖报刊评论,到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电视新闻评论之路,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出现到文革结束。由于受技术条件和极左思潮的影响,“报纸言论可以代替广播电视言论”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依赖报刊、新华社的评论稿,以口播形式播出,毫无电视传播特色,只是文字评论稿件的口播形态。它采用了报纸的思维模式、广播的播发特点,融合了电视播…  相似文献   

20.
电视深度报道首先可以简单地描述为针对电视“消息”而言更“深入”、更“细致”的报道。“消息”一般都是介绍一种客观的现象,而电视深度报道则要透过这一“现象”,通过深入地探究和细致地表现,让人们看到这一现象中的本质意义。这种“深入”和“细致”,在报道过程中,一般有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偏重于“意义”的阐发。 此类形态的报道,带有较强的“评论”特色,但又和报纸纯粹的“评论”不同,它往往是一种“记者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