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俄国人迁入新疆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下半叶,近代以来,随着《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的签订,开始有大批俄国人涌入新疆。1935年,在新疆第二届民众代表大会上,俄罗斯族被列为新疆13个世居民族之一。在新疆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影响下,在多民族交流的过程中,新疆俄罗斯族的文化发生了变迁。本文论述了新疆俄罗斯族的文化变迁,分析了影响其文化变迁的内、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俄罗斯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从1992年《俄罗斯教育法》颁布实施以后,俄罗斯形成了包括初等、中等、高等、高等后职业教育和补充职业教育共同组成的大职教体系,各级职业教育的共同使命就是赋予人职业。受俄罗斯社会经济变化,以及欧洲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近些年来,俄罗斯职业教育职业体系一直处于调整和改革状态。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俄罗斯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其中伊犁地区较多,其余散居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人口约为1.8万人。中国的俄罗斯族多数是在  相似文献   

4.
国发[2007]32号文件中提出以新疆为基点,面向中亚国家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这就要求新疆高校的中亚研究机构要以科研合作和教育交流为两翼,与中亚国家、俄罗斯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社会合作活动,这对培养新疆和西北地区的中亚研究力量、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社会联系起着重大作用。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站在我国向西开放的最前沿,必须大胆走出新疆、走进中亚国家、走进俄罗斯,积极开展面向中亚国家的各种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中亚各国国情国力和市场潜力的调查研究,注意观察,掌握新动向、新变化,不断提高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的社会作用,丰富中亚研究内容,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更为实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族人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此外 ,我国湖南、河南、北京、广西、四川、甘肃等省区以及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等国也有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人的姓氏比较复杂 ,约有 1 5种之多。  相似文献   

6.
在俄罗斯政治经济经过剧烈变革后的二十年间,俄罗斯职业教育一直在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全新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将幼儿园和普通中小学以外的一切教育形式统称为职业教育的"大职教"观。作为俄罗斯职业教育体系的第一个层次,其初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倍受关注,改革的目标是确立个性目标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实践目标模式,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职业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族人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此外,我国湖南、河南、北京、广西、四川、甘肃等省区以及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等国也有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人的姓氏比较复杂,约有15种之多。  相似文献   

8.
纵观俄罗斯的外交历史与传统,空间因素下的自然地理状况、国土疆域、资源条件和地缘政治环境均深深影响着俄罗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周边文明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俄罗斯人特有的安全观和发展观,对俄罗斯的外交理念、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政策都有极其巨大的影响。空间因素是俄罗斯政治文化形成的依托和土壤。政治文化孕育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外交思想又制约着其外交政策的决策。空间因素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潜在地指导并推动着俄罗斯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外交进程,隐性地融入俄罗斯外交历史的传统和脉络,成为分析研究俄罗斯外交领域中极其重要的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疆社科期刊的发展面临极大挑战.要维持生存,不断发展,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特别是发掘属于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这又对新疆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坚守”与“突破”是当前新疆社科期刊发展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在俄罗斯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东方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使其没有全盘接受古罗马等西方文化,造就了具有独特东方底蕴的俄罗斯文化特质,体现出一种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内涵.俄罗斯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东方魅力在不同方面和领域影响着俄罗斯人,形成了俄罗斯民族个性中的宗教性、易变性、普济主义的特点和略带东方特色的生活方式,也在价值观念上影响着俄罗斯人,使其体现出对集体主义的推崇和感性的东方文化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选用2000—2012年13年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类,以期优化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结果表明: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大致可分为6类,其中欧洲市场中俄罗斯入疆人数较多,亚洲、美洲、大洋洲市场入疆人数相对较少;并且近程市场所占份额远超过远程市场。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4条拓展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高校自2005年起陆续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其中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自2008年开始将主修英语转为主修俄语。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以上三所高校的105名学生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该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状况、外语使用状况以及语言态度,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外语使用率不够高,对两种外语的语言态度有较大的差异,在俄语水平提高的同时英语水平有所下降,俄语水平高于英语水平,该结论能够为新疆高校外语课程设置以及外语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759年,清统一新疆后,面对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凋零的状况,采取了鼓励移民、奖励垦荒、安置灾民等一系列安民兴疆举措,对恢复生产和巩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代的新疆社会像全国一样处于急剧变革和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般地积聚在新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19世纪后期,一些俄国籍鞑靼人先后来新疆活动,20世纪初期更加频繁。但是与其它任何活动相比其教育活动更加明显,随之而来,许多鞑靼语报刊和出版物流入新疆,在新疆的穆斯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此时的许多第一手外文资料足以证明俄国籍鞑靼人在新疆的教育活动。本文以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最新成果为依据试对此期俄国鞑靼人在新疆的教育活动给予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经济濒临崩溃,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下降,工人、农民和士兵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要求.布尔什维克的反战政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为人民群众争得了宝贵的和平喘息时机;苏维埃政权实行工人监督,把土地无偿交给农民使用,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满足了农民的面包要求;文化革命坚持唯物主义,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波兰是一场空前浩劫,约600万人在战争中死亡。对这一时期的波兰人口状况,学者多侧重于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犹太人的种族屠杀进行研究,而较少全面分析。本文拟从德国占领时期波兰人口的状况、苏占波兰地区的人口状况和战后边界变化对波兰人口的影响这三方面,试对二战期间波兰人口的锐减和大规模迁移进行简要分析,以揭示战争对波兰人口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阐明了新疆俄语教学的历史以及办学特点,针对新疆俄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新疆高校零起点俄语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8.
清代,出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内地大批汉族通过官方组织、民间自流或流放等多种方式进入新疆,重点迁入天山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在维护新疆社会的稳定、促进新疆社会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图瓦人人口稀少,属于弱势群体。他们远离尘嚣,保持着古老而简朴的生活方式。主流文化的冲击使图瓦人的文化消失速度不断加快,包括体育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同样处于濒危状态。文章以图瓦人聚居区的新疆喀纳斯村小学为个案,论证了泰勒原理下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