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在网络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中学德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网络传播对中学德育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中学德育教育的问题并提出网络时代中学德育创新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网络的普及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网络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中学德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网络传播对中学德育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中学德育教育的问题并提出网络时代中学德育创新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孝道为基本内核的传统孝文化,奠定了我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基础。但是当前社会对孝文化的忽视,和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性,造成了大学生孝文化的缺失和推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和如何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推广孝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德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结晶,对当今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充分挖掘儒家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的利用价值,并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期望更好地发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6,(10):135-136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德育的认识观念、内容、方法、途径、育人环境、体制等方面。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德育目标层次化、具体化,实施德育的方法途径多样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德育教材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及中学德育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大众文化自身的特点是文化诱因,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特点是主要的主体原因,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是根本原因.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有必要对大众文化进行引导和提升,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以及对中学德育文化内涵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7.
德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德孝文化对于城市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运城德孝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意义,找出了当前运城德孝文化发展的困境,阐述了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德孝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德孝文化发展对于城市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德孝文化传承应与城市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协调互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洪美珊 《科教文汇》2007,(9X):47-48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及中学德育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大众文化自身的特点是文化诱因,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特点是主要的主体原因,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是根本原因。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有必要对大众文化进行引导和提升,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以及对中学德育文化内涵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9.
正一、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孝"是中国文化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道德观念,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在中国农业社会时就已形成,后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提倡以及与其他文化交流碰撞,孝文化得以不断完善。回望历史长河,孝文化巍巍屹立不倒,至今已经积淀为一种中华民族道德习惯。它深厚、广阔,几乎渗透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孝"依然是活着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孝文化是关于孝的观念、规范以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杨 《科教文汇》2014,(30):12-13
为了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实现文化引领的价值,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和高校国防教育在实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互相作用。本文通过浅释"中国梦"来引导国防教育的发展和孝文化的传承,对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孝文化溯源都做了阐述,而对国防教育与孝文化互相耦合的作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二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增强大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三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为高校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务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汉宗 《科教文汇》2012,(18):23-24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与塑造。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是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他围绕着"仁"与"礼"的政治目标,向学生全面实施了包括人性、人伦在内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使"政治理想"与"道德行为"两大板块的教育达到了和谐统一。本文从"孝悌"、"财富观"、"诚信"、"知行"、"自省"等方面论述了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人们道德行为的生长点。文章论述了将孝道传承与高校德育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分析了二者融合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谚道:“德为成事之本,孝为入德之门。”[1]孝对于每个人都具有深重而长远的意义。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青年人的代表,是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新生力量,更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将孝文化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5.
刘海洋 《科教文汇》2011,(20):10-11
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儒家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会飞快发展、科技高度进步的今天.它仍然有着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大作用。因此,对中国传统孝文化进行现代解构十分必要,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健崭 《科教文汇》2012,(31):63-6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孝明确内涵,并把孝作为宗法政治的伦理基础的是西周.西周的孝是集宗法、伦理、政治三位一体的重要概念,更是西周国家形态的伦理基础.西周孝的涵义是尊祖敬宗、保族宜家,其宗法形态是严格嫡庶之分与大小宗之别,以及宗庙之祭.  相似文献   

17.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儒家的孝道让人很费解。孝道要求个人将资源优先分给父母,而非子女。我们试图为儒家文化中孝道思想体系的兴起和成功,提供一种自然主义的解释。我们假设,孝道思想意在通过使父母从子女身上获取更多资源而让父母受益,父母这样获取的资源比亲子冲突理论所预测的要多。文章对孝道运用历史上有影响的早期儒家著作,表明孝道板具可塑性,而且孝道还衍生出关于生育习性和择偶的特殊义务。然后,文章分析了进化心理学最近一些实验的结论,证实了以下假设,即在子女的择偶问题上,子女和父母的偏好具有与亲子冲突理论相一致的不对称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把这些结果和几种跨文化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在东亚受儒家文明影响的文化中,子女在最重要的人生选择上——如何寻求配偶,与谁结婚——更频繁地顺从于父母。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诉诸孔孟之道下的儒家孝道思想体系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有效传播。文章意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开启跨学科方法之先河,以求更好地理解儒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戴婧 《科教文汇》2014,(35):156-157
"孝道"精神是儒学思想的核心价值之一,亦是作为人安身立命的内在修养。"敬养兼施"是儒学孝道的世俗涵义,表明了子女对父母不仅存在着供奉养育的责任,并且应当从心底里尊敬爱戴自己的父母;而当代"尚青爱幼"的思想成为父母与子女相处的主要法则,子女在父母的单向爱护下,缺失了"反哺"的渠道。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儒学孝道的精神内涵、实施孝道教育,重塑儒学孝道教育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永乐 《科教文汇》2011,(5):18-18,32
聋校学生思想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加强聋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毕业以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摆在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作为特校老师要掌握聋生的思想现状,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受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文海 《科教文汇》2012,(23):97-97,119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德育的阵地不仅局限于学校所开设的德育课,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活泼多样的学生活动乃至文化课和技能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渗透。本文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入手,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努力探索德育渗透的切实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