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保障是学前教育发展和依法治教的法律基础,要求宪法意义的权利规范的确认.我国现行宪法的明文规定蕴含着学前教育宪法权利.这种宪法权利具有社会权和自由权双重属性.为保障学前教育宪法权利的实现,需要尽快完成学前教育立法,并切实发挥学前教育行政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2.
迁徙自由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近代民主宪政条件下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在我国宪法中恢复迁徙自由势在必行。而迁徙自由权的立法保障是一个渐进式逐步推进的过程.其关键在于宪法如何规定迁徙自由权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具体化而得以保障.但当规范性文件与宪法抵触时及当宪法权利没有被具体化而公权力作出的具体行为侵害公民基本权利时,就需要通过宪法救济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我国现有的宪法救济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包括农民工缺失一些宪法性权利,如迁徙自由权、罢工权等,农民工也没有被纳入到宪法中的“特定人”中去特别规定。赋予公民包括农民工这些宪法缺失权利,将农民工纳入到宪法中的“特定人”中去,对于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虽然国内学者对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有不同的认识,但受教育权的社会权和自由权的双重属性却基本达成了共识。由于我国没有宪法诉讼,加上宪法解释的欠缺,通过诉讼保障受教育权的做法又没有具体的法律做依据,使得宪法对受教育权的保障基本成为空中楼阁。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受教育权保障的经验,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宪法保障的应然选择是实行宪法司法化、增强违宪审查的力度、做好宪法解释及完善下位法,加快教育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虽然国内学者对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有不同的认识,但受教育权的社会权和自由权的双重属性却基本达成了共识。由于我国没有宪法诉讼,加上宪法解释的欠缺,通过诉讼保障受教育权的做法又没有具体的法律做依据,使得宪法对受教育权的保障基本成为空中楼阁。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受教育权保障的经验,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宪法保障的应然选择是实行宪法司法化、增强违宪审查的力度、做好宪法解释及完善下位法,加快教育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外国人作为宪法权利主体,其享有一定的宪法权利,一国宪法应根据一般文明标准、合理差别待遇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保障外国人的宪法权利.通过对中美德三国外国人宪法权利的考察,可知各国对外国人的宪法权利的规定既存在差异,又有共同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制成为公民的自由迁徙的主要障碍,引发了政府管理、行业分布、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矛盾。迁徙自由权作为体现人权基本内容的权利应该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迁徙自由权入宪是我国宪法落实保障人权原则和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9.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已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许多国家将其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在宪法中明确予以规定和保障。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先后签署了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对此我们应重新理解迁徙自由的涵义,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应在创立有利的社会环境、法制环境、通过寻求公民迁徙自由权的法权基础从而在宪法中确立公民迁徙自由权,同时建立相应的救济制度,以真正实现我国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腐蕴含着积樱的宪法意义。网络反腐彰显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应当通过宪法引领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网民及网站的管理引导,实现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方式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