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虎年春节前夕。“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辐射的欧洲大陆,历经主宾国——中国整整4个月的文化“集束轰炸”,迎来艺术节闭幕前夕的压轴大戏:中央民族交响乐团的演出。  相似文献   

2.
横亘在中东亚的中华古国与被大西洋、地中海、北冰洋环绕的欧洲大陆,同日不同辉,同天不同地,两地民族之间,方方面面千差万别。婚姻风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婚俗饱含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欧洲人的眼中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而欧洲民族的婚嫁习俗,在中国人看来也别具异国风采,更是时下年轻人流行效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李春龙 《华夏文化》2012,(2):63-65,1
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传承黄帝文化精神,激扬文化兴国正声——五千年民族血脉与文化自觉”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4月1—5日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大陆和港澳台七十余名学者围绕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的特色与价值、中华文化核心理念及其形成过程、黄帝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开拓、文化认同与创新、文化自觉与大学文化育人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走近波兰     
波兰位于古代商路、今日欧洲南北及东西交通干线的交汇处,即欧洲大陆的正中心;波罗的海水域是她的北部边界,这里有波兰通向世界的 三大港口:格丁尼亚、格但斯克和什切青。喀尔巴阡山脊和塔特拉的崇山峻岭是她的西部边界。像中国的黄河一样,长达1047公里的波兰最大河流维斯瓦河纵贯波兰国土中央。 波兰历史被认为在公元966年以接受基督教为开端,从而形成了波兰文化的特点,使国家与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中国文化遭受西方文化;中击及其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纪。20世纪初,以科技、制度为先导的欧洲文化陆续进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濒于解体。智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动摇,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由抗拒、怀疑到学习,进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撷取。在此历史环境中,西方绘画也顺利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中国本土艺术;20世纪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以油画艺术的灿烂多彩为特点的世纪。  相似文献   

6.
新形而上学体系和价值理想的重建张立文海峡两岸学者有机会就中国文化问题,进行交流,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中国文化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大陆在80年代初以来,曾对文化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涉及各个层面的问题。1988年冬,笔者在日本东京大学讲学期间,曾...  相似文献   

7.
纪念本身只是一种形式,旨在让追求美好未来的力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荡漾。中国文化注重内心的提炼,修身养性是其基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不张扬,其涓涓细流润物无声般地感染人。欧洲时报文化中心在让蒂意市实行的近乎邻里间的沟通.是弘扬中国文化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09,(12):19-19
“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总经理克丽斯廷·德莫尔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今年艺术节的目的,就是向欧洲民众介绍中国文化,让欧洲人了解中国文化。2009年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创办4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本届艺术节来说,没有比中国更好的主宾国了;而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当今的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9.
龚鹏程 《中国文化》2010,(2):202-209
<正>一文学名著与区域文化发展,这样的研讨主题,在台湾恐怕绝不会出现,在世界上或许也是十分罕见的。尤其是所谓区域文化发展,除了一般的文化意涵之外,更有着重经济发展的意义,大部分文学研究者对此话题皆十分陌生。但在大陆,这可是个热门且重要的题目,很有现实意义。大陆之所以会对这个题目深感兴趣,且实际在这个题目所显示的思路下操办了无数的文化与经济活动,原因之一是在大一统政治文化格局中,仍有寻找次级文化认同的需要。人的次级文化身分,可从血统,例如汉、满、蒙、回、藏、苗、夷、羌、客家……等种属身分上取得;也可以从地域关系上获得,如湖南人谈湖湘文化、山东  相似文献   

10.
古远清 《寻根》2006,(2):103-106
余光中在《从母亲到外遇》中,曾用风趣的比喻形容自己的经历:“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关于头一句,他这样解释:“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歇着的,所有龙族。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历史,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相似文献   

11.
1O月8日,比利时外交大臣莱特姆高度评价“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认为它有助于比中关系的发展并使欧洲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及其文化。他在开幕式上说,这个艺术节是比中团队3年共同努力的成果,将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节;介于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庆和上海“世博会”之间的此艺术节,将提升欧洲人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内涵及其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伴随“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活动的展开,在有称“欧洲之都”的布鲁塞尔,中国文化日益吸引众多西方受众,作为该“艺术节”信息中心的“中国茶楼”。更成为中欧文化直接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在已经走进了历史的1999年,自盛夏始,中国画坛上便展开了有关吴冠中先生艺术创作的系列活动。首先,由中国文化部主办,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中国美术馆、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中国文化报社等单位共同承办的“吴冠中向国家捐赠作品暨吴冠中艺术展”的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14.
蔡武出席“世界文化发展论坛”并主旨发言 2013年11月24日,“世界文化发展论坛”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的高级别官员率团参会。印尼总统苏希洛出席论坛的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15.
11月的巴黎,秋意渐浓,遍地黄叶。然而,随着“中国文化年”的成功开幕,巴黎民众却感受到了一股源自于中国文化的“中国热”,并且,随着中国文化年各项活动的逐步展开,这股“中国热”仍在持续升温,带给巴黎和煦的春天般的气息。在“中国文化年”成功开幕一个月的时候,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月6日以来中国文化年开幕伴随着法国公众度过的精彩每一天,通过一组“蒙太奇”式的镜头组合,重温中国文化年“开门红”如火如荼的热烈气氛。俭朴、热烈的开幕式2003年10月6日,巴黎,金门宫。金门宫,即原非洲、大洋洲艺术博物馆,是巴黎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曾举办…  相似文献   

16.
十七、十八世纪,是欧洲社会大转型、思想大变革的时代,中国文化的西传以及由此兴起的早期汉学,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这场思想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一、台湾原始文化与汉民族迁入 1.台湾原始文化 台湾史前文化中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已有多处发现,惟此种文化与大陆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尚有不同认识,有待进一步研究。台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有台湾北部大坌坑文化、芝山岩文化、圆山文化和台湾中南部的凤鼻头文化等。从上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有段石锛、有肩石斧、印纹陶以及黑陶、灰陶共存等文化特征与我国大陆东南同类器物所反映的文化相较,其间有着极其密切的文化联系,显示着台湾原始居民的许多文化因素源于福建或大陆沿海地区。从族属而论,台湾先住民(高山人与…  相似文献   

18.
广场文化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文化的缩影。在欧洲,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广场。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在广场上休闲、集会、享受生活;游客们也纷纷前来感受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古城广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蓬生 《世界文化》2010,(12):32-33
<正>欧洲中世纪距今可谓渺远,它充满了神秘诡奇的迷离的色彩,总是给我们无限辽阔的驰想空间。我们说起它,往往不由得心绪复杂,一方面历史学家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认定那是最黑暗的时代,战乱、瘟疫与神权专制纷繁地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它其实还是宗教文化、骑士文化、世俗文化并行的带有某种浪漫格调的奇特时代,更不必说欧洲文艺复兴崛起在  相似文献   

20.
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创办于1969年,主要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是比利时最大的综合性国际文化活动。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邀请一个国家为主宾国,期间全面展示该国文化遗产和现代艺术。受邀国最初仅限欧洲范围,自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扩至欧洲以外。从2003年起,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届,当年受邀国为意大利,2005年为俄罗斯,2007年原定美国,后改为欧盟。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为期约4个月,从每年10月初至次年2月,主要活动集中于布鲁塞尔并辐射比利时全国及荷、法、德、卢等周边国家及其城市。艺术节通过一系列展览、演出、研讨会、电影展映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力求全面反映受邀国文化艺术的全貌。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于2009年10月8日在布鲁塞尔开幕,2010年2月14日闭幕。该节以布鲁塞尔为中心,覆盖安特卫普、布鲁日、根特等比利时城市的主要展、演场馆并辐射德国、法国、荷兰和卢森堡等欧洲国家。艺术节期间,本刊《特别报道》栏目分期转载部分发生在比利时的中国文化艺术对外交流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