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历史街区是旅游城市的特色载体,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针对武夷山市南门历史街区展开调研,以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余庆桥为链接,从设计开发的定位、地域特色的表达、防灾景观的结合、公共设施的建设四个方面对南门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作出规划设想,试图总结出保护城市历史街区的景观改造方法,从而实现武夷山市南门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国内旅游网站的用户评论文本为数据源,运用内容分析法与情感分析方法,对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情感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游客对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积极情感高于消极情感;无论是原生态的、还是商业化运作下重构的"传统建筑",只要游客认为其具有"地方特征",均可促进游客的积极情感;游客的消极情感主要源于景区门票偏高和街区管理不当。该研究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真实历史信息的遗存,其体现着鲜活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规模、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民族或某一地方的鲜明特色,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风貌特色的区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历史街区的研究主要是从概念着手的,进入21世纪,"历史街区"的研究开始突破文物保护、城市改造等领域,向着多元化视角展开,研究数量大幅增加、研究角度步步细化,研究学科不断多样,理论转化实践不断涌现,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基于文物保护视角提出的历史街区,实践领域主要是从保护之上、抵制时尚,空间置换、商业地产,功能单一、忽视居民,古街仿建、混淆历史等模式角度进行开发。然而,历史街区只有创意旅游开发,才能将街区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才能"活化"历史街区,才能实现城市的更新升级。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文化造产、文化造场、文化造市旅游开发路径,最终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打造融文化、休闲、商业和旅游于一体的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近年来一些失去原有功能的历史街区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了"活力复兴"。特殊的政治背景和人文景观,为商业地位已失的中英街发展旅游提供了基础。目前,中英街的购物热潮已退,存在着游客出入受限,发展资金不足,部分居民反对发展旅游等问题。对此,应推出"禁区瘦身"政策,从"购物游"向"文化游"转变,发展智慧旅游,升级旅游设施,构建"文化长廊",延续街区文化,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整合,实现历史街区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文化街区是都市旅游的新亮点,不仅能满足游客及居民的娱乐、购物和休闲的需求,而且也日渐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主要形式。以柳州东门街区为例,以城楼古迹为依托,提炼街区文化主题,设计兼具文化内涵与商业效益的业态构成,提出开发东门旅游文化街区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以时间为轴线梳理了都江堰市西街历史街区空间变迁历程,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对旅游影响都江堰西街历史街区空间再生产的全部过程与再生产动力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都江堰西街街区空间的再生产既反映出权力、资本与日常生活语境下居民的抵抗,也形成了旅游影响下历史街区历史变迁与空间再生产的动力。揭示这种空间再生产的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其他城市历史街区在复兴与旅游发展过程中传承好历史文化记忆、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十八大"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号召的推动下,游客逐渐选择历史文化街区等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景区。2015年,我国公布了30个历史文化街区,然而这些旅游圣地同时也存在犯罪频发的问题。从历史文化街区犯罪现象出发,探究旅游安全模式建立,对预防打击景区内犯罪现象、维护旅游业健康发展无疑是一种创新与补充。  相似文献   

8.
喀什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定位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经济化方向发展,历史文化街区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遭到侵蚀。如何确定一个城市的改造宗旨、原则和方向,既是学术界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各级政府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喀什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与其他城市改造不同,笔者结合现代化建设中其他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成功经验,对喀什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定位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能够为喀什历史街区改造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14年在考察北京市他又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苏州古城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时间的长河磨灭了太多的东西,然而幸运的是又保留了不少的历史文化遗存,古典园林、古镇、历史街区就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山塘街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例子。本文将以此为依托,探寻人文景点介绍中的文化认同与审美愉悦。就目前旅游行业而言,人文景点的介绍突出以知识性为主,导游比较容易上手,游客也相对容易明白。如何将这些宝贵资源化作游客的文化认同和审美愉悦,成为旅游业界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城市旅游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的怀旧心理和休闲的需要,历史街区其价值越来越重要。西安的历史街区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文化品位,是皇城文化的重要构成。从文化功能视角分析西安历史街区,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展示西安历史街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升华人们对西安历史街区的怀旧感和认同感,探索西安历史街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青城山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描述性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初步完成后四川世界遗产地国内旅游者旅游动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灾后重建初步完成后,四川世界遗产地国内旅游者旅游动机主要以游览观光动机、逃离保健型动机、情感交流动机三种传统旅游动机为主。本研究明晰了灾后重建初步完成后四川世界遗产地国内旅游者旅游动机状态,为世界遗产地旅游恢复发展提供科学的市场信息。  相似文献   

12.
桂林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于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基础,了解游客和当地居民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行为偏好,以及保护和开发现状,以便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拓展市场。  相似文献   

13.
汕尾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现存汕尾文物古迹主要包括古人类文化遗址、古道遗址、宗教文化遗址、海防遗址、石刻冢墓遗址和红色文化遗址,体现出当地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连贯东西的交通环境、镇海卫疆的军政地位、多教共融的宗教文化、表忠彰义与红色革命的优良传统。考略汕尾文物古迹既是保护这些文物古迹之需,也是促进汕尾旅游事业发展之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等三个方面,细致的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是旅游行业最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元素,对于游客和旅游市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双赢,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凤凰古城为案例研究区域,以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研究了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的维度结构及潜在旅游者的感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包括旅游环境、地方特色与自然风光、建筑与古迹、居民友好、历史文化特色、休闲度假等六个维度,潜在旅游者对不同认知成分的熟悉度与认同度感知具有一致性。其中,潜在旅游者对建筑与古迹、历史文化特色的熟悉度与认同度感知较高,对旅游环境、居民友好的熟悉度与认同度的感知较低。本文研究成果将丰富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的实证积累并为古城景区旅游形象管理与市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广州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为例,探讨工业化背景下的古村落的旅游开发问题。论文分析了大岭村的旅游开发条件,讨论了旅游开发原则,提出了大岭村在遗产保护、形象策划、空间布局、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与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建议。论文认为,像大岭村这样受到工业化影响的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势、经济优势与资源优势,同时也要认识到古村落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土地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把古村落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古都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与旅游开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都广州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应该在积极保护这些古都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合理而充分地进行开发,使之成为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关于广州城市发展史和广州的古都文化,仍有许多问题并未研究清楚,留下不少空白点,有些重大的问题甚至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而有些论断则明显证据不足,难以服众,应该深化研究古都广州历史文化相关问题。在系统开发广州古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目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编辑出版《古都广州》大型丛书,扩大宣传力度;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形成拳头旅游产品;实施多元开发战略,完善旅游线路;美化城市环境,加强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涉及地方政府、开发商、古镇居民、游客等相关因素,它们的协调与否,关系到古镇旅游业的兴衰成败。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必须构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开发商与居民的利益协调机制,形成开发公司与居民的利益共同体,提升居民素养,最终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和和谐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保护除要求对古迹遗址、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及街巷和历史文化见证物等进行修缮外,更倡导对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各种积极因素的保护和利用。目前,国内旅游业界和学界始终侧重于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作用,其社会及文化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更是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借鉴并整合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民俗学和民族学对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等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遵循遗产物质及环境整体性、文化原真性和社区参与及社会重建等原则,并采用创新及完善保护机制,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博物馆化,试验文化及社会传统复兴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生成,产业融合下的品牌建设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化旅游品牌内涵的深入剖析,解析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出张家口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应该在准确定位旅游品牌形象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和开发地方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建立有效的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市场,系统管理文化旅游品牌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使文化旅游的形象和品牌永远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