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陆封锁”是拿破仑在对外战争中实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它的目的一是将英国商品排挤出欧陆市场,使英国在商业上处于完全孤立的地位,使其财源枯竭,迫使英国屈膝投降,法国则可以在同英国的长期争霸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二是以此来保护法国工商业的发展,增加对外贸易,使法国成为欧洲的经济强国,即使法国暂时还不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话,也可望代替英国成为“欧洲工厂”,最终为拿破仑霸主地位的确立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1806年11月拿破仑发布了著名的“柏林敕令”,向全欧洲宣布:“不列颠处于封锁状态”,禁止欧洲大陆诸国与英国的任何贸易和一切通讯往来.这就是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全面开始实施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波拿巴为战胜英国而采取的军事性的经济政策,它在拿破仑帝国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自1806年拿破仑签署《柏林敕令》,宣布实施对英国的封锁开始,到1812年拿破仑发动侵俄战争之前,法国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敕令强化封锁,另一方面又通过武力征服和军事胜利后的外交谈判等手段不断扩大对英国的封锁范围,并最终发展为大陆封锁体系,而英国则针锋相对,采取各种措施与法国及其盟国展开了一场艰难而又持久的反封锁斗争  相似文献   

3.
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使拿破仑的权势扩展到整个西欧与中南欧,达到了自查理大帝以来欧洲任何一个统治者从未企及的权力峰巅,使他变成一个“能够在一刹那间决定整个大陆命运的人物”。当时,唯有英国凭借其海上优势与经济实力敢于同拿破仑对抗。为此,拿破仑决定的整个大陆的力量从经济上扼杀英国,继而迫其在政治上屈服。大陆封锁的由来与内涵大陆封锁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政策,可以追溯到路易十四时代。当时,科尔贝提出,要保护并发展民族工业,必须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严禁进口。从那时起自到1786年《伊顿贸易协定》,贸易战及其海峡两岸相互封锁成为法英经济关系的常态。根据两国都奉行的重商主义理论,一个国家唯有保持贸易顺差才能国富民强。然而,由于大规模的走私活动以及普遍实行的特许证制度,使得经济  相似文献   

4.
“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黄振,柳仕超关键词拿破仑,大陆封锁,覆灭关于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和教训,我国史学界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所论述。本文则试图从大陆封锁政策的角度对此进行一些探讨,论述大陆封锁政策对法国和欧洲的经济政治影响,并如...  相似文献   

5.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违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给英国,也给法国及欧洲大陆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损害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利益,引起了英国的反封锁斗争和欧洲大陆各国人民的抵制与对抗,致使大陆封锁政策以破产告终。它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人教社2003年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44页的地图《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中.葡萄牙标为空白.被列为独立国;西班牙标为双竖线。被列为法国的依附国。而第56页的楷体字部分又说“西葡两国被法国占领”。许多同学对此有疑问.认为两处表述不一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教材的表述并不错。情况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形成、封锁与反封锁的较量以及封锁政策的失败 ,说明经济封锁也是一种战争行为 ,其胜负取决于交战国家的意志和实力。拿破仑无视法国经济实力大大落后于英国的客观事实 ,强行推行大陆封锁政策 ,并强迫欧洲各国屈从他的意志 ,其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8.
“大陆封锁”与拿破仑进攻俄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06年起,为了战胜英国这个主要敌人,夺取欧洲乃至世界霸权,拿破仑开始实施大陆封锁政策.然而,这项完全是针对英国的政策,造成的重大后果不是英法的军事冲突,而是1812年的法俄战争;大陆封锁体系也因对俄战争惨败而土崩瓦解.为什么针对英国的大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50页、第71页、第74页、第83页、第136页、第138页的几幅图中存在问题。第一,英国是否包括爱尔兰?第71页的图例中,英国没有包括爱尔兰,第83页地图又把爱尔兰单独注明。我认为都不妥,因为这时的爱尔兰是英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英国的全称是什么?第74页地图上注的是“不列颠爱尔兰联合王国”,第83页地图上注明英国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因此,在这里我们应该熟悉一下英国疆域及名称的演变。资产阶级革命前的英国不包括苏格兰和爱尔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先后征服了爱尔兰、苏格兰,并将其兼并,英国的全称为“大不列颠及爱尔…  相似文献   

10.
新旧混杂     
课本第99页《俄国在欧洲的领土扩张》图,其实是把旧版《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中“17至18世纪的俄国”一章中的附图原样照搬而来,结果,造成地图内容与课文内容完全脱节。新旧混杂$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王长兴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美英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美英战争是指1812—1814年美英之间因剧烈的贸易竞争和领土扩张而进行的战争,它相对于1775——1783年美国的独立战争而言,被称为第二次美英战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英国统治阶级不能容忍法国力量的加强,不断组织和参加反法同盟,对法同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武装干涉,法英关系日益恶化.拿破仑上台后为了在经济上打击英国,迫其退出对法战争,于1806年在柏林宣布了大陆封锁令,封锁不列颠岛,禁止欧洲大陆各国同英国通商.英国对法国实行了反封锁,英国的封锁政策不独针对欧洲中立国,并旦包括禁止美国与法国通商.欧洲  相似文献   

12.
看不明白     
课本第59页《1943~1945年欧洲、北非战场》中图例“  1942年”,使人看不明白,不知这是否标的是1942年的“战场”?课本第59页《1943~1945年欧洲、北非战场》中图例“  1942年”,使人看不明白,不知这是否标的是1942年的“战场”?看不明白$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张金勇  相似文献   

13.
一、英国在印度的侵略据点《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讲到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时说:“英国在亚洲集中力量侵略印度,以马得拉斯和加尔各答为殖民侵略据点.”(第23页)此说有误.与课本配套编印的《世界近代现代史地图册》第4页“英法对印度的侵略”图,在右下角的图例中,标有“——” 符号的地点为“英国主要侵略据点”.在此幅地图中,除东部沿海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25页:“欧洲革命高潮过去以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这种稳定一直持续到1929年秋。”这里的“欧洲革命高潮”在课本第5页《战后欧洲革命运动的高涨》中说是“1918~1923年”。因此从这里看,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应是从1923年到1929年秋。但课本第30~33页在《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中讲到洛迦诺公约的意义时又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洛迦诺公约签订的时间是1925年。因此,从这里看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应从1925年到1929年秋。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经查阅资料,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的…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115页《西方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一图中,英控制区未包括阿富汗;但在《世界近代现代史地图册》上册第16页中,阿富汗却是英国控制区;在课本第114页又是“英国控制了阿富汗”。费解的“控制区”阿富汗$山东省青州市第六中学@张彦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 5页 :“这样 ,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全国”毫无疑问应改为“大陆” ,“完成”前应加上“基本” ,因为在19 2 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时 ,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仍分别被日本、英国、葡萄牙所侵占。“全国”毫无疑问应改为“大陆”,“完成了统一”前应加“基本”$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看法,认为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失败是从1807年7月与俄国签订提尔西特和约开始的,提尔西特和约是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及其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提尔西特和约对拿破仑及其帝国确实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外交背景下来观察,就会发现,提尔西特和约只不过是大陆封锁政策的派生物,是为大陆封锁服务的。因此可以说,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失败开始于大陆封锁政策的形成。大  相似文献   

18.
蓝强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1):149-151
“大陆封锁体系”是拿破仑为战胜英国而联合一些欧陆国家所建立的军事性经济体系,它在拿破仑帝国史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地位,但不多年就瓦解了。本文从对手英国的反击、体系内部的矛盾、体系内在的非科学性及1812年俄法战争等角度阐述了该体系崩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试验教材《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31页《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地图中,佛罗里达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而在第32页《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地图中,佛罗里达又属于英国的殖民地,那么,佛罗里达究竟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呢?其实,佛罗里达自从被西班牙占领后,历史上曾先后被几个国家占领,多次在殖民国家之间相互转手。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之后,西班牙  相似文献   

20.
关于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建立的地点 ,课本第 12 5页为“汉口” ,第 12 6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形势示意图》为“武昌” ,第 12 7页《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表中“来自地方”为“武昌”。与课本配套的《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册》上册第 2 4页为“汉口”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地图填充图册》第 14页标的地点在江右 ,即武昌。到底是“汉口”还是“武昌” ?2 0世纪 2 0年代 ,武汉由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部分组成。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第一次会议是在武昌的董必武寓所举行的 ,并推选出负责人。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地点为“武昌”。另外 ,课本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