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3年5月,丁玲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整整50年之后,丁玲才知道,当年如果国民党中统特务不抓她,戴笠为头子的国民党复兴社特务也会把她抓走,她已经处在双重监视之下,注定了在劫难逃。有趣的是,当她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她竟然和50年前要逮捕她的复兴社特务坐在一起开会,而且他们之间互相问候。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历史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相似文献   

2.
徐恩曾(1896-1985),字可均,浙江吴兴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后留学美国(专学电机工程),归国后曾任国民党第一任广播电台台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投靠他的表兄弟陈果夫(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即CC系),到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总务科工作,不久,又转到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中统局前身)工作.从此,便开始了他的特务生涯.  相似文献   

3.
邹韬奋是新闻战线的一面旗帜.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香港,东江抗日游击纵队掩护韬奋同志由香港进入广东.他打算到重庆或桂林继续进行抗战宣传,不料国民党当局秘密发布通缉令,要求特务机关发现他时“就地惩办”.  相似文献   

4.
《新华日报》成都分馆设在成都市祠堂街88号。这间既无橱窗又未挂招牌的小铺面,仅有门外两侧两个木制报架特别引人注目,那上面贴着近期出版的《新华日报》。据在国民党川调室工作过的人讲,中统特务对该馆又恨又怕,使出各种招数想拔掉这个眼中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报刊上最先辟设《小言论》专栏,要数由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主编的盛誉报坛的《生活》周刊。该刊于1926年10月由韬奋接任主编。从1927年9月25日即第2卷47期起,于首页辟设以《小言论》命名的言论专栏,并由韬奋亲自署名主持笔政,一以贯之。从创办之日直至1933年7月韬奋因名列国民党特务暗杀名单被迫出国流亡为止,经初步统计在6年不到的岁月中,共撰写刊发417篇小言论。按期刊出,从未间断。这些评论作品堪称我国新闻评论事业的瑰宝,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悉心学习、赏析和借鉴。正如著名老教育家,已故革命老前辈吴玉章所说:“近代中国文化界,在新闻事业、出版事业上,最有成绩、最有创造能力的要算邹韬奋同志。”邹韬奋同志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日24日不幸病逝。今年11日5日是他94岁诞辰。这里,试选  相似文献   

6.
王祖远 《档案天地》2011,(10):30-31,35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海军和国民党曾联手组建闻名的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共同对日参战。而其中有过多次合作的"忠义救国军",则由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秘密组建,活动于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一带从事抗日活动,但同时亦是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曾有过艺术的再现。抗战胜利后改编为国民党交...  相似文献   

7.
前言今年的七月二十四日,是邹韬奋同志因病长逝的三十五周年。为了纪念他的忌辰,我翻阅了他主编的生活周刊,重读了《韬奋文集》中的有关文字,写成了《邹韬奋和戈公振》(《回忆两位新闻前辈之间的深厚友谊》)一文(见《新闻战线》第四期)。就在翻阅生活周刊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有关邹韬奋同志和家叔戈公振等人在一九三二年筹办生活日报的史料;从家叔的遗物中又找到了邹韬奋等同志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起直  相似文献   

8.
这个人叫谷正文,曾当过共产党,后又追随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替国民党从事反间工作,对日抗战时,是山东地区游击队司令,国民党迁台后,在白色恐怖统治时期,专门负责抓共谍;换句话说,谷正文是位神秘加上几分恐怖的“特务”。从情报局督察室主任(少将级)退休至今已有20年,不知何故,近几年来,他一反情报人员凡事“三缄其  相似文献   

9.
一、 军统局变保密局1945年10月间,国共两党在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签订了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被迫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作地位。蒋介石迫于形势,不得不表面同意取消特务机关。这时全国舆论呼吁:取消特务机关,还人民的自由!戴笠这个军统头子似乎也有自知之明,抗战胜利后,军统组织难于以原样这样维持下去,打算化整为零,继续死命效忠蒋介石,但是计划没有实行,就在1946年3月17日飞机失事摔死。戴笠一死,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立即就有人提出裁减军统组织,乘机来捞一把,或是泄私恨。CC派陈氏兄弟,希望整垮军统…  相似文献   

10.
1939年12月,汪伪特务头子丁默村陪女秘书郑苹如在商店选购大衣时,险遭暗杀.丁默村凭着机警老练,侥幸逃脱.郑苹如则被汪伪另一大特务李士群抓获,受到秘密审讯.汪伪特务认定郑苹如是奉中统指令行刺,郑苹如则一口咬定是情杀,直到押赴沪西行刑场枪决,也不改口.郑苹如的美貌和丁默村的特殊地位使这起"桃色恐怖事件"成为30年代末沪上广受关注的新闻.情杀?除奸?还是特务系统内部的阴谋倾轧?一时间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1.
邹凡扬传奇     
一身三任的神秘人物这是解放前的事了。地点,上海。他在当时的新闻界一身三任,既是国民党市党部控制的《新夜报》的首席记者、三青团办的大光社的采访部主任,又是中统办的《中联社》的总编辑。于是,有人对他刮目相看,有人对他嗤之以鼻,有人讲他是“特务”,有人骂他是“黄牛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却是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2.
善于鉴别新闻稿件的价值,并把它的潜在作用充分展现给读者,这是对报纸编辑人员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一种检验。稿件在编辑过程中有潜力可挖在一定背景条件下产生的新闻,其新闻价值是客观存在的,难道在编辑过程中也有潜力可挖么?答案是肯定的。前辈新闻工作者徐铸成在所著《报海旧闻》中讲过这样一件事:解放前,《文汇报》的一位编辑,有一次把一条“中央社”关于国民党军方人员公祭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新闻稿件扔进字纸  相似文献   

13.
赖晨 《湖北档案》2013,(1):45-47
1913年2月,沈之岳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下阁乡西陆村。他家境殷实,从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毕业后,入杭州"浙江警官学校"学习特工,成为军统特务,并加入国民党。1932年,经特务头子叶翔之介绍,进入戴笠的军统组织——军委会特务处。期间,他以李国栋之名,在上海加入中共外围地下组织光明读书社,  相似文献   

14.
皖南事变后,重庆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逮捕进步爱国人士的事情不断发生。在安排邹韬奋同志化名离开重庆后,周恩来同志又要我离渝,去海外从事宣传工作。我1941年8月离开重庆,由公路经桂林,转乘飞机到香港。  相似文献   

15.
说起蒋介石的侍卫长俞济时,可谓是大名鼎鼎,尽管他没有显赫的战功,却是人人都不敢开罪的特殊人物,连戴笠那样骄横的特务头子也要经常给俞济时抛抛媚眼才行,可见他在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6.
周钦岳同志是四川新闻界的老前靠。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新蜀报》先后担任过主笔、总编、总经理和社长,时间长达15年之久。直到1945年6月,《新蜀报》被国民党特务劫夺,他被迫登报辞职。  相似文献   

17.
徐伯昕同志是江苏省武进县人。1926年,他协助邹韬奋同志承办《生活》周刊,宣传进步思想,树立尽心竭力为读者服务的精神。1932年,他们一起创办生活书店。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生活书店成为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步思想的革命书店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爱护和支持。生活书店对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反动派独裁专制卖国投降政策,唤起民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邹韬奋是生活书店的灵魂,徐伯  相似文献   

18.
1946年的2月间,我们在吉林海龙县与《东北日报》的同志会合后,我记得没过几天,长途跋涉的疲劳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当时《东北日报》的负责人李常青、廖井丹就把我找去,告诉我现在有个紧急任务,要派我赶快去访问周保中同志。中央的意见,要请他对当前东北的形势发表谈话,说明抗日联军在东北坚持抗战14年,而国民党未出一兵一卒,现在根本无权接收东北。接着,又叫我赶到梅河口去见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凯丰同志说:“这个任务很重要,我们派一个班的战士护送,还有一个作家魏东明与你同去,到什么地方以及介绍信等,都交待给他了,明天一早就动身。”  相似文献   

19.
1946年2月10日,以李公朴、章乃器、郭沫若、沈钧儒、施复亮等为首的各界民主人士,为庆祝旧政协会议的成功,在重庆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大会,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暴徒的破坏,造成震惊中外的较场口血案事件。当时重庆各派报纸都有不同记载,但会场情景有目共睹,事实真相不必重述了。我在这里只就毕群同志在《新闻研究资料》第四期上所写  相似文献   

20.
四、中统组织的建立及其向特务机构的演变 国民党最早的特工组织形成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反共“清党”期间。深请中国传统统治权谋的蒋介石,对于重要而敏感的情报特工组织机构的组建,采取了双管齐下、分而治之的方针,这便导致了后来国民党“中统”与“军统”特务组织的分别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