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黑格尔在《逻辑学》开篇就着力谈论哲学之开端的问题,它不仅意味着狭义上的逻辑理念的起源,同时也是思想与意识本身的发生状态,哲学之要义就在于把握住这种东西的实质。通过将开端作为观念论原则与古代本原追索的统一表达,黑格尔不仅在新的视角下把《精神现象学》同《逻辑学》整合在一起,同时也提出将逻辑学视为逻各斯自身活动的展现的过程,对这种过程的描述与认识即为逻辑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科学开端思想散见于《精神现象学》、《哲学史讲演录》、《哲学全书》等著作中,而在《小逻辑》和《逻辑学》中作了集中的论述,可以说提出了完整的科学开端论。研究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对于开辟黑格尔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出发点的探讨,都会有所裨益。一、逻辑学开端的哲学史根据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出了关于科学之开端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直接性和间接性密切相关.直接性和间接性具有内在性和自我确证性的统一,能使我们到达纯粹的存在,这种纯粹的存在一定是在知识中首先出现的规定性,并成为纯粹的开端.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进一步论述了关于间接性和直接性的开端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作为直接性、不确定性的普遍性,第二个环节是作为间接性、确定性的特殊性,第二个环节寓于第一个环节之中,它们共同构成了第三个环节,即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这实际上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对立统一,而开端则寓于它们之间互为前提的逻辑推论的形式之中.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也就是他的哲学体系的开端.黑格尔继承自柏拉图以来的希腊唯心主义传统,试图构建一个完全纯逻辑构造起来的概念体系,并以之解释世界.这一体系始于理念又终于理念,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圆圈,因此从一方面讲他的哲学体系并无所谓起点.但是从建构体系的角度讲,他又必须寻找一个概念作为整个体系的起点,这个起点包含了整个体系以后的发展,它就是"纯有".  相似文献   

5.
“纯有”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从抽象的“纯存在”过渡到具体的“定在”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逻辑运演过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共同构筑了结构相似的黑格尔哲学体系与《资本论》,“纯有”作为概念辩证法的起点是思辨抽象的结果,最终又回归抽象概念。而商品作为《资本论》的起点具有一般的抽象规定性,它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科学抽象,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以商品为《资本论》的起点超越了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开端的“纯有”,在本质上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对于黑格尔逻辑学开端处“纯粹的存在”与“纯粹的无”之间的区别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学界目前主要有五种解答。第一种解答把“转变”作为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但它忽略了黑格尔“以纯粹的存在作为开端”的主张。其他四种解答坚持把“纯粹的存在”作为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但它们对区别问题的解答并不能同时坚持黑格尔“无预设前提”的主张。之所以如此,是这五种解答都忽略了逻辑学的开端是接续自精神现象学最后所提供出来的绝对知识。在同时满足“无预设前提”与“以纯粹的存在作为开端”这两个主张的前提下,要想为“纯粹的存在”与“纯粹的无”之间的区别从何而来的问题给出恰当的解答,就必须注意到如下关键之处:意谓的区别也可以说是绝对知识的一种强行区分,不过这种强行区分并非人主观设定的,而是如海德格尔所洞见的那样,意谓的区别是自然意识通过精神现象学的教化从而上升到绝对知识之后做出的内在设定,是这个教化历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的思维艺术被列宁称为"大写的逻辑",它是批判继承黑格尔《逻辑学》的成果。这种逻辑首先是内涵逻辑,以范畴的自我发展和体系的内在生成为叙述形式,这是对黑格尔的继承一面;同时又是历史的内涵逻辑,以人类感性活动作为范畴发展的根基和动力,这是对黑格尔的批判与超越一面。《资本论》历史的内涵逻辑以非概念的历史来演绎辩证法的特质,又以辩证的运动来描述历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作出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什么的结论,但是却肯定了黑格尔在研究和确立他的逻辑学体系的开端时提出的三条原则。这三条原则是:第一,逻辑学的开端应该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体系赖以建立起来的根据、基础,而逻辑学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括在这个萌芽中。”(黑格尔《逻辑学》上卷,第20页)概念的逻辑推演和展开,就是把内蕴于开端中的内容充分展示发展出来。  相似文献   

9.
"纯有"和"纯无"是黑格尔逻辑学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抽象的范畴,在黑格尔哲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纯有"是基于一切无的相对一切有,它在原则上必须包含所有的"有",没有边际,是一个无限大的集合;"纯无"是没有一切所有的绝对的"无",没有任何属性,没有任何存在,它只是一个在理性范围内存在的概念的"无"。"纯无"和"纯有"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就是"变易"。依赖于"变易"的"纯有"和"纯无"构成了黑格尔对立统一体的逻辑原点,并由此建立了辩证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有”和“无”是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一对范畴,纯存在或纯有是整个逻辑学的开端。下面试探讨一下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有”与“无”的论述及其意义。一,黑格尔论“纯有”和“纯无”黑格尔认为作为逻辑学的开端只能是纯粹的无规定性,纯有就是这种东西。因为“纯有既是纯思,又是无规定性的单纯的直接性,而最初的开端不能是任何间接性的东西,也不能是得到了进一步规定的东西。”(《小逻辑》第189页)开端只能有直接性而不能有间接性,“有”就是先于一切规定的直接性,它是“纯是”,是不可感觉、不可直觉、不可表象的。但这种纯有只是纯粹的抽象,因此是绝对的否定。“有”自身具有的这种矛盾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实现学科统整逻辑和经验统整逻辑的统一,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和普通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均高度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设计需要遵循两种理路。一是“逻辑理路”,包括四个步骤: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设计活动任务;依据活动任务开发评价工具;运用评价工具引领学习活动。二是“要素理路”,包括六个要素:情境、任务、过程、支架、评价、反思。  相似文献   

12.
冯契认为,一切概念都有摹写现实与规范现实的双重作用,逻辑原则也体现着后验性与先验性的统一.在逻辑理论的证成问题上,"概念的双重作用"要求逻辑理论的建构必须坚持后验性与先验性的统一.有见于现代逻辑论证理论的普遍主义、先验主义倾向,非形式逻辑试图从后验性与先验性、普遍性与情境性的统一中去证成自身.  相似文献   

13.
对于摩西神话,黑格尔做了与基督教哲学完全不同的解读.这种分歧植根于两者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基督教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外在的反思方式,世界只是向上帝赎罪这一事实,人类自身无历史可言,缺乏历史感 黑格尔的思维方式是逻辑学的,这是一种内在的反思方式,并且逻辑与历史是统一的.黑格尔之所以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哲学体系,其依据的基本思维框架就是这两点:内在的反思性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容、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提出这个问题,加以解答,有利于认识1949-1979年这30年的中国历史。和谐的哲学原理是,对立统一而以统一为主。规定社会性质的要素是分配。深愿在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进行民族精神基本经典教育,选编中学文史通识读本,供养少量冷僻的学术研究,重塑中国人的"人性"。  相似文献   

16.
"是"具有系词和表存在的双作用义.最根本的是我们应当从理解西方哲学精神本身出发,在不同语境中酌情择其Sein的译法.在康德先验逻辑理论中,范畴作为理性思维是判断中联结之统一性的逻辑形式.范畴的"是"是被给予的知识获得普遍性的关系,它只存在于判断本身的执行中,起着联结的作用.而在海德格尔的解释策略中,"是"不能被当做一个最普遍的逻辑性概念来理解,"是"是存在意义上的"生存状态"."是"作为被给予的东西开显于说出自己的"此在",此在在原发时间视域中诠释纯粹的"是"并追问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逻辑来把握世界,将逻辑作为世界的根据是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黑格尔继承了这个传统,并致力于改造逻辑。在黑格尔哲学中,现实是逻辑的现实。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中将逻辑作为世界的根据和这种方式的产生过程进行了批判。按照思维的进展,马克思论证了现实是人通过实践将自身的本质对象化到对象上的产物,并以此确立了现实的客观性地位。在马克思哲学中逻辑是现实的逻辑。这样,马克思在现实与逻辑的关系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形成了其特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道德经》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提出了时代之问和终极追问两大问题,分析了道与德的关系,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内在逻辑。在"终极之问下的天之道"中,指出"有""无"的对立统一是天道生发的根源,是推动天道演变的动力和规律。在"终极之问下的天之道"中,指出人之道应合于天之道,抨击了种种违逆天之道的人世现实之道。最后指出《道德经》是一个博大精深、逻辑严密、唯物辩证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决策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决策必须遵循逻辑规则和逻辑规律,但仅有逻辑思维是不够的,还需要非逻辑思维相配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决策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共同支配和影响决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并不局限于清算形而上学的思想谱系,而是深入发掘和揭示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据。黑格尔概念辩证法之所以屈从于形而上学的思维范式,是因为它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原则的最充分的表述,其核心的内容就是"资本逻辑"的统治。资本逻辑和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范式具有同构性。在其统治下,"抽象对人的统治"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