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俊丽 《成才之路》2009,(32):83-83
《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众多精彩故事中的一个,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描写精湛,人物传神。课文节选部分人物众多,主要人物有诸葛亮、马谡、司马懿,事实上,马谡和司马懿都是作为陪衬来烘托诸葛亮的。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五回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课文截去了司马懿调兵遣将进攻街亭一段和他率兵占领列柳城一段,这两段写司马懿善于用兵,而本文的重点人物是诸葛亮,故而截去,本回又大段截去“武侯弹琴退仲达”,即“空城计”的内容。第九十六回是“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后半部分内容写孙吴与曹魏的明争暗斗,故截去。节选部分集中表现诸葛亮深谋远虑,料敌如神。赏罚严明。在其形象的刻画上,生动、传神、逼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2.
《失街亭》节选于《三国演义》第95、96回,写三国后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征南蛮泸水班师后北伐攻魏的一次军事行动.这是诸葛亮所谓“五伐中原,六出祁山”的第一个大战役。开始时蜀方节节胜利,以后则以街亭失守而失败。《失街亭》由三部分组成,按《三国演义》的标题,即:马谡拒谏失街亭;武候弹  相似文献   

3.
(配合四年级下册第8课《三顾茅庐》)课文《三顾茅庐》,改编自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课文通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其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体现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以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文中略写刘备的前两次拜访以及诸葛亮出山后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生动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文化的情况。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历史上就有“人才莫盛于三国”之说。在刘备,曹操、孙权属下众多的谋士战将之中,诸葛亮是个极其光辉夺目的人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国文化”,都热情讴歌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能运筹椎幄,决胜千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编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社会生活。《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约97年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提到他,我们便会想起《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等故事。作为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写更是极其生动。小说中,诸葛亮借着满天大雾,把20只战船开到曹军寨前擂鼓呐喊,曹操怕有埋伏不敢妄动,便派弓弩手放箭。结  相似文献   

7.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三国》的后半部就是一部诸葛亮传。这样的人物也一定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所以《三国》花费了较多篇幅来安排“三顾”这一情节,虽是与正史有很大不同,但却可看出文人对人情世故的看法。这里首先要提到另一个人:徐庶。他和诸葛亮都满腹才学、胸怀大志,却未遇明主,只好隐居乡野。他采取了与孔明不同的出山方式:向刘备自我推荐。于是想尽办法引人注意,先打扮得仙风道骨,接着用奇谈怪论试探刘备,再放声高歌曰:“天地反反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历来褒贬不一。毛宗岗称赞《三国演义》有“三奇”,又可称为“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而近人则认为这正是《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缺点,“三绝”是道德类型,人物是类型化而非个性化的。其实,毛宗岗是有艺术眼光的,《三国演义》里写得最好的的确是诸葛亮、关羽和曹操。刘备是“仁君”的典型,张飞则是鲁莽英雄的代表,但是,刘备纯粹地“仁”,张飞一味地“莽”,缺少独特的风采神韵。在《三国演义》之后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类似的人物。而诸葛亮、关羽和曹操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袁绍等人,并非绝对化,是与“才”敌为“不才”,与“不才”敌则又是“才”者,因而是个性化的典型,似乎比“三绝”更成功。实际上,袁绍性格虽较复杂,更接近历史人物的原型,但并非成熟的个性化典型,其艺术魅力难与诸葛亮、关羽、曹操相匹敌。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解]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第三十八回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以"拜访诸葛亮"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之事.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写得简略,第三次拜访作者对刘备的言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环境描写,将刘备那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是一本古典小说,作者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小说讲的是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起,到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中国,共96年里发生的事,史称“三国”。这三国就是魏、蜀、吴。这《三国演义》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大大小小加起来,约有千人以上。我就评评每个国家的几个代表人物吧。魏的建立人是曹丕,但疆域多是他老子曹操给他的。我就来说说曹操:曹操本姓夏侯,而其父嵩却作  相似文献   

11.
拜谒武侯祠     
清明时节,我沐浴着暖暖春意,漫步在成都市南郊的翠柏之中,去拜谒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庙——武侯祠。诸葛亮,儿时所听闻的故事中,我最崇拜的人物,稍大些时,读完《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奇谋韬略,更是佩服不已,而今读了他的《出师表》,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令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治政、治军、治国、外交的实践,及其三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证明了他的《隆中对策》的确是“旷世奇策”、“千古绝唱”,是世界谋略宝库中的精华典范。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中国历史,证明了他的确是“三国论”的首创者,蜀汉政权的重要谋划者、开创者,蜀汉外交的坚定捍卫者,“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坚定执行者,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支撑的主要人物之一。诸葛亮出山从政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的“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及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诸葛壳出山从政后所形成的“三国时期”,尤其是他治理下的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他本人形成的诸葛亮历史文化与诸葛亮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只占区区九十多年。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当然要归功于小说《三国演义》。不过,为一般人所接受的这段“历史”中有多少真真假假,甚至子虚乌有?却是难于一言道尽。故聊侃三国之真假,于治学读史者,当不无小补。“桃园结义”的来龙去脉“桃园结义”是《三国演义》开篇的重头戏,但史书里却根本没有相关的记载,只是在后人评话“说三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曾说《三国演义》实际上就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林庚指出“《三国演义》最精彩的场面无疑乃是赤壁之战。书中首尾共用了八回(第四十三回至五十回)的巨大篇幅来写它”。  相似文献   

15.
提起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出场,不能不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他们各具特色的“亮相”,不仅契合了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而且在两部作品中起着“关键”作用。欣赏两人非同凡响的“闪亮登场”,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的艺术匠心所深深折服。  相似文献   

16.
论“三国热”与《三国演义》研究的新视角──写在《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播映之际史友仁,牛普选中国出现了“三国热”了吗?没有!中国出现的所谓“三国热”,只是改革开放以来,局限在热衷于研究《三国演义》的极少数专家、学者、教授和爱好者的小范围之内。尽管对于《...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归天的时候,曾提到受他严厉处分过的许多谋士将领,他们不但丝毫没有幸灾乐祸之感,反而人人痛惜不已,有的甚至于“大哭病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曰:“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见一百四回)可见诸葛亮执法是多么地赏罚分明,令人心悦诚服的了。 最能说明诸葛亮执法之严明的章节莫过于“孔明挥泪斩马谡”这一回了。在这一回里,马谡用兵无方,痛失街亭,葬送了灭魏大业,而且几使汉军覆没。马谡罪该斩首,自不必多言。但孔明在执法之时,作者极写其不忍之心。请看两人在帐子里,虽说一个是执法者,另一个是受刑者,但他们挥泪作别,千咛万嘱,一个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氶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某虽死亦无恨无九泉!”一个挥泪曰: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一千来个人物。当然不可能都“栩栩如生”,但魏蜀吴三国国主及其主要将帅、谋士,确实是个个形神兼备,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三国演义》在激烈的军事、政治斗争中塑造人物,以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展示个性,寥寥几笔便声光俱发。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诸葛亮出场前成功地运用了虚写的艺术手法 ,分别通过对诸葛亮亲友、居处、题咏、行踪等方面的描写映衬出诸葛亮的佳妙不凡 ,使读者对这位至忠、至智、至雅的“千古第一贤相”在未见其面之时 ,对其人却已领略过半了。  相似文献   

20.
魏延,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信阳)人,为三国时蜀国大将。他善养土卒,勇猛过人,多谋善断,智勇双全。他金戈铁马,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为蜀国立下不朽的功绩,然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竟让他背负着“谋反”的恶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硬说他“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这的确是一桩冤案,为世人所不平!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中谈到《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的多智而近妖。”我认为鲁迅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近年来,不少研究《三国演义》的学者指出:不看到《三国演义》的优点,是民族虚无主义,但不指出它写人方面“亦颇有失”,也不利于借鉴古典小说,来创作新的历史小说。这种辩证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