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是文章思路的外现。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就是  相似文献   

2.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同学们在审题立意、选材剪裁之后,就得依据作文主题所表达的需要思考文章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一篇文章由内容和结构两大成分构成。内容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风骨。在写作时,如果采用板块组合法结构文章,就可收到形象丰满、结构匀称的效果,从而吸引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4.
一、修整文章的外形一篇文章,结构应是匀称的,好的文章外形可能千差万别,但是都具有一种美的形态。“凤头,猪肚,豹尾”是对文章各部分的要求,也是一种常见的外部结构,即文章开头和结尾要短小精悍,主体部分应当长一点。一般可以采用小标题、分论点独立成段、过渡部分独立成段的方式,使文章结构松紧有度。不同文体对外部结构的要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在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让读者思路清晰,充分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从而能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完成相关的写作任务。本文以大学英语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为例,分析了叙事结构在大学英语课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是文章思路的外现。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文章结构体现文章的风骨气质,所以一篇好的记叙文,美的结构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老王》是统编本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写人叙事性散文。大多数教师对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以文本的思想内容为重难点,忽视了这篇文章的结构教学,而杨绛先生在这篇文章的结构编排上是颇具匠心的,对结构进行教学,能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更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而结构教学并无定法,笔者遵循新理念,一改传统结构教学方式,对《老王》的结构做了一个教学设计,即通过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编排《老王》结构,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深刻的把握,对文章的主旨也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毛荣富 《新读写》2008,(4):12-14
思想贫乏是中、高考作文的常见病。一篇文章,最吸引人的不是语言文字,也不是篇章结构,而是思想。许多人追求语言的华美、结构的精巧,试图以此取得高分。殊不知,这正是舍本透末的做法。对一篇文章来说,可贵之处就在于有思想,思想即文章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9.
结构是指文章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好比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不合理,文章内容就会如一团乱麻,主题更无从揭示。因此,安排好结构,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极为关键。记叙文重在写人记事,合理的结构安排,能够巧妙组织材料,突显文章立意。下面是记叙文写作  相似文献   

10.
林灿 《教学随笔》2016,(3):121-121
本文认为从文章结构入手指导学生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结构就好比一篇文章的骨架,有了它,各种材料就能有机组合,主题就能凸显。这样就为学生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即是说只要掌握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就能迅速找到阅读突破口,也就能及时了解文章要旨,理解作者意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从文章结构入手指导学生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结构就好比一篇文章的骨架,有了它,各种材料就能有机组合,主题就能凸显。这样就为学生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即是说只要掌握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就能迅速找到阅读突破口,也就能及时了解文章要旨,理解作者意图。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是思路?《辞源》上说:思维的条理脉络。那么一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呢?就是贯通于一篇文章中的一股内在的逻辑力量。叶圣陶先生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思路既跟构思有关,又跟结构布局相联。如果说构思是为了理清思路的话,那么结构就是思路的具体展现。构思在前,结构在后。从这个意义上说,"构思"就是对"结构的思考";有什么样的构思,就有什么样的结构。只有构思"细",才会思路"顺";只有思路顺  相似文献   

13.
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除了要关注整体结构,还有必要将视点聚焦于文章的中观结构。所谓“中观”是指作文结构中的一个具体层次或段落,“中观结构”即以层次或段落为研究单元的写作知识结构。一、中观结构的重要性平时的作文训练必须对文章结构作出细分。那么,细分的依据是什么?细分到哪个层次较为科学合理?笔者以为,组成文章的基本组织单元是什么,训练的落脚点就应该是什么。段落是全文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连接宏观结构(整体结构)与微观结构(语句、句群)的中间环节,也是决定一篇文章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作者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独特认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而这些个性特点,又往往借助于文章的体裁、结构、思路、题目等外显“物”展现出来。因此,抓住一篇文章的体裁、结构、思路、题目等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常常能收到以简驭繁、纲举目张之效。  相似文献   

15.
课文层次结构的教学,不仅要引争学生理清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层次结构分析的某种理由或依据,进而获得某种层次结构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当然需要理解文章各个段落、各个部分的意思,考察各个段落、各个部分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同时,各个段落、各个部分之间语文形式上的联系,也是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依据,因为这些语文形式正是作者用来显示和加强内容联系的结构标记,尤其是在议论文之中。  相似文献   

16.
学习写作,大部分老师比较注重主题和立意、语言表达等,很少有人对文章的结构教学进行思考和借鉴。尽管写作在结构安排上比较自由,但不代表没有章法。因此,加强仿写中的结构建模,是值得语文老师关注和思考的新问题。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仿写"中,指出仿写可以从"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入手。一篇文章,结构搭好了,写起来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17.
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经常发现许多作文选材很好,甚至文笔也不错,就是文章的结构乱七八糟,好端端的一篇文章,因此而不成样子。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做法是:引导学生向课本学习,从典型课文的精美结构当中引导学生感悟巧妙的文章结构所达到的表达效果,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模仿练习;在每次作文课上,都把安排好文章的结构作为一条重要标准提出来。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积累的技巧越来越多,文章的布局也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课堂教学如同写一篇文章,古人要求一篇文章能够做到"豹头、猪肚、凤尾",方能算得上是锦绣华章。古人所说的"豹头",也就是文章的导入部分,在整篇文章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定要能够语出惊人、构思奇特,才能够吸引住读者。  相似文献   

19.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生须掌握的写作技能.但在平时的习作实践及高考考试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写出的议论文连架子都搭不起来,文章结构散乱.缺乏层次感。导致结构混乱的根本原因就是作者脑中没有清晰的提纲,行文时没有清晰、严密的分论点。所以只能东拉西扯.最终一篇文章杂乱无章.不知所云。这样的文章当然得不到评卷者的认可。要消除这一毛病,必须加强议论文结构训练。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创作,其语言要求是多方面的。有时,当我们写完一篇文章后,感觉文章结构完整,行文流畅,文从字顺,似乎已经找不出什么毛病了。其实并不然,因为文章不仅会有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