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历来因其凄婉的词风而为人所欣赏,因此对于纳兰性德的认识也多以他的词作为依据。其实纳兰性德作于三藩战乱时期的杂识类文体的代表作《渌水亭杂识》,几乎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他深刻的入世思想,大致包括了为君者、为臣者和相关国政等三个方面。这种入世思想在他的爱情外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纳兰性德。  相似文献   

2.
夏承焘先生编《天风阁丛书·饮水词》附录三《纳兰性德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黄天骥先生编著《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附录二《纳兰性德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前者是张任政先生于一九三○年十二月撰写的(原载于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二卷第四期)。后者是黄天骥先生一九八三年撰写的。在内容上较之张撰年谱,又补正了不少史实。  相似文献   

3.
正书名:《纳兰词》作者:纳兰性德内容概要:《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彩夺目。作者个人超逸的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论纳兰词的兴亡之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朝权重一时的宰相,他本人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可谓生长华阀,官居高位,而他在词中却流露出浓厚的兴亡之叹,这与他先祖属叶赫族的兴衰胜败密切相关,也和清初词坛怀旧朝,慨叹兴亡风气影响有关,还与李煜词思念故国,感伤兴亡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多数评论家们都认为纳兰词的特色是婉丽凄清,极善抒写愁情,真是触处成愁,书愁不尽。其“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纳兰性德本人最佩服的便是这位南唐后主。郑振铎说:“性德以清才著。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纳兰性德与李煜,二人的思想与感情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所以在风格、手法上也极相似,在艺术成就上也达到了类似高度。 纳兰性德少年科第,席芬名阀,风度濯濯,足以睨视余辈,然而这位相门公子却能结义输情,礼贤下士。他并没有因为家世的高贵、自身的显赫和官场中紧张的应酬而放松了文字著述活动。短短的一生,他为后人留下了《词林正略》(未传)《通志堂集》等书,尤以《通志堂集》为巨,包括诗、词、文、赋、杂识、经解诸作,著名的《饮水词》(包括一部分《侧帽词》)就收集在其中。另外还考订、辑刻了《通志堂经解》(计144种1792卷),《渌水亭杂识》(四卷),《大易集义粹言》(八○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今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这些著述都是在他征鞍和杯盏的周旋中抽暇完成的,不难想象,若是没有孜孜向学的毅  相似文献   

6.
汪海 《学苑教育》2012,(14):42-42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纳兰词”在词坛占有一席之地。纳兰性德虽是富家公子,也身陷仕途,但其厌恶官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相传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而南唐后主李煜也是才华横溢,能诗擅词,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纳兰性德、李煜和贾宝玉三人在才华、秉性和人生轨迹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通志堂集》所收纳兰性德词,审核粗疏,错误不少。诸类差错均应对照他本,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满族作家纳兰性德,作为皇帝的随身侍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扈从康熙皇帝到过东北、华北、华东和江南的许多地方。祖国众多的名山大川和游览胜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作为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他在游览过程中,兴之所至,曾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吟咏名胜怀古的佳作。这些作品绚丽多姿,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词是清初词坛的一朵奇葩,尤其是他的悼亡词,哀感顽艳,凄美绝伦。本文通过对其悼亡词情感、意象的探讨,认为纳兰性德真挚的多重情感的完美融合,以及对情感抒发的不加节制,是其词具有独特风格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与妻卢氏情深意笃,卢氏因难产而亡,他写了许多感情真挚、灼人肺腑的悼亡词。在中国悼亡词史上,留下了最为厚重的一笔。但学界对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范围,一直存有多种争论。对纳兰性德悼亡词进行比较分析后,认定为27首,以词序中有无直接表白"悼亡"之意把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分为两类,对这两类词作的艺术特色分析来追问纳兰性德创作悼亡词作的情由。  相似文献   

11.
纳兰性德自幼喜爱《花间》词,他的词作明显受到"花间词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婉曲幽深的境界、温软香艳的色调和短小隽永的体制。这些影响与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和明末清初的时代风尚密切相关,从多方面体现了纳兰词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长发迎空 《高中生》2008,(23):30-30
西风渐紧,夜阑更深,一脉月光,一杯清茶,案上一卷旧词——纳兰性德的《饮水词》。淡墨飘香里,我依稀与这位词人对坐,把盏共饮。他白衣胜雪,他风华绝代,他微笑着自泛黄的古卷中向我悠然走来,眸子清亮透彻,眉间锁着一抹哀愁。他的名字似水一样柔情——纳兰性德,反复读来,竟有说不出的凄婉悱恻,道不尽的惆怅伤怀。  相似文献   

13.
清初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虽然享年不永,仅仅活了三十一岁,但其词名甚高,为有清一代之冠。王国维称赞其词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忍寒居士龙榆生先生说“清代令词,盖未有过于性德者矣。”可见纳兰性德词的艺术成就,备受推崇。那么纳兰性德词的成就,究竟高在何处呢?陈维崧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悽惋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他为《通志堂词》写序又说:“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骚雅之作,怨而能善,惟其情之所钟,为独多也。容若天资超逸,翛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悽惋而后喜悦。”陈顾二人都是纳兰性德的挚友,知之甚深,言之自然能中肯。他们都很赞赏纳兰词,都指出了愁苦、哀怨与悽惋是纳兰词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翻开那本已经泛黄的《纳兰词集》,我仿佛看到了纳兰性德的一生。那个我已经在心中不知道反复默念了多少遍的名字,他立于尘世间的喧嚣之上,跨越了300多年的历史与星河来到了我的身边。"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出生于1750年,是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母姓叶赫那拉。或许很多人都会羡慕这样一个出生就自带光环的人,因为在当时。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是清初词坛领袖。梁启超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既肯定了他在词坛的崇高地位,也指明了他词的风格。陈维崧说:“《饮水词》衷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衷感顽艳”便是他词风的概括。这位康熙盛世的贵胄公子为什么会大写凄艳的词呢?人们早已对这一反常现象萌生疑窦,并力图铨释。比如张预就对纳兰性德“顾问则谊、舒之俦,禁中则颇、牧之选,而独顑颔轸意,缠绵抒情,沉幽骚屑之思,婉丽凄清之体”的矛盾情况不得其解。当然也有人试图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婚姻的坎坷实际上寻觅原因,不过都貌似有理,却又因为牵强空泛,难以服人。为此对于清初为什会出现这样一位词人,就需要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作出科学与切实的答案了。一纳兰性德在世三十年,遗词三百首。有人做过统计,在他的词里,用“愁”字共九十次,“泪”字六十五次,“恨”字三十九次,其余“断肠”,“惆怅”、“凄凉”、“憔悴”等则比比皆是。真个心灰意冷、溢于言表.这位宰相之子为什么偏有这么一副哀怨凄切的情长呢?这还得从明代的中晚期社会谈起。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与曹寅的关系,重视的人尚不多.而他们两人的关系恰恰是很重要的.因为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红楼梦》问世以后,很多人认为贾宝玉是以纳兰性德为原型的.考察纳兰性德与曹寅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还有助于我们探求纳兰性德和《红楼梦》究竟有无关系和关系如何(这一问题笔者另有专文论述).我们先看一下纳兰性德和曹寅的简历.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康熙十五年任三等侍卫,后升二等侍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一等侍卫,五月底病逝.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生于顺治十五年(1685年),比纳兰性德小4岁,康熙十  相似文献   

17.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评纳兰性德词颇重其自然而无雕饰的特点,有“一洗雕虫篆刻之讥”之论;王国维《人间词话》亦认为纳兰词“纯任性灵,一尘不染。”作为“国初第一词人”,其三百多篇词作之所以三百多年来传唱不衰,魅力依旧,其原因即在于他用情至真至深,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天然清新、毫无雕饰而又略带凄惋的艺术风格。 一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满州正黄旗人,生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十二月。乌衣公子,少年科第,十八岁顺天乡试中式,次年会试连捷,只是因病未赴殿试;至康熙十五年二十二岁时补殿试为二甲第七名进士,被清圣祖授三等侍卫,后又晋一等。正当其仕宦风流、且正当青年之际,不幸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下旬突得寒疾,七日不汗而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词自小即深受《花间》影响,后也以词名家。这一节正不可等闲看过。《花间》的一大特色即是情语缠绵、纤弱如水。这对于性德性格形成,很可能有一定影响。他说:“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而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与梁药亭书》)。他又有一首《虞美人》致其好友顾贞观云:“凭君科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眼看  相似文献   

18.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明珠长子,满洲正黄旗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他为宋后第一真词人.这首小令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年随扈从东巡祭祀长白山出山海关时所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纳兰性德词与李煜词的比较研究,论述了纳兰性德词的“哀感顽艳”的总体风格,同时,纳兰词又不失雄浑豪放,词中处处体现了一位赤子的率真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满族作家纳兰性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诗、词、文、赋各尽其妙。他的赋体文创作,一扫他本人词作中的婉丽凄清格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刘勰说,作赋要“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就是说要通过刻画客观事物来抒写作者情怀。纳兰性德的赋作,正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的。他的《自鸣钟赋》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