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4月5号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返天很多人部去扫墓。清明节语录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十二星座在清明节的另类告白语录吧!  相似文献   

2.
清明节期间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包含着科学的生活知识和深邃的优秀思想,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独特的教育资源。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清明节期间未能受到应有的教育。清明节文化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主要有三条,一是社会搭建清明节文化教育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二是家庭力行传统习俗,传承清明节日特有文化;三是高校挖掘清明节文化内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海省互助农村汉族地区清明节各种民俗活动的考察,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清明节诸种民俗事象所负载的民俗观念,进而通过分析部分民俗事象的发展变迁,认为该地区清明节在保持原有清明节俗基本内容和功能的基础上,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清明节作为传统节日的色彩更趋浓厚。但这种发展变迁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其本身反映的民俗观念和实际发挥的功能并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由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幼儿读物》大班下册第二本《清明节》一课中写道“每年的 4月 5日是清明节”。笔者认为,把每年的 4月 5日说成是清明节欠妥。   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是根据昼夜的长短、中午日影的高低等,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若干点来划分的,其中的每一个点叫一个节气。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通常也指每一点所在的那一天。依据这样的划分,清明节应是每年的 4月 4日、 5日或 6日,而并非“每年的 4月 5日”,如去年的清明节就是 4月 4日。 4月5日,…  相似文献   

5.
唐代清明节在寒食节的后一天,经过了人们对亲人的哀思之后,整个帝国的气氛是压抑的,需要一次情绪的大释放,而这时清明节好像就是为此而准备的,清明节成了唐代事实上的狂欢节。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起,国务院明令每年清明节全国放假一天。清明节为什么要放假?清明节是什么节日?它是怎么来的?怎么过清明节?有何意义?作者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或有助焉。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韩宇 《辅导员》2010,(17):49-49
年年都有清明节,而今年我家的“低碳”清明却让我记忆特别深刻。 今年清明节是我祖母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按照习俗,我们一家要在清明的当天为祖母上坟烧香。为倡导低碳生活,我向爸爸妈妈提议,今年清明节我们要过一个“低碳清明节”。爸爸妈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清明节踏青、祭祀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清明节是中国人的“感恩节”。我们应抓住清明节的契机,采用讲述清明节来历的经典故事、祭祀祖先、提倡环保与亲近自然、祭奠革命先烈等一系列情境教育法,对青少年开展有效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2008,(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诗是古人对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写照。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今年的清明节是国家重新修订节假日制度后,第一个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法定假日。同学们,你们是如何度过刚刚过去的清明节的呢?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后的一次园内公开课上,大班李老师以“清明节”为主题进行谈话活动。整个过程中,李老师与孩子一起谈了清明节的民间活动,比如祭扫、踏青、踢球、放风筝、植树、播种,等等。活动后,“祭扫应不应该放在清明节的主题活动里”引起了大家争议。有的老师认为,祭扫是清明节里最普遍、最传统的文化活动,是孩子关于清明节最直接的经验。另一些老师认为,孩子看到听到的多是一些不文明的祭扫方式,并且一些家长也不太赞成让孩子接触祭扫。那么。祭扫到底应不应该放到幼儿园的课堂上?传统节日活动的价值应如何筛选,如何在幼儿园课堂上展现?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小学为使学生更加了解清明节,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清明节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重在了解文明祭奠,知道清明节;中年级学生侧重感知清明节,副老鹰山烈士纪念碑扫墓,找寻革命烈士故事;高年级学生开展了清明节小课题研究,探究清明节的由来,  相似文献   

13.
清明节     
每年公历的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清明节不像有些节日那样固定在具体的某一天,它是根据当年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的日期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     
《青少年日记》2013,(4):64-64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祭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习俗:扫墓祭祖——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相似文献   

16.
清明节被不同时代文献记录固化为特定时间断面上留下的民众生活的体验记忆。清明节具有超越历史、地域的永恒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生活。从本质主义立场看待非遗保护,强调非遗传统的永恒性、恒固性和生活的动态性。清明节记录了民众的生活,包含中国人特殊时间的情感倾向。清明节记忆的能动性强调了生活的选择性和变化性。清明节保护应该从清明节仪式活动与经典文本文字记录关系形成系统的文化记忆着力,还原清明节饱含不同民众不同层次的生活关系、生活情感的选择面相。清明节传统本质的文化记忆和个人记忆显示出的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下民众的生活行动、理念和期待,并且作用于清明节的传承实践。  相似文献   

17.
清明祭祖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今年清明节,我回老家凤翔去给太奶奶扫墓。  相似文献   

18.
<正>细雨纷纷,烟雨蒙蒙,转眼又到了清明时节。每到这时,总觉得绕不过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好了,读完这首诗,我们来说一说清明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提到清明节,可能人们想到的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祖扫墓。关于清明节习俗的由来,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介子推的故事,在此就不多唠叨了。如果同学们不清楚,或者想知道得更详细一些,可以查查有关介子推的故事,你会了解到寒食节和清明节的联系以及清明节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清明节祭拜(ji bai)祖先,悼(dao)念已逝的亲人已成为我国的一种风俗习惯。以前的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因为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mei)、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在清明节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的老习俗讲究禁(jin)火、扫墓。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不生火做饭,这一天大家都吃冷食,所以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还有一段故事。原来,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做了晋国的国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孩子必经的一堂人生课。目前,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尤其是清明节前后,关于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更是颇受关注。的确,清明节是对孩子开启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不过,生命教育不仅包括死亡教育,还包括生存教育、成长发展教育。而且,除了清明节之外,生命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是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