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师》2004,(19)
知心姐姐:我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有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她平时就爱花钱,这段时间几次偷拿父母的钱买玩具。这次,她把一个25元钱的游戏机放到我家,让我替她保管,我劝告她说这样做不好,她不听,还让我保密。我想告诉老师和她的家长管管她,可又怕同学说我是“告密分子”而不理我了,从此失去这个朋友。知心姐姐快告诉我吧,我该怎么办?小琳(黑龙江齐齐哈尔)小琳:听说过这样的事吗?一个孩子偷拿父母的钱,以为拿自己家的钱不算偷,家里人也不太在意。后来,他开始偷拿别人的东西、别人的钱……直到长大后“偷”掉自己健康的人生,含泪入狱。人对小错误…  相似文献   

2.
渴望信任     
我在学校非常活泼、外向,但又有谁知道我在家里是一个失去信任的可怜女孩呢?读初一的时候,在我大姨那里寄住。有一次,大姨说她丢了10元钱,她没有怀疑过她那两个孙女,而是把怀疑的目光移到了我的身上,让我不得安宁。她没有把事情查清楚,就确定是我干的。本来我就没干过这种事,所以我就觉得很委屈、很冤枉,我这个人最恨别人冤枉我,所以我就吼了几句,我说:“我没有拿你那10元钱,你没有调查清楚就别冤枉人!她盯着我,想要把我吃掉一样,很可怕。我也瞪了她一眼,她就打了我几棒。我感到非常冤枉,就跑了出去。我冒着雨,跑到商店去给老爸打电话,把事…  相似文献   

3.
过生日     
小玲明天就要过生日了,妈妈给了她30元钱,说:“孩子,真抱歉,妈没时间给你买生日礼物了,你用这钱买些你喜欢的东西!”小玲拿着钱,心里可高兴了,想:拿这30元钱可以买好多泡泡糖、棒棒冰、巧克力  相似文献   

4.
小小当家人     
陈瑾璐   《红领巾》2007,(1):16-16
一直都是妈妈当家,有时候我想让妈妈给我买零食或是玩具,妈妈会说“行”,正当我喜上眉梢时,她又说:“那得拿你自己的钱买。”我多想有一天能够自己当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呀!机会终于来了……那天,妈妈和我商量,让我当几天家,而且这当家用的钱由妈妈出。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塞给我137元钱,我高兴地想:这137元钱能买好多好吃的东西,这下我可以吃个够了。  相似文献   

5.
女儿兰兰有乱丢东西的坏习惯,我一直想改变她,但苦于找不到好办法。她的东西常常是哪里用了就扔在哪里,等需要的时候就找也找不到,不过她背靠大树好乘凉,总是不停地使唤我:“爸爸,给我清一下书包。我要上学了!”“爸爸,我的铅笔刀哪里去了?”“爸爸,我的二胡磁带在哪里,给我找一下。”“爸爸。你看见我的钢笔了吗?”……  相似文献   

6.
上高二时,有一天放假,我本想回家补充一下“油水”,可父亲放在抽屉里的100元钱不见了,父亲怀疑是我偷拿了,他见我不承认,就对我吼道:“滚出去,你这个逆子!”我委屈极了,一气之下,饭也没吃,就回了学校。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班上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叫王朋的小朋友拿了别人的铅笔,丢铅笔的小朋友急得团团转,而王朋就是不交出来。我知道后,就把王朋叫到面前,我既未对他大声训斥,也未强其交出来,而是耐心和蔼地问:“王朋,你拿了别人的铅笔,是吗?”他点点头,“铅笔是别人的东西,丢失了,心里多难过呀!”我用手抚摸着他的头,继续说:“你再想想,如果别人拿了你的东西,你心里会怎么想呢?难过不难过?”听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师,我错了,我把铅笔还给她,以后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这才是好孩子,老师就喜欢知错就改的小…  相似文献   

8.
女儿由外婆带大,深受外公外婆舅舅姨妈宠爱,3岁上幼儿园后才回家。我们工作忙,常顾不上她,她变得郁郁寡欢。有次她从我皮夹里偷拿100元钱买雪糕,还把剩下的钱分给别人,我又气又急,忍不住打了她一顿。原以为我坚决的态度会让她彻底改正,没想到她竟然偷拿起幼儿园的东西。小朋友、老师来告状,我除了打她,别无办法。  相似文献   

9.
师者的责任     
曾听说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当她的一个学生拿了别人的钢笔后,她没有指责,而是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个学生,并语重心长地时那个学生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送给你。我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几十年后,小有建树的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了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相似文献   

10.
嘉兴读者小刘来信说:“今天我又发现家里多了一个变形金刚,我的脑子‘轰’地一响,儿子太不像话了,还不到6岁就学会偷拿别人的东西,他拿过幼儿园的DVD、拿过小店里的巧克力……我骂他、打他,为什么他就是不改呢?”主持父母都会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非常敏感和恼怒,往往轻则一顿臭骂,重则孩子还要受皮肉之苦。其实,每个父母都可以深思一下,当您发现孩子“偷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您会采取哪一种处理方式?杭州北山幼儿园家长朋友提出的,先了解孩子的“偷”,再决定怎样对待孩子这一行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喂,还有多久下课啊?”“15秒!”“1、2、3……14、15,叮叮叮……”“Yes!Go!”听到这动听的下课铃声,我连忙拎起书包跑出教室。“等等我啊!”是好友在叫我。我又退回去,看见她不慌不忙地收拾东西.实在无法忍受:“你倒是快一点儿呀!速度!速度!”她见我这急样,故意放慢动作,还向我吐舌头。我大步流星地跑到她跟前,两下就帮她把东西收拾好了。“大小姐,现在可以走了吧?”我一把将她拖出教室。还没有走到两步,好友可怜巴巴地拉拉我的衣角,低声说:“我还没拿历史书……”我晕!看见她慢慢“移”向教室,我吼道:“站住,我去帮你拿!”我实在是不敢让她再进教室了。“是这本吗?”我扬扬手中的历史书。“嗯。”她低声回答。“走啦!”拉住她的手快步向前走。“你慢点,赶着去投胎呀?”她没好气地说。“我的姑奶奶,从一打下课铃到现在已经耽误了十八分钟了!你知道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毕命……”“打佯.我走快就是了.”她实在受不了我的长篇大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拿别人的东西多有心理上的原因,应该通过沟通进行疏导 问:我有一个10岁的女儿,还算是比较听话的孩子。但我最近发现了她的一个坏习惯,她有时会拿别人的东西。她不在学校拿同学的,只是有时到了亲戚家会拿一些小的东西,比如亲戚家里其他孩子玩的小珠子、小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下午,我领4岁的儿子刘源到邻居家串门。回到家里,儿子在我后面,用稚嫩的嗓音大喊:“妈妈,不许动!”“叭嚓”一声。我回头一看,他手里握着一把玩具手枪,正神气地对着我。我说:“小枪是洋洋给你的吗?”儿子满不在乎地说:“是我自己拿的。”我想这么小的孩子就学拿别人的东西,真气人。但转念一想,又看到儿子的神情,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4.
暮春的雨     
比尔:“我父亲说,如果我克服了一切坏习惯,他就给我一千美元。”约翰:“你克服了吗?”比尔:“当然没有,没有了这些坏习惯,我拿了钱还有什么用啊!”——美国笑话  相似文献   

15.
下午刚上课,就看见盼盼的妈妈扭着盼盼的耳朵来送她,盼盼泣不成声。我赶忙上前:“大嫂,您这是干什么?”“老师,您看俺家这个臭妮子,哭着闹着不来上学。这不,我把她给拽来了。”“大嫂,您别生气,把孩子交给我吧!”下了课,我把盼盼领到办公室里,给她洗了洗脸。“盼盼,为什么不愿来上学呀?”孩子看着我,满脸都是委屈的泪水。“好孩子,别哭,告诉老师到底怎么回事。”她哭着说:“我不是不愿来上学。中午放学回家,我拿出画本刚想画画,妈妈就叫我去抱柴禾。回来就不见了画本。我想一定是弟弟拿了,就找他要。说什么他也不给,…  相似文献   

16.
星期天,我带孩子去一位同志家玩。孩子看到同志家有个小摆设,感到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同志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一边是孩子想要得到人家的东西,一边是同志硬行把东西塞给孩子。我百般推托不过,只好依了同志,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在回家的路上,我批评了孩子,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没有多大把握。因为家里尽管有很多东西,也不可能穷尽世上所有的东西。而孩子又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怀有占有欲,看到新鲜的东西就想要,自我控制能力差。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同志、邻居或亲属都是碍着大人的面子,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随便要人家的东西,得不到就哭闹的坏习惯。怎样防止孩子养成这一不良习惯呢?我认为,除父母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外,还需要一切与孩子有关的成年人配合教育。假如到你家做客的小客人不客气地要你的东西时,尤其是小客人的家长不让要时,你最好不要慷慨大方地给她(他),而要配合家长对孩子进行一致的开导教育。如果你确想表示你的心意,不妨在事后把孩子要的东西送给孩子家长,让家长把东西做为自己给孩子买的礼物转送给孩子。这样就能处理好你同孩子同家长之间的关系。希望家长都来重视这个问题,千万要讲究一下方法,不要顾及当时的面子。  相似文献   

17.
我的孩子唐井有个坏习惯,爱把瓜皮、纸屑等扔在地上。我经常教育他要讲卫生,并叫他把乱扔的东西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可久而久之,他不但没改掉坏习惯,反而回嘴说:“我捡起来就行了,你唠叨什么嘛!”我想,  相似文献   

18.
“妈妈,这些东西我都不要了。”听到女儿说话,我很快走到她的房间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我发现,几分钟前才让小时工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地面,又被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得一片狼藉。“你怎么能够这样呢?刚刚收拾干净的房间你怎么又弄得这么脏!”我忍不住气话脱口而出。“我想收拾一下我的抽屉。我不想要这些东西了。”听了我的话,女儿含着眼泪轻声分辩道。看到女儿委屈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下去。我感到,我说的这些话让一个不足7岁的孩子不知道她到底该怎么做。于是我试着改变说话方式,希望让她明白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你现在抽屉收拾好了吗…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2006,(7):56-57
“老师,小玉又抓人了!”随着孩子们的叫声,我发现历历捂着脸哭,坐在一旁的小玉一脸的无辜。我赶紧走过去,小玉着急地解释着:“我喜欢她!”我对她说:“喜欢别人也不能抓人啊,别人喜欢你,可是没有抓你,抓人是不对的!”她不再吭声了,显得很无奈。这是她第五次抓伤小朋友了,被抓伤的幼儿家长都有意见了,建议这样的孩子应该单坐。小玉的爸爸对我说:“老师,真不好意思,总是给你们添麻烦,要不让她单坐几天吧!”既然她的家长这样说了,我就把小玉调到老师旁边的小桌子单坐。游戏时,让她自己在桌上玩玩具,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向一起玩的小朋友投去羡慕的目光,看到这些我心里酸酸的,同时思考自己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小玉毕竟是个孩子,这样会不会伤她的自尊心,但是就这样让她回去再抓伤别人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教师总是特别强调年龄较大的孩子要谦让年龄较小的孩子。孩子间一旦发生了纠纷,校师也常对较大的孩子说:“你是姐姐,就让让妹妹吧!”“你是哥哥,不应该和弟弟争抢玩具!”这种提法究竟科学不科学呢? 一天晨间锻炼时,我让孩子们排队挑选自己喜爱的体育用品,A小朋友拿了一个许多孩子都爱玩的套圈。过了一会儿,B小朋友来了,他也想玩套圈,可是套圈已经没有了,B就对A说:“把你的套圈给我玩玩吧!”“不行,我才拿到的,等会儿再给你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