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燕 《天津教育》2005,(12):21-21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最敬爱的人。一个学生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送给教师,教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一定珍藏着这份礼物。”可是几天以后,这个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自己送给教师的贺卡。他气愤地对家长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  相似文献   

2.
他为何辍学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4,(20):24-24
这一天,我突然听说亚坤辍学回家了。我立即去他家,亚坤却躲开了。他的父母无奈地说,劝了他多次,亚坤是个倔性子,硬是不上,实在没办法,不知道这孩子哪里出了问题。第二次家访时,亚坤正往外走,他见到我很惊讶。他的父母不在家。我开门见山地说:“亚坤,你的父母很支持你上学。你辍学父母也很伤心,你知道吗?”“知道!”亚坤大声地回答。“你一定要这样吗?你其实很有潜力,为什么一定要辍学呢?”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讲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3.
“这道题目你为什么不做?什么?不会做,不会做你为什么不问老师?如果你不想问老师的话,为什么不去问同学呢?”作为老师的你听到这些话会觉得很耳熟吧,可能你在训斥学生的时候也经常这样说,但最近,我和我们班的任课老师再也不用说这些话了。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班多了一个快乐(来)问吧。  相似文献   

4.
五"然后呢?""我帮他,我们一起追那些飞舞在空中的试卷。当我们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他就说他是一个学生。他确实很聪明。我记不清他学什么了,反正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说过的专业。""你为什么不嫁给他?""嫁给他?我的天,丽娜。我根本没想过要结婚,他也不是我想嫁的那种人,就算条件允许我也不会。""还有其他的吗,妈妈?"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则漫画:儿子坐在地上哭闹,父亲心烦地对妻子说,儿子要什么给他买就是,怎么能让他哭呢?妻子说,你知道他想要什么,他要“天”。 没想到,孩子竟然“明目张胆”地要“天”了,足见做父母的娇惯孩子到了何等地步。  相似文献   

6.
曹前 《新作文》2010,(6):9-9
父亲节,老师让我们帮父母做一件事,做什么好呢?我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好主意来。“上次你给妈妈洗了一次脚,这次就孝顺孝顺你爸爸,给他洗一次脚吧。”妈妈忍不住为我出谋划策(ce).  相似文献   

7.
有个人听说阿凡提聪明博学,不远千里来向他请教。他问阿凡提:“请你告诉我,什么事情必须牢牢记在心上,什么事情应该永远把它忘掉?”阿凡提想了想,回答说:“要是别人为你做了一件好事,你必须牢牢记在心上;要是你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应该永远把它忘掉!”记住什么 忘掉什么  相似文献   

8.
拨快十分钟有个小孩无论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又喜欢迟睡迟起。因此,他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叫父母头痛不已。用心良苦的爸爸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既不是惩罚孩子,也不是采用死板的教育方法,而是把孩子床头的闹钟拨快十分钟。自从拨快十分钟以后,小孩再也没有迟到过。爱的回音母亲责备了他,小男孩怀恨在心。他不敢当着母亲的面说恨她,便跑出屋,走到山边,对着山谷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回声:“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小男孩有点儿吃惊,他跑回屋里,告诉母亲说,山谷里有一个卑鄙的小孩说恨他。母亲听后,马…  相似文献   

9.
作为父母或者一名教育者,没有比听一个孩子说“我不想上学,我的老师不好”这样的话更令你烦恼的事情了。我们不想看见我们的孩子痛苦,尤其不想看到这种痛苦是由某个我们每天都要依赖,并且必须相信他人品很好的人引起的。因此,当你的孩子放学回家,抱怨老师如何不好的时候,你该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正>孩子的未来发展,藏在父母的思维方式里!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做“60分”父母,成为会表扬孩子的人,是培养成长型思维,为孩子成长赋能的关键,也是智慧父母一生的修炼!“我讲了这么多遍,你怎么总也不开窍呢?脑筋这么死,看来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爸爸妈妈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学习呢?我看你这辈子就只会这样,没有什么改变和出息了!”  相似文献   

11.
李强 《教育文汇》2007,(4):62-62
周日,和爱人带着9岁的儿子到田野里走走,一起寻觅秋天的味道。儿子快乐得像一只小鸟在我和爱人前面飞来飞去。看着欢快的儿子,总以为对他这个年龄来说,应该没有什么烦恼,没想到儿子却说他这几天正烦着呢。细问才知道,儿子组里有几个同学,父母经常不在家,平时常年见不到父母,所以根本无法享受父母之爱。儿子说他看着那几位同学,自己心里挺难受的。我说:“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自由呀!笑都来不及呢!”儿子说:“你知道吗?他们的衣服有时都穿得好脏了,自己没时间洗,只能等着星期天才洗;有时早上没人喊,上学都会迟到,还吃不上早饭呢……”本想趁机教训儿子一番,心想你自己平时这样那样的,现在说起同学来怎么头头是道了。这时爱人发现小沟里长着许多野草莓,儿子听说后,立即提着小筐兴高采烈地跑下去摘草莓去了。  相似文献   

12.
我的心理咨询专线电话铃响过,一位老朋友约我谈谈他孩子的问题。他的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见面后刚刚坐定,顾不上老朋友相见的许多客套话,他便急切地直奔主题:“老马,你说,与孩子怎么会这样难于沟通呢?你看,这是她的作文。”我接过作文,但见字迹清秀,第一印象挺不错。再看内容,大意是“我”躺在自己的屋里,时时眼望与父母的屋子相隔的那扇小窗,似乎心与父母的心隔得很远。父母对“我”为什么那么不理解,“我”多么想打开那扇小窗。文中记下了父母对“我”不理解的几个故事。“你看,明明是她不求上进,不知拼搏,还说大人不…  相似文献   

13.
曾子杀猪     
在经典里走出,在智慧中安顿,e时代与古典的碰撞———中国文学中的智慧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买东西,但孩子却哭着缠着不让她走,于是她哄孩子说:“如果你乖乖地待在家里,回来后就杀猪给你吃。”当她从集市上回来时,见曾子要将猪捆起来准备杀掉,于是连忙制止丈夫说:“我不过是哄哄小孩而已,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认真地对妻子说:“和小孩子不可以开这种玩笑,孩子还太小,不懂道理,全靠父母言传身教,今天如果骗了他,那就是教他学会骗人,作父母的要是欺骗了孩子,就再也得不到孩子的信任,以后想再教育他们就很难了。”说完这话…  相似文献   

14.
八九年前,电脑不象现在这样普及。北京市的中学只有个别学校有电脑,小学校里根本没有。 有一天,小外孙加加打电话给我,说:“姥姥,您写的字太草了,好多字我都看不清楚,您以后写得工整些,好吗?”弄得我莫名其妙。我问他:“你看到我写的什么了?”他说:“您让妈妈打字的稿子,我在替您打呢。”我惊讶地问:“什么!你会电脑打字?”“我早就会了。”他满不在乎  相似文献   

15.
“你说,你这人咋这样呢?我们都多少年的好朋友了,你还跟我计较这点东西,用得着这样给我道歉吗?破了就破了呗,不就是一只破笔袋吗?以后我再买一只就是了。可要是我们的友谊破了,那是再也买不来的!”  相似文献   

16.
报载,某省高一女生连续两次服安眠药自杀。其自杀的理由是:爸爸总是用车接送她上下学,无论她做什么,妈妈总想陪着她。同学们都把她当作特殊阶层的人,因而远离她。她受不了同学们把她当“另类”,因此愤而自杀。两次皆因抢救及时,保住了女生的性命。父亲在女儿病床前说:“我不明白,父母对你这么好,你为何要这么做,这不让父母伤心吗?”母亲则哭着说:“别人的妈妈都因为没时间陪孩子而难过,我努力找时间陪你,你怎么还这样伤我们的心?”这名女生回答:“我说过不让爸爸用车接,他为何不尊重我的意见呢?我说过不喜欢妈妈老在家里…  相似文献   

17.
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或者说‘我不会’。”。其实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信起来呢?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是家长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出差外地,意外遇到我的一位师弟,我问他:‘你怎么也跑到这里来了?”他说,他已经下海经商,在这里做生意。我莫名其妙:“你不是在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做了心理老师吗?我还记得当初你去的时候是满怀信心与希望,准备在心理教育事业上大干一番、有所作为。”哪知道他这样回答:“做心理老师没意思,没有地位,工资又低。”我问他为什么?他接着跟我谈了参加工作后所遇到的各种烦恼和不快,他甚至怀疑,这样下去会不会自己的心理也不健康了。  相似文献   

19.
上学期开学后,领导上要我担任一年级下期的班主任。我思想上就有了不少的顾虑。我是镇江人,怕自己说的话小朋友们不懂;又听说一年级的纪律不大好,自己只工作了半年,一点经验也没有,怎样能做一年级班主任呢!但是领导上已分配好了,我只好接受下来。第一天上课,小朋友们就说不懂;也有的小朋友跑来跑去,根本就不听我的话。当天晚上,我就和大队辅导员吴映虹老师说:“这个一年级我不能教,小朋友首先就不懂我的话,纪律又不好,以后怎样上课呢!”吴老师说:“不要着急,要耐心些,以后小朋友会听懂你的话的。纪律不好,只要好好教育就会好的。”当时我什么也没说,就去办公了。一星期后,小朋友们课前仍不  相似文献   

20.
江苏宜兴人丁文均自曝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他说他以前做生意一年照样赚个十一二万:无独有偶他儿子丁俊晖初一还未读完就彻底辍学了,但他照样得了斯诺克台球比赛冠军。在接受《南方体育》记者采访的时候,丁俊晖将父子俩的思想用这样的话说出来了:“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