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易中天同志被炒得火热,又是上电视讲座又是出书,他自己还没作什么声,粉丝们已经帮他在余秋雨同志身边安了一把交椅。真叫人弄不清楚这是是中国历史托了易中天教授的福,还是易中天托了中国历史的福。谁叫中国历史这么漫长,有那么多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咧。没有一个易中天,中国历史好像就无法普及。没有中国历史,易中天去讲什么啊?讲汉语言知识,小说创作法啊?托福托福。  相似文献   

2.
易中天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一开讲,万千观众就痴醉于他的儒雅而风趣的品说当中。其实,易中天的“品说”中并没有什么新的历史材料,也没有什么惊世结论。为什么他的品说就那样吸引人呢?笔者认为他靠的就是“说”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07,(2):56-57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华学院,与大学生交流。一个学生问易中天,“当前理工科学生史哲基础整体较差,通过什么办法能又快又好地弥补?”易中天说,理工生史较差是最近的事,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史水平最高的是理工科学生,那时办墙报最好的也是他们,当时一流学生就考工学院,其次是理学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上)》2011,(11):158-159
继《书生傻气》之后,易中天近日为读者送上了《书生傻气》的姊妹作《公民心事》。易中天表示,撰写关于社会良知和公民责任的书并非说他就是“公共知识分子”,因为没有做什么为民请命的事,他只不过是在讲常识罢了。在他看来,讲常识讲成个事,这本身是个“杯具”。  相似文献   

5.
“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你小子浑蛋!我和哥是哥们儿,你居然在皇帝面前说我坏话”……听易中天的讲座,总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因而记忆深刻。他独辟蹊径,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妙说”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题目】"你问当下中国最缺的是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曾经如是说。诚然,人生不可没有底线,它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准绳。坚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是易中天成就了“百家讲坛”,也有人说是“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无论是谁成就了谁,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易中天以“百家讲坛”为平台,以“品三国”为抓手,一举成为“文化名人”,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博学、机智、幽默、风趣、儒雅,一举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凝重、遥远的印象,变得轻松、亲切而灵动。而“百家讲坛”自易中天始,也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受群众欢迎、最有品位的重要栏目之一。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人提及“百家讲坛”就会引起一致共鸣。继易中天后,纪连海、刘心武、王立群、阎崇年等一大批“文化名嘴”相继登台,潇洒自然、思想深邃的于丹更是把“百家讲坛”推向了极致,“百家讲坛”现象悄然形成。这些不仅让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8.
刁难,揶揄,贬损,砸场子,发飙,自卫反击…… 关于易中天在北京电视台的《非常网络》录制现场对两位主持人做了什么.每个围观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立场、价值观,选取合适的词汇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9.
易中天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的“汉代风云人物”和“易中天品三国”两个系列讲座引起了极大轰动,百度贴吧里有个“易中天吧”,易中天拥趸们自称“意粉”(易粉)、“乙醚”(易迷),称易中天是“超级教授”,其《品三国》等书也在全国各地特别风行。关于易中天讲座的评价很多,批评者称其一味取悦大众,是媚俗,是对学术及学者的背叛;而赞扬者称其讲座为“评书历史”“麻辣历史”,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历史、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学术走向大众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0.
时言妙语     
侃点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没有人告诉我。没有钱。——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规定公务员不许说的短句你们可以侮辱我的人格,绝不可以侮辱我的智商。——在地摊上发现《易中天品性感内衣》等伪书后,易中天  相似文献   

11.
正直接考研的易中天易中天,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正担任中学老师,他觉得自己与学生同场考试很尴尬,如果没有学生考得好,就没脸见人了,所以他放弃了当年冬天的考试。1978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考试,易中天打算全力以赴,备战考研。他当时的想法是:我只有高中水平,考研落榜不丢人,若金榜题名,算  相似文献   

12.
阿珍 《山东教育》2011,(5):43-44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个中国父母的心愿,被称为“学术超男”“学者明星”的厦门大学博导、“麻辣教授”易中天也不例外。他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谈自己是“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其教子经也与众不同,堪称超凡脱俗:“我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不管。”这个“不管”,真的就是对孩子不管不问吗?什么都不管不问还叫什么“一等爸爸”?易中天有他自己的道理,正所谓“无为即有为,不教即家教”。  相似文献   

13.
精彩点评:郑中天。易中天,一姓之差,有着共同的“研究”领域!看易中天品三国。通俗幽默中学到知识;看郑中天品三国。语言流畅思维敏捷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14.
对话理论的提出者之一,巴赫金认为人是需要对话的。作为社会中的独特个体——“我”必须通过他人的眼睛——“镜中我”,才能认识并形成“自我”。“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作品只有激起读者的反应才有意义。“易中天《品三国》”通过一些看似简单的方式把大众引向一个充满对话的文本,使普通大众顺利进入文化理性之门,成就了“易中天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介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易中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著名学者易中天品读美国历史的首部力作。在解读大汉风云直至帝国的终结之后,易中天首次眼  相似文献   

16.
易中天效应     
近来,易中天先生已成为电视上的明星,他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所做的系列访座,成为老少咸宜的名牌节目,尤以《易中天品三国》最受欢迎。也许,史学界的专家们对这位同行并不以为然,也指出了讲座中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但是,在人心浮躁的今天,一个普通的讲座,没有精美的镜头语言,更没有神奇的电脑制作,也能够如此吸引观众,必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也说三国     
三国题材一直很流行.小说、评书、电视、电子游戏、动漫、电影中无所不有。是什么使得这个已经过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故事如此地长盛不衰?前段时间看易中天先生品三国,长了不少见识,却有一种不是很舒服的感觉,想来大概是出于他潜意识中对“少不读水浒,老不凄三国”的理解吧。  相似文献   

18.
2006讲座人物     
易中天、李开复、刘翔、杨福家,他们本是学者、总裁、运动员、教育家,却在近来成为青少年学生新的偶像。他们因何而“走红”?他们在青少年中日益增长的号召力又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易中天教女     
佚名 《教师博览》2007,(5):22-22
中国人大概没有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就连“学术超男”“学者明星”“土匪教授”厦大博导易中天也不例外。他戏称自己是“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既然敢称一等爸爸,当然也就有一流教育方法了。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师道》2009,(1):6-7
几年前的易中天,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今天的易中天,让人们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崇拜者对他趋之若骛,批评者对他毫不留情。对话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一同体验他的麻辣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