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颋葳 《红领巾》2009,(7):46-46
黄阿姨是妈妈的同事,也是妈妈的好朋友。她非常喜欢我。有一次,我和妈妈在望江公园玩。妈妈打电话给黄阿姨:“我和葳仔在望江公园,你来不来?”黄阿姨一听,急忙大声说:“你等着,我马上到!”我和妈妈等啊等啊等……过了一个多小时.黄阿姨还没有到。  相似文献   

2.
吹“牛”     
郭俊辰 《作文》2023,(37):11-12
<正>“我要吹‘牛’!阿姨,我要吹一头‘牛’!”我对吹麦芽糖画的阿姨说。“好,小朋友,你站到我前面来。”阿姨戴着白手套,右手拿着一根管子样的麦芽糖让我放进嘴里。我的嘴巴、舌头、牙齿仿佛都在说:“哎呀,有一点儿热。”“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小朋友。吹、吹、吹、吹……”听着阿姨的指令,我想象着嘴里有一根热吸管,鼓起腮帮开始吹。“呼、呼、呼、呼……”阿姨手里的麦芽糖竟然长出了一条长长的“牛”腿。  相似文献   

3.
高墙童谣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童年,当我咿咿呀呀地开始学唱这首童谣时,生活中真的飞来了一只小燕子——一个与我一般大的女孩儿。小燕子好像是伴着这首童谣来的,因此,她在我的记忆中,从一开始就像一首童谣。“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相似文献   

4.
我的压岁钱     
“叮咚……”门铃响了,原来是张阿姨,她拎着个大果篮匆匆进了门。一进门,放下果篮,她就拿出了个红包,递给我说:“拿着,自个儿理理财。”我谢了张阿姨。等张阿姨走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红包,哈,100元钱!“张阿姨的礼物太好了,我正想自个儿理财呢,嘻嘻……”这10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儿呀!嗯,可以吃顿肯德基,或者去买点小食品。哎呀,不行不行,不能把它用在吃上。让我想想,对了,买书吧,哎,也不行,姥姥不是说不能看太多书吗,既损害眼睛又没有时间。到底干什么呢?我老是琢磨不出来。这时我偶然在电视上看见了一条消息:我国…  相似文献   

5.
我是垃圾桶     
我是垃圾桶,我在公园里工作。今天天气真好,来公园里玩的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真多啊!迎面走来一位漂亮的阿姨,我想:这位阿姨挺干净的,应该不会把餐巾纸扔到地上吧。没想到的是,这位阿姨居然把餐巾纸扔在了地上,我着急地说“:阿姨,快把餐巾纸扔到我嘴里呀!”这时候,来了一个清洁工,把餐巾纸放到了我嘴里,我说:“谢谢你!”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叔叔,他把空可乐瓶向我扔来,我说“:别砸我呀!”一个小朋友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我身上乱涂乱画,我痛得哇哇大叫,说“:别再画了,痛死我了!”这时候,来了一位大哥哥,他把吃剩的香蕉皮扔在地上…  相似文献   

6.
怀念童谣     
怀念童年,更怀念童年时那一首首童谣……小时侯,我家在农村。在那儿,男孩是受家长格外关照的,我也不例外,母亲特别疼爱我。她经常把我带在身边给我讲故事,讲“鹊桥送子”、“牛郎织女”、“西游记”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让母亲给我唱童谣。每当空闲的时候,我骑在母亲的膝盖上,她  相似文献   

7.
难忘的童谣     
小时候,在幼儿园,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但我学会了一首老师教的童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后来,我长大了,老师说过什么,教过什么,我都忘了,只记得那支难忘的童谣。中秋节到了,表姐带着她那不满五岁的女儿来到我家,小侄女很  相似文献   

8.
尚印 《教育文汇》2013,(16):40-40
小雨点.玻璃娃.住在天上白云家。跳高不用降落伞,唱着歌儿哗哗哗;下河不用救生圈.手牵手儿跑天涯。浇花草,养鱼虾,举起串串小浪花。我创作的这首童谣获得了“第三届安徽省优秀童谣奖一等奖”。评委老师认为:这首童谣内容积极向上,语言清新活泼,节奏活泼,富有情感,适合儿童吟唱。  相似文献   

9.
在开展唱童谣活动中,我立足于“童谣”的“童”字,调动儿童说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编童谣的积极性,搜集和儿童生活结合紧密的题材,鼓励学生积极创编。在大量积累的过程中,让学生爱读、爱唱童谣的表现形式易于被儿童接受,题材接近儿  相似文献   

10.
开卷小语     
<正>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爷爷奶奶对我笑……”念起这首童谣,又是新的一年啦。新年到,《素质教育博览》有好多新东东要与同学们分享,我们先在“开卷小语”里聊聊吧!  相似文献   

11.
童年生活离我已经久远了。但那一首首催眠曲般的童谣却依然滚瓜烂熟地印在我心扉,常常将我带到如梦如幻的美丽童年时代……那时候还小,大约四、五岁,我是长孙,祖母尤其疼我。她常常把我领在身边给我讲故事,讲“傻人有傻福”、“滚豆”、“鹊桥送子”等,可是,我最喜欢的是祖母教我唱童谣。特别是夏夜乘凉的时候,我倚在祖母的膝盖上,祖母一边给我抓痒痒,一边轻摇蒲扇,随着扇子的节拍,教我唱童谣:“四五岁呀穿花鞋,摇摇摆摆上学来。老师呀老师莫打我,我回家吃口奶再来。四五岁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先生呀先生莫打我,我用心读书不想娘……”祖  相似文献   

12.
【设计依据】 “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宝宝吃了哈哈笑……”童谣大多是通过口转面授的,它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目的是让儿童能认识周围事物。童谣简短精炼,形式活泼,琅琅上口,充满童趣的天真、淳朴,它的内容除反映生活外,大多与游戏有关。立足小学生实际,本设计先是让学生念童谣,而后调动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抄录童谣,编写童谣,从中体会童谣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梦回童年     
3月2目 晴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这往日的童谣清脆而悠扬,悠悠地飘入梦境。我只有在梦中才能返回简单清纯的童年,在那里,我手中拿着刚从枝上折下的迎春花,哼着稚嫩的童歌,蹦跳着跑去看鱼……  相似文献   

14.
童谣以儿童的视角反映世界,以儿童的口吻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我校开发“传唱童谣”校本课程,组织学生传、记、唱优秀传统童谣,创编新童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传唱童谣,耕耘心田,”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学生在琅琅的唱童谣、诵童谣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品行的熏陶,发展了语言,丰富了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唐诗和面包     
星期天,我和舅舅乘公共汽车从徐州去盐城。在我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阿姨和她的儿子,小男孩手里拿着一块面包,一边吃,一边听妈妈教他背诗。阿姨念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孩也摇头晃脑,奶声奶气地跟着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看到小男孩这么小就会念诗,旁边的乘客都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玩跷跷板     
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和妹妹高兴地到公园去玩。公园里有滑滑梯、旋转椅、跷跷板……妹妹说:“我要玩跷跷板。”坐上跷跷板,我这边立刻沉了下去。妹妹被跷跷板抬到半空中,开心地大笑起来。过了一会,妹妹想下来,她用力往下压,怎么也压不下去,着急地大叫起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这时,一位阿姨走过来,把妹妹抱了下来。我哄了半天,妹妹才露出笑脸。不远处有个伯伯在卖苹果,伯伯拿着秤杆称苹果。我忽然发现,秤砣离秤杆的提绳越近,秤尾就翘得越高;秤砣离得越远,秤尾就落得越低。玩跷跷板不是和它一样的道理吗?如果改变一下离跷跷板支点的距离,不…  相似文献   

17.
国王的故事     
遥远的森林里有一个动物王国,里面有一个狡猾而且贪婪的狮子国王. 有一天,兔子阿姨想到自己的菜园摘蔬菜.她在路上走着走着,不小心掉到了一个洞里.兔子阿姨在洞里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狮子国王恰好经过这里,听到了兔子阿姨的求救声,便问道:“兔子,你掉到洞里啦?”兔子阿姨一看是狮子国王,急忙说:“国王,你可不可以把我救出来呀?”狮子国王说:“除非你给我钱,我可不做赔本的买卖.”兔子阿姨很无奈地说:“我只有一筐菜和100元钱.你把我救上来,这些都给你.”狮子国王听后便去找来一根绳子,把兔子阿姨拉了上来.然后,拿着兔子阿姨的钱,哼着歌走了.  相似文献   

18.
秦国洪 《红领巾》2010,(7):86-86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还记得这首童谣吗?小鸭子,是童话里的经典角色,也是我童年里最亲密的伙伴之一。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见到这样一幕:一个小女孩在吃饼干,一位阿姨走过去逗她:“宝宝,让阿姨咬一口好吗?”小女孩高高地举起拿着饼干的小手,阿姨张开嘴,轻轻咬了一口。可是小女孩却“哇”  相似文献   

20.
《拉大锯》是一首我们十分熟悉的童谣。原句是这样的:“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带妞妞去!嗯……”这首童谣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是最后一句十分有趣味。而教材上却将这最后一句改成了“大家一起去看戏”。相比之下,要少了许多童趣。我想小班幼儿情感外露.以直觉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进入情境。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使活动充满趣味.以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