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蜗牛》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这一课时需对蜗牛进行观察,可是蜗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想观察它了,它就会从壳里爬出来。上课时学生也发出了感叹:“蜗牛不出来怎么观察呀!”看着他们焦急而无奈的表情,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对“怎样让蜗牛出壳”进行探究?于是我就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着急,蜗牛不是不出来吗?那咱们就想办法让它爬出来!怎么样?”“行!,'同学们异口同声。我又抓紧时机说:“现在小组就讨论:用什么方法有可能让蜗牛爬出来?”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想出了许多有可能让小蜗牛出壳的方法。有的小组认为:用食物引诱:有的小组认为:把蜗牛放入水中它就有可能出来;有的则认为:用笔尖扎壳背面的小孔它会爬出来;还有的小组竟认为“用力往里吹气它就会出来”;也有认为“用火烤”、“在地上磨它的壳”——想法真可谓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2.
我依然记得     
和孩子们在一起六年了,有些记忆已经随着岁月消逝,有些记忆则随着时光永远雕刻在我的心里。 一天,早春的北京刚刚下过小雨,空气中还留有泥土的芳香。孩子们一到操场就被小蜗牛吸引住了。有的孩子拨动小草,瞪圆眼睛在寻找小蜗牛;有的孩子轻轻地把小蜗牛放在手里观察;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用各种方法让小蜗牛伸出头来……每个孩子都流露着喜悦之情!要回班了,这些小蜗牛怎么办呢?孩子们都用依依不舍的眼神望着我,似乎要我给他们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3.
清脆的铃声响过,侯老师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她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东西有生命吗?”侯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不一会,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有的回答植物是有生命的,有的回答动物是有生命的……侯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十分精彩,让我们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东西吧!”同学们欢快地跑出教室,来到花坛和草地边。大家小声地议论着,有的仔细观察着,有的一边看一边记录着……我看见了挺拔的松树,碧绿的小草,美丽的鲜花,还发现几只可爱的小蜗牛在叶子上玩耍着,一群小蚂蚁在四处寻找食物,还有一只漂亮的小蝴蝶在花丛…  相似文献   

4.
蜗牛     
今天是星期三。下午的朵朵讲坛时间,朱老师带我们去操场上观察蜗牛。我们小组找了半天,连一只活蜗牛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只找到了空壳。大家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室,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小组的同学观察蜗牛。幸运的是,老师把她找到的蜗牛拿到了讲台上,让我们小组去观察。蜗牛的样子很特别,无论走到哪儿,它都会背着自己的“房子”。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看见幼儿园草地上的蜗牛时,便不由得想起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年我刚走上工作岗位。在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幼儿园的草地上、冬青树里、墙脚下、操场边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蜗牛。我带着小二班的孩子在户外观察蜗牛。有的幼儿用树叶托着蜗牛,在高谈、嬉笑;有的幼儿在给蜗牛喂食;有的幼儿在玩蜗牛赛跑的游戏……活动结束时,我对小朋友们说:“今天我们的自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说小组合作教学对小学生不适用。有的老师说,一堂课下来,教室里叽叽喳喳,根本无法组织教学。有的老师说,虽然上公开课时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一走进自己的课堂就依然是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为什么这部分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如此排斥呢?我想,主要是他们没有深刻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把自己融入到小组的集体中,增强他们的分工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他们对课程里的内容感到好奇,有着浓厚的兴趣。刚上《植物》单元时,许多学生就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上《蜗牛》?我已经捉了好几只蜗牛在家养着了,我可以带来吗?”看着他们那充满渴望的小脸,我心中一动:何不交给他们一个任务,让他们先在家饲养,边养边观察研究做好记录,到上这一课时让他们好好表现一番,不是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课的热情吗?于是,我用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对学生们的“蜗牛热”进行了鼓励,我们约好上《蜗牛》一课时看谁观察并记录到的内容多。上《蜗牛》一课了,同学们兴奋地带来了自己养的…  相似文献   

8.
张远桂 《新课程研究》2012,(11):174-175
镜头一:这几天,同学们都在议论老师家访的事,有的同学说昨天晚上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去他家家访了,有的说是语文老师去他家的……他们互相打探着,议论着,说着老师在他们家家访的情景。我心里很难过,老师怎么没来我家家访,忘记我了?我家是不是住得  相似文献   

9.
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发现阿亮一直低着头好像在玩着什么,走近一看,两只蜗牛正静静地趴在他的手心里。我很生气,批评了他。他不服气地小声嘟囔:“他们都抓了小蜗牛了。”我一听,更生气了,索性停下课来,让所有抓了蜗牛的孩子站起来。为抓蜗牛的事,我曾和他们谈过,当时这些小不点儿一个劲儿点头。现在看来,他们早把我的话忘到脑后了。正想着如何来整治一下他们,突然被桌上的蜗牛吸引了……“有了!”我马上宣布“处罚”决定:“每个玩小蜗牛的同学每天上交一篇蜗牛观察日记!”那几个孩子傻眼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的日记竟一天比一天精彩!一开…  相似文献   

10.
海外早教     
德国的“林间幼儿园” 慕尼黑的一个自然公园前不久被开辟成了“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白桦林和灌木丛、草坪和清澈的溪流。入托的孩子每天上午9点到这里集合,然后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自由活动,有的堆沙子做游戏,有的爬树、赛跑,有的观察蚂蚁、蜗牛。午饭时,大家席地而坐,摆上在老师帮助下准备的食品,就像在郊外野餐一样享用自己的午餐。  相似文献   

11.
公园的草坪上,老师正在讲故事。十几个孩子聚集在老师跟前,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坐着,有的俯卧着用双手托着下巴,还有个淘气鬼趴在老师背上。在附近的一张长椅上坐着几个游人,他们看到这种情景就议论开了。甲:老师只顾讲,也不管管孩子。你看孩子们东倒西歪的那  相似文献   

12.
设计说明:春夏两季,我们常常可以在墙角、树下、草上、菜叶上看到缓缓爬行的蜗牛。自由活动时,许多孩子喜欢到树下、草地上捉蜗牛,他们饶有兴致地观察蜗牛爬行,谈论有关蜗牛的趣事……于是,我便及时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帮助他们积累有益的经验,发展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除了一些植物的种子和微生物可以经受生命消化系统内酸的蹂躏和酶的攻击外,几乎没有其他生命形式能够在捕食者体内穿肠而过却不受影响。然而不久前,日本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蜗牛,它能穿过捕食鸟的肠胃而神态自若!这种蜗牛只有2.5毫米大,看上去就像个米粒,因此一些鸟类喜欢吃它。喜欢观察的科学家发现,有的蜗牛是从鸟粪中爬出来的,他们奇怪,蜗牛不可能自己跑到鸟粪里待着,那不是它们的食物,那么,难道它们成为鸟类的粪便后还没有死亡?  相似文献   

14.
活动室的每张桌上摆着苹果、梨、香蕉、西红柿等水果及一盆水,桌上还放着幼儿记录用的卡片和水果小图片。随着老师一声亲切的招呼,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指点着、议论着各种水果。有的描述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忆吃这些水果时的情景……大约过了5分钟,老师请孩子们安静下来,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孩子们有的说“我想吃”,有的说“我想把它们放在水里玩玩”……老师同意了孩子们的要求,先把水果放在水里玩一玩,然后再吃。孩子们高兴极了。接着,老师请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水果放到水里后会怎么样呢?孩子们议论开了,有的说会沉到水的下面…  相似文献   

15.
上个星期,老师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每人捉一只蜗牛,准备在下次的科学课上进行“蜗牛赛跑”。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奔向花坛“,扫荡”蜗牛。找到蜗牛后,大伙儿绞尽脑汁,想办法使自己的“运动员”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只见他们有的喂叶子,让蜗牛填饱肚子;有的让蜗牛在昆虫盒里“游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什么时候蜗牛成了我班孩子的“宠物”,笔盒里除了笔就是蜗牛。在上《桌子有多长》数学课时,大部分孩子都忙着测量课本、作业本的长度,却有部分孩子打开笔盒玩着他们的“宠物”。其中有两人竟然趴在课桌上“放肆”地玩了起来。当发觉我走到身边时,他们下意识地收起了笔盒。可是由于慌张笔盒打翻在地,笔、蜗牛洒落了一地。学生都笑了起来,有的捡起了铅笔,更多的“捡起”了蜗牛。我的火气已经升到了嗓门上,但是,很快我冷静了下来:这不正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小差引起的“突发事件”是常有的。有时,这样的“突发…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场斗牛大赛,你们快来看看吧!选手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一显爬行的本领。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疑惑,爬行?哈哈,我们斗的不是真正的牛,而是一群可爱的小蜗牛。小组比赛开始了,可我们这组田书名的蜗牛却还羞答答地窝在家里睡大觉,真是名副其实的“蜗牛先生”啊!张逸飞的大蜗牛以大欺小,把我那可爱的小蜗牛挤到一边去了。最后,田书名的蜗牛出人意料地夺得了我们这个小组的冠军。  相似文献   

18.
2002年4月的一天,我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我们家的猫》,沙尘暴又肆无忌惮地来了。这次的沙尘暴前所未有,把我们教室的脊瓦都掀了起来。学生有的惊叫出声,有的在探头张望,有的在互相议论……整个课堂成了一锅粥。怎么办?老舍笔下的“猫”再可爱也不及沙尘暴对他们的影响。就让学生看吧。我随即让学生观察室外的情景,并且告诉他们观察后要写一篇文章———《春天》。学生开始一愣,随即就明白了我的意图,争先恐后地拥向窗边,一边观察,一边议论……强烈的沙尘暴一会儿过去了,学生的习作也很快完成了。这次的习作出乎我的意料,平时…  相似文献   

19.
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张文亮写过一篇散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大意是:上帝让麦克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麦克催促它、吓唬它、责备它,可是蜗牛只是用抱歉的目光看着麦克,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麦克又气又急,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爬得越发慢了。麦克真想丢下蜗牛不管,但又担心没法向上帝交代,只好耐着性子任由蜗牛慢慢地向前爬。  相似文献   

20.
有这么一段对话,非常有趣,读一读。教授:用一个比喻形容敏感。学生:蜗牛的触角。教授:用一个比喻形容痛苦。学生:蜗牛在干燥的土地上爬行。教授:用一个比喻形容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