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来工使用微博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10年起,微博在国内持续火热,人们纷纷卷入信息浪潮。微博的盛行被认为是"草根话语时代的到来",部分学者认为微博的草根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新媒体出现时"知沟理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但是目前活跃于微博之上的所谓"草根"主要集中于城市白领和在校学生,1.6亿外来工群体却徘徊于微博门外,他们一直处于被微博关注的状态而甚少主动发声。外来工群体的重要性决定了这个群体绝对不可以被排除在微博新媒体带来的信息革命之外,不能因知识鸿沟与社会隔绝。本文从对外来工聚集地之一的深圳龙岗工厂片区的问卷调查入手,分析外来工使用微博现状,并试图探索提高外来工微博使用率之道,促使外来工主动掌握话语权,突破"被关注"。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公民自身话语方式和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也更有价值。本文从分析微博在公民社会中的角色入手,引出对微博舆论情况的讨论,并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引发的博友的关注为例,说明微博上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生成机制等。最后论述微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胡丹 《新闻世界》2011,(3):68-70
微博从2010年起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草根和权威的融合决定着政府微博的新闻传播有着区别于一般的微博信息和传统媒体新闻的特点。与此同时,"议程交互"语境下政府微博的"去自媒体化"趋势将对传统媒体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0年,以草根、便捷、原创和全新交互体验为标志特点的微博客走进了中国,被业界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一方面,国内微博用户迅猛增加,部分官员和公共部门也尝试开设微博与网民沟  相似文献   

5.
一 说起云南的微博应用,最引人注目的是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开通政务微博.云南的宣传文化部门主动与网民群体多层次交流互动,在微博问政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形成网上舆论引导新格局,被一些媒体称为“网络执政的云南模式”.善用微博,倾听草根,感悟民意,触摸底层,承上联下,勇于担当,成为云南政务微博发展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6.
姚超 《新闻世界》2012,(7):175-176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几乎每一个拥有手机的人都能随时随地编辑、浏览和转发身边的每一件奇闻异事。微博铸就了不少"草根记者",同时还颠覆着当下社会舆论的产生和发展,至今为止也造就了不少公共事件。由微博时代带来的"大众传播"模式的舆论缺陷也亟需各界理论的探讨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记者微博如何进行合理的议程设置为切入点,结合公众议程的相关理论,力求从传播学的角度为当下由微博引起的公众舆论失控状况做出正确的导向性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媒体娱乐节目的发展,选秀节目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得到了热烈追捧。媒体制造"草根明星"的神话在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在国内的"超女"被负面新闻包围的今天,《英国达人》在2009年4月推出的"苏珊大妈"再一次震动了世界。貌不惊人的苏珊是在镜头里被赋予新的符号,并在短短的几分钟的视频内产生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完成从草根到明星的转变。本文在回顾以往的选秀以及符号学等相关研究上,对这则视频进行了文本分析,从微观角度透视选秀节目中的媒体造星过程。  相似文献   

8.
吴俊捷 《新闻传播》2014,(2):171-172
<正>微博凭借较低的文化、技术准入门槛,在数字化时代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原本在现实生活中等级分明的精英、草根群体在微博话语空间中不仅展开了对话,在微博反腐、微公益及社会热点事件中更展开通力合作,而且类似于"作业本"、"琢磨先生"等一批草根明星们收获了大批精英群体的关注。开放、平等的微博话语空间使精英、草根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话语释放快感,营造了一派精英、草根平等对话的图景,两大群体的界限日渐消弭。但是,微博的机制设置,以及精英、草根展开对话的  相似文献   

9.
柏松 《新闻实践》2012,(9):69-70
作为一个崭新的交互式的、由大众主导的"草根"传播方式,微博正成为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补充。电视台大众节目更多的是把微博当做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电子版的新闻热线和短信平台。而我们认为,借助微博的圈子文化弥补证券节目的窄众特征缺陷,把微博"粉丝"群转移到节目中来,变为节目收视群是完全可行的。本文试以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节目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新浪微博的广告语一下子道出了微博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受关注的地位。从汶川大地震到迈克尔&#183;杰克逊猝死,从美国国会公开议员收入到伊朗大选国内抗议活动,这些事件在全球内的快速报道无一不闪动着微博的影子。完全可以说,微博走在了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的前面,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周琦 《新闻世界》2012,(3):100-101
"微博"是一种新型的交流平台,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也投入了微博的洪流中,积极寻找新闻信源。本文通过对上海《青年报》的研究发现,采编人员乐于从微博中寻找信源,但较少"拿来就用",对于微博信源的取舍有着严格的标准,现阶段,微博仍旧只是报纸内容的补充与延伸。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社会整体结构被资本强势逻辑捆绑的时代主流话语中,文化被残忍地肢解成为了一个与资本、权力、地位等社会精英符号相同质的概念,在传统公共领域中曾被作为底层民众自发培育的草根生存型文化在由资本暴力控制的工业化和商品化消费型文化链辐射下,也注定走向了产业化的草根消费。由此,草根文化的关注主题不再是底层疾苦,而是更符合流行趋势和市场口味的庸俗文化(美其名曰"时尚文化"),草根文化本来意义上对底层民众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到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最给力的新媒体之一。微博传播所引发的伦理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心。笔者以手机微博直播"捉奸门"事件为例,分析其道德失范的原因,并从传播活动中的两大影响要素"人"和"环境"出发,对解决手机微博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程丹 《编辑之友》2013,(3):64-65
微博的出现使得草根群体能够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但也只能称之为"发声",其话语权力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精英微博的存在以及微博网站运营商逐利的需要,网站运营商采取技术手段,使得草根微博成为精英微博的围观者和追随者,从长远来看,这种精英策略也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5.
管倩 《新闻窗》2011,(4):8-9
前不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就连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都专门做了一期《郭美美事件调查》的节目。而这一事件的"缘起",正是从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传播方式——微博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微博中草根群体话语权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出现使得草根群体能够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但也只能称之为“发声”,其话语权力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精英微博的存在以及微博网站运营商逐利的需要,网站运营商采取技术手段,使得草根微博成为精英微博的围观者和追随者,从长远来看,这种精英策略也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7.
赵红勋 《报刊之友》2011,(6):153-153
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一种自媒体,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性,草根与精英之间的界限趋于消融。微博的碎片化传播方式消解了传统文本的叙述方式,颠覆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在"零把关"的情况下,使得虚假信息泛滥,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诊治微博传播所带来的危机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新浪推出了"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国内第一家微博运营商。不到三年时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0到4.15亿,①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当人们还在探讨"微博客"的发展趋势之时,2011年1月21日,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正式推出了微信,这位"微时代"的新宠儿实现了由"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一个转型的时代,不仅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媒体传播方式也在转变。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在媒介接触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像微博、QQ群、BBS论坛等新媒体,具备更强的草根性、互动性和广泛性,也更容易被受众主动接收。  相似文献   

20.
微博是一个日益增大的平台,对于微博来说,已经不在是一个简单发泄心情,与周围朋友互动的地盘,而是草根媒体和官方媒体竞争的渠道,是信息量大爆炸的场所,越来越多的人们,由于便利而关注微博的时间远远超出了对于传统媒体关注的时间。作为都市报的从业人员,如何将微博和都市报联结起来,使微博这个媒介能有效地为我所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