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秋颂》是19世纪英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名诗作。其主题是颂扬秋季的温暖和丰硕。从此诗中折射出诗人的美学理想:“美即是真,真即是关。”  相似文献   

2.
沈楠 《英语辅导》2008,(4):145-148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时代的伟大诗人,其生动形象、精辟深刻的诗学理念历来受到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济慈的诗歌和书信为依据,尝试对他的两个重要思想——"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和"天然接受力"作出解读,揭示其中蕴含的人生和艺术哲理。  相似文献   

3.
《秋颂》是英国烂漫主义诗人济慈的最后一首颂,作者应用"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等美学思想将秋季温暖、唯美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体现了济慈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阿兰是赛珍珠成名作《大地》中的重要人物,这一形象充分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特征和赛珍珠理解的中国女性之美。笔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具体分析阿兰的美德和反抗意识,她的勤劳、勇敢、坚韧以及超越男人智慧的特质预示着女性解放的可能,体现了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批评尤其关注男性作家创作的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重新解读和评价《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揭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倾向,典型体现便是作者对"荡妇"与"男人婆"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文化根源是男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6.
堵文晖 《海外英语》2013,(22):207-208
女性形象历来是女性主义研究的热点之一。美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安妮·泰勒在小说《思家饭店的晚餐》中刻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位女性,其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转变,从遭受父权制压迫的传统女性,到一步一步地打破模式化的形象,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树立了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长诗《拉米娅》,发现拉米娅的形象折射出男性文本强加给女性的天使或妖魔的形象传统,从而揭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相似文献   

8.
姜霏霏  王勇 《考试周刊》2010,(12):31-32
《希腊古瓮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人们多从古典及现代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本文主要从生态女性主义观点出发诠释该诗所蕴含的女性关和自然美,从而揭示女性与自然的不朽品质,以及二者完美结合所构造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长诗《拉米娅》,发现拉米娅的形象折射出男性文本强加给女性的天使或妖魔的形象传统,从而揭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相似文献   

10.
被福克纳誉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的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短篇小说里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描绘了20世纪初美国中西部女性所遭受的无法表达的痛苦和挫折,并无时不表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密切关注。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安德森的作品,探讨舍伍德·安德森的女性主义意识和他对女性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1.
柏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1,(33):249-252
英国新一代浪漫诗人济慈,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他认为诗人应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那就是"消极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他提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歌创作原则。他追求灵肉合一的理想爱情,他如一只泣血鸣唱的夜莺,高高翱翔于华兹华斯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橡树的顶空。  相似文献   

12.
胡严艳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2):69-71,76
女权主义思潮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虽有继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她的开拓性。她敏锐地意识到男性作家存在歪曲女性形象的现象,并提倡女性应该寻找自己的文学传统,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而这三点仍是当代女性主义者争论的焦点。可以说,伍尔芙是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其思想和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几乎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一把开启英美文学和文化的钥匙,其影响力涉及政治、经济、制度、法律、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出发,打破父权制下《圣经》中女性形象的传统角色定位和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形象扁平化、边缘化的状态,多角度、全方位地解析和重构《圣经》中的女性形象,重构出自我意识觉醒、勇敢并具有不同层次的反叛性思维和行动的丰满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女权主义思潮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虽有继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她的开拓性。她敏锐地意识到男性作家存在歪曲女性形象的现象,并提倡女性应该寻找自己的文学传统,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而这三点仍是当代女性主义者争论的焦点。可以说,伍尔芙是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其思想和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几乎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5.
张雯 《文教资料》2012,(33):124-125,128
十七世纪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深入分析.发现在这些女性人物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的特征,折射出了莫里哀在那个时代开放而超前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莫里哀喜剧对以男性为中心的刻板的书写有所突破。他承认女性的婚恋自主权,描绘女性间友好的、高尚的同性情谊,认同男女情欲上的平等;打破偏见,书写女性智慧,肯定女性的价值。本文分析了莫里哀作品中女性形象所渗透的女性主义元素,反思了传统僵化的两性表达方式,推动男性作家的文本进入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试图分析《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井探讨乔伊斯早期的女性观。虽然《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没有完全超越时代,但也并不局限于腼从依赖的男性附属品。乔伊斯对女性的态度同情多于憎恨,理解多于责难。  相似文献   

18.
刘萍  胡婵 《考试周刊》2014,(65):13-14
女性主义要求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评价与提升,培养真正从女性视角进行阅读的女性读者。赛珍珠是首位把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翻译为英文的译者,作为一位接受过西方教育又精通中国文化的女性译者,她在翻译过程中对小说中被异化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看,"华女阿五"打破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女性的偏见,冲出了唐人街父权制的天罗地网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人格上获得独立,这对于在美国文化中被压制、被妖魔化的华裔女性而言,"华女阿五"的形象提供了具体而存在的文本,可以积极建构美国文化的华裔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