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庆起 《新闻窗》2008,(6):85-86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深度调查类栏目,创办于1996年5月17日。它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栏目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以制作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其宗旨,制作出了一大批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调查性报道,十余年来,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2006年,也就是节目创办十周年之际,栏目组从500期节目中精选了21期有代表性的节目,奉献给广大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也逐步走向完善,电视法制节目因其报道题材新颖,形式多样而深受观众的青睐。其中,电视法制节目的深度报道更是以分析法律问题,透视社会现象,揭示因果关系而成为法制节目的重型武器,因此我们对电视法制节目的深度报道进行理性的界定、评析及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以制作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在屏幕风格上独树一帜,受到业界、学术界和观众的一致赞誉。《新闻调查》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叙事艺术,本文希望从叙事学及传播学角度对其叙事要素进行研究,尝试探讨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讲究“新”、“实”、“快”、“准”,特别是时效性要求很强,在确保实事求是、准确无误、角度新颖的前提下,应该以最决的速度报道出来,一般无法做深入报道。所以,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报道就交给了新闻专题节目。新闻专题节目是就某一新闻专题,进行全面、深入、全方位、多角度的采访后编发的新闻报道。新闻专题节目也要求时效性,但不象新闻节目的时效性那么强,所以编辑记者可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采取深入报道,在新闻节目播出之后,配发新闻专题节目更有利于抓典型,出新意。  相似文献   

5.
面对突发事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客观公正报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客观"与"公正",是新闻界公认的报道原则,同时也是使新闻传播更具说服力和可信性的有效的报道方式.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公正,这是新闻传播者的不懈追求,也是广大受众的强烈愿望.探讨客观报道和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力求使新闻报道做到客观、公正,并能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是对新闻传媒及新闻从业者的一项基本的业务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定辉 《新闻界》2001,(5):58-5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就要求新闻工作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树立市场经济意识,要有新的经济报道观念与方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研究和确立经济新闻的价值标准,这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一、要彻底改变对经济活动报道包揽一切的观念,坚持经济报道的客观公正经济报道必须围绕经济活动,这是无疑的。长期以来,各级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党报充分发挥了它被赋予的功能。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  相似文献   

8.
调查性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挖掘,旨在向人们展示新闻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它需要记者尽职尽责地展开调查工作,将新闻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在合理尺度内呈现给受众。真正的调查记者要怀有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审慎对待报道的选题和调查环节,既要质疑求证、深入挖掘,又要兼顾平衡、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9.
蔚青 《视听界》2002,(5):30-30
2000年元月1日,江苏电台经济频率在原新闻板块节目的基础上,创办了《焦点报道》节目。不同以往的是,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灵魂,贯穿节目始终。她是现场的目击,也是观点的评论,她代表了节目的形象。实践证明,广播新闻的深度报道走这样一条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的农业报道,大多围绕农业生产春种秋收,年复一年,给农民朋友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人说,这是典型的新闻报道“四季歌”现象。长此下去,这些对农节目就会缺乏吸引力,影响收视率,失去了节目采制的初衷。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创新农业报道,几年来,通过从事对农节目的采编实践,笔者感到必须深入农村第一线,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农业、农村、农民,拓展报道空间,抓住重点、热点、难点,对农报道才能常做常新。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外宣节目?国家广电总局徐光春局长曾经指出:外宣节目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以事实为主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所以我们在确定节目选题时,除了方向性、导向性问题之外,要考虑题材内容是否代表地域特点,是否有事实作依据,是否有正面报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会议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电视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服务党政工作的主要方式。但是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常受制于会议议程、内容而陷入程式化的误区,以至空话、套话连篇。部分记者采写回来的新闻等同于广播稿、报纸稿,不能利用先进的电视手段把更多的信息传播给观众,更多的时候画面、解说 “两张皮”,给人一种高高在上、拒人千里的感觉。当然,这样的报道实际上既背离了新闻报道的初衷,也产生不了应有的社会效果。 笔者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也常常扛起摄像机深入会场采访报道,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  相似文献   

13.
席为能 《声屏世界》2004,(12):16-16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地方电视财经节目受众有哪些最新需求呢?经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财经节目中具有地域性和接近性的资讯更加渴求,要求财经节目更具责任、见解和新知。在这种形势下,地方财经节目不得不趋向于深度报道,才能有效激活目标受众。  相似文献   

14.
张澜  连少英 《声屏世界》2004,(11):14-15
问题性报道,是一种系统深入地揭露、揭示隐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自然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并以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在我国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逐渐兴盛起来。①问题性报道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中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其采访  相似文献   

15.
董颖 《视听纵横》2005,(1):98-100
娱乐类报道、节目在经过了前几年的红火和辉煌之后,目前似乎已经逐渐走下坡路了。尤其是近期,有关娱乐报道、娱乐记者和娱乐界的批评,犹如潮水涌来。  相似文献   

16.
《焦点透视》是湖北电视台的一档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在同类节目中,它的出现要早于全国众多兄弟省台甚至早于央视,填补了湖北电视业无新闻调查类栏目的空白。十一年来,它一直以“层层深入,探究真相”的电视调查为手法,对发生在湖北省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客观、深入、理性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继央视开办《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多档深度报道栏目开办以来,各地电视台的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剖析和评述,弥补了传统电视新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做有深度、高的节目,央视和省级电视台优势明显,很多地方电视台同行都感慨,基层电视台深度报道很难做深。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谈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栏目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军 《新闻传播》2006,(5):57-57
读报节目是继谈话节目之后。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兴办的新型电视节目。它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报纸长于深入报道、各种意见杂陈的长处,弥补电视节目深度的不足。但是办好读报节目并不容易。它很容易平铺直叙,把电视节目办成报纸的传声筒,丧失读报的风格和特色。笔者就在哈尔滨电视台生活频道主持《听我读报》节目一年多的体会,总结读报节目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批评报道是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其目的是唤起社会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发表意见和引导舆沦,促使问题得以解决。然而,要使批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传播过程中激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在对事实的披露中言之成理、真实可靠,还应该讲究一定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节 《视听纵横》2002,(5):72-74
重大主题报道,这是中国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也是新闻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这类报道毕竟不如事件性新闻或社会新闻等等来得“好听”,尤其对于广播媒体来说,做得不好就容易做成说教式的报道,成为“对着空气说话的节目”。通过这两年来的报道实践,我们有这么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