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旅美女作家施雨的长篇小说新作《刀锋下的盲点》以一个在关从医的新一代华人叶桑的生活和职业经历,写出在关新移民的内心挣扎和痛苦,思考不同族裔的现实命运。文章借助对作品人物和意象的解读,提出了新一代移民身份问题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改中,有的教师把“生活数学教学观”仅仅理解为用数学的眼光思考生活问题,即生活问题数学化,而忽略了引导学生用生活的眼光思考数学问题,导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学和用脱离,无法创造性地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并培养学生善于用生活的眼光发现数学的意识,真正让学生学习有生活味的数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抗抗的小说《作女》,通过对女主人公卓尔的描写,表现了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生活在北京的一群不安分守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作女"的生存状态。"作女"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现象。笔者从"作女"现象的表现、"作女"现象的形成原因、"作女"的书写意义三方面做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郭织耕 《教师》2012,(6):63-64
细节完整与良好语言是作品的精髓。而细节来源于对生活进行认真观察与思考,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观察而不认真思考,生活就不会在作品中闪光;只有思考而不认真观察,细节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5.
金红 《宣武教育》2003,(12):38-39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本学期已近尾声,我们在思考期末复习考试工作的同时,也应思考学生的假期生活该如何安排。  相似文献   

6.
我思故我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起一句古话:“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这句话含有批评的意味,现在看来,未免有些武断。少年怎会不识愁滋味,不过是少年发自内心的愁到了自命不凡的大人们眼中便成了无病之呻吟。于是一律加以蔑视。每天同少年们生活在一起,看他们读书,看他们生活,看他们喜悦,看他们哀伤,我的心中便有了许多的感触,后来也便明白了,少年的忧愁其实正是思考的缘故。思考?是的!他们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当然也思考爱情。然而这种思考是很隐蔽的,他们对自己的这种思考十分的小心谨慎,有着一种天然的戒备心理。思考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是听不出来的,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思考的意义及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由本人承担的“生活作教学”研究课题提出:从生活中作,在作中提高生活的品味。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  相似文献   

9.
宋月红 《江苏教育》2023,(27):64-66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道德经验;活跃生活情境,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探究生活情境,推动学生的道德思考;践履生活情境,巩固学生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
《作女》是一部糅合了多种审美旨趣的作品,既通过对诸多社会时尚和有别于传统的性观念的描写营造了浓厚的大众审美趣味,又通过获得了物质和性的双重自由的女性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折射出女权主义思想,同时,小说还表现了对人的生存关怀的意图,关于人的存在本质、自由、生活意义等的思考逐渐接近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