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将努力扩大韩日交流,扩大对日本大众文化的开放。韩国总统卢武铉表示,“在不违反韩国基本秩序和习惯的情况下,将考虑对日本文化全面开放”。封杀日本文化50年韩国与日本一水之隔。在历史上两国曾长期友好交往,不少日本学者  相似文献   

2.
孙梨梨 《文教资料》2009,(30):52-53
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韩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对韩国人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韩国文化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礼”的重视。当然这种“礼”文化也同样影响着韩国语言的形成和使用。在韩国语中,即使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是打招呼时的称呼也都被“礼”文化所约束。  相似文献   

3.
在东亚,漫画不仅是流行娱乐的一种形式。相同的两个汉字“漫画”,在中国读作“MAN-HUA”,在日本读作“MANGA”,在韩国则读作“MANHWA”,它们都是当地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日本漫画给世界各国的人们带来了第一次文化冲击,那么接下来韩国漫画也早已蓄势待发,准备重拳出击了。  相似文献   

4.
色彩不仅仅简单地表示物体的颜色,它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不同的色彩文化象征意义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不同国家的国民性.“白色”是各民族语言中的基本色彩之一.韩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儒教文化圈的一员,毋庸置疑受到了中国色彩文化的影响.但由于三国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及宗教信仰的差异,“白色”的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藤本惠子文学中的农村题材小说以战后日本农村从恢复进而走向现代化进程为时代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主人公们继承了日本农民文学中对“土”的概念的重视,他们在有着脱离农村倾向的同时,又感受着“田地守护人、人也守护田地”的意识,体会着“守护农田、守护祖坟”的宿命感,这也是他们最终又能回到农村的原因所在。但与日本乡土文学中与城市文明对立的乡土本位意识不同,藤本惠子笔下的主人公们以一个更为宽容、更为开放的态度来面对现代城市文明,他们也是在这个前提之下在农村实现了作为农村人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6.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作为人类宏大文化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始终吹奏着时代的最强音,具有持久的震撼力和极深的文化意义。而根植于悲剧土壤中的悲剧意识形式,作为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又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却孕育出了异质的悲剧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即中国的“柔”性悲剧意识和日本的“刚”性悲剧意识。这种差异与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儿童读经益处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芬 《云南教育》2004,(19):20-21
近几十年来,日本和韩国发展甚快,让人刮目相看,尤其韩国近年来在经济、文化上的飞速发展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韩国被发扬光大,他们看到了儒家思想强大的生命力,并使它发挥了作用!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在我国不少城市又掀起了读经热,这次我所教的班级也有幸成为了读经实验班。通过读经,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读经使我们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圈韩国与中国和日本一样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儒家学说对韩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韩国对儒学的研究也一直绵延不绝。韩国也是中国以外孔庙历史记载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国家。儒家文化中的“礼”、  相似文献   

9.
张宏杰 《中学教育》2004,(11):60-60
中国曾把“四书五经”、“忠孝仁义”当成封建糟粕,把建祠堂、修家谱、祭祀祖宗当成封建迷信活动。而韩国人重视家谱,中秋节全国放假3天,所有的人都要回家祭祖,感谢祖先带来的丰收。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国和韩国都在重新评估汉字。本来,这两个国家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但是发明汉字的中国在共产党执政以后,为了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普及了大约3000个简化字。而韩国在战后为了反对日本而采用了朝鲜文字,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不懂汉字。 韩国的学者发表文章说,韩国经济增长率低的原因在于“排斥汉字,采用朝鲜文字”。总统和经济界也支持这种说法,并着手准备恢复汉字。具有代表韩国资格的三星财  相似文献   

11.
岑巩文化旅游充满异质性,也充满体验性。岑巩文化旅游的经营应立足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的期望为起点,发展体验式旅游,这种体验式旅游主要体现在脑力参与、体力参与两方面。岑巩文化旅游的关键在于多样化开展傩文化活动,在不同岑巩文化的“三特”、“八古”、“四关”、“十谜”和“十二绝”等主题中变换体验感受,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韩国是中国的近邻,长期以来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1910年前,韩国通行汉字,大多学者喜爱中国文化。1910年后,韩国被日本“吞并”,被强制推行奴化教育,研究汉学(中国学)的传统被迫中断。这种情形直到1945年后才渐渐有所改变。 1945年大韩民国在汉城建立。民族独立为朝鲜文化重建以及对中国学的研究带来了可能。在韩国学术界,以现代史学的观点和方法探讨和研究中国史起步较早。韩国光复未久,以汉城大学东洋史学系的李丙焘、高柄翊等教授为代表,开始注意搜集有关中国史的史料和书籍,并指导学生展开对中国史的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和神话般的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虽然这种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日本企业中,尤其是大公司企业中的“家族意识”和“团队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无疑被公认为是解释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解释诱发了许多学者或企业家在探索振兴本国经济的途径时,寄希望把日本式的企业管理移植过去。中国是一个与日本在文化传统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国家,这更使人们有理由相信,改革中国的企业管理体制,塑造中国企业的文化精神时,应该以日本为模本。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日本丰田、松下等企业的管理原则、管理方式、管理精神在国内被大量宣传,一些塑造企业文化的手段,如编厂歌、制厂服、题厂训等,也被直接运  相似文献   

14.
汉字大约是在三、四世纪开始传入日本的,与日本文化密切相关,它铭刻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史。所以今天在普通日本人的心目中,“汉字是中国的”这种意识很淡薄,他们将汉字看作“日本文字的一种,不是假名的文字,是笔画多的文字”。可见汉字已经融化于日本民族的血液之中。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给国人的印象除了富士山、樱花、和服以外,最为人称道的则是日本人坚决服从自己所属集团的这种意识,即集团意识。而日本传统社会中所保留的村八分制度正是集团意识的一种极端体现和缩影。文章通过分析村八分制度在集团意识中的体现,从自然环境、稻作文化以及儒学这三个路径入手,探究日本人集团意识形成的根源以及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国历史上是一个封建的、封闭的国家.在海上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只有与中国接壤联系,是唯一的通道.纵观其经济发展的历史特点,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一、开化期(1876-1910)世界进入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有了迅猛发展,这就引起了东方人的极大兴趣,包括韩国、中国、日本人在内的东方人向西方学习.只有日本获得成功,于1876年实行了明治维新运动,当时称为“和魂洋才”.在韩国称为“东道西器”,中国称为“中体西用”.日本在封建制度下学习西方获得成功,打下了资本主义基础,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经济迅速发展.而韩国学习失败了,没有形成资本主义的基础.这一时期,在韩国称为“开化期”.  相似文献   

17.
中韩文化的交融日益加深,而韩国当红组合“SUPER JUNIOR”的跨国组合方式,更是这种文化趋向的缩影。它是韩国SM公司旗下的一支组合,其中有12位韩国人和1位中国男孩,韩庚。不同的文化背景是中韩组合的最大障碍,也是它最有趣的地方。当他们相处时,会产生怎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学术界出现的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其背后潜存着一种强烈的挺立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在实质上又是近现代以来“救亡意识”的一种变奏。弥漫于学术界的“创新”思潮与这种“主体意识”的挺立是相互联系的。创新必基于不同思想文化之要素的整合,“整合性创新”体现为思想创新的普遍原理。冯友兰、胡适等人所做的工作,应在历史的意义上将其理解为关于中国哲学的“整合性创新”活动,并实际上改变了哲学与宗教的世界地图。“主体性”只能在“主体间”的交往之中才能显现出来,中国哲学也只有突破“地方性”的局限才可能真正独立于世界思想之林。  相似文献   

19.
祇园祭是日本京都八坂神社的例祭,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规模被列为“日本三大祭”之一。它不仅表现出引人入胜的日本传统文化特色,更以汇集东西方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而吸引世界的目光。其中,中国文化的影响显而易见,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着非常突出的位置。本文通过讨论其成立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出的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探讨在民俗信仰方面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家谱又称族谱,是一种用表谱的形式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寻根留本,承前启后,是自古以来修家谱的意义所在。科学家的传承也需要“家谱”,近几十年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历史上成功移植现代科学传统并后来居上的科学后发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