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在阅读时,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中考试题的阅读理解中也经常出现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题目。我们必须重视对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并掌握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细读 细读是指仔细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逐行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弄清每个句子的语法关系.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摸准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细读时先要简略浏览全文,把握阅读材料的结构.确定重点阅读的部分。然后详细地分段阅读.阅读时要注意细节.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在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时,要求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大意。对阐述文章中心思想的一些段落.要进行梳理归纳、逻辑推断,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甚至进行分析语言特点等,以掌握语篇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训练目标概括是对具体内容的抽象、综合、归纳。它是理解性阅读必不可少的心智活动,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概括的对象,主要有句、句群等语言片断,段、段落、层次等文章构件或整体篇章。概括的类型,主要有拎出中心、综合要点、揭示实质、划归类属、定义界说、明确论题等。概括的要求,主要是角度一致、高度适当、涵盖全面、概念准确、语言简炼。概括的凭借,可以是文章的标题、关键语句、文章首尾、基本思想、线索脉络以及背景意图等。以上内容,通过下面例题,加以具体解析。二、例题解析1.(19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阅读下…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牛的阅读能力呢?讲解阅读、指导阅读、学生自读相结合。以讲解阅读为基础,指导阅读为前提,学生自己阅读为根本,三者交叉进行,有机结合。讲解阅读,不是逐字逐句的串讲,而是让学生学会纵观全文,从各段落层次中理出头绪,抓住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迅速获取信息,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从结构入手,先整体后局部地归纳,给课文划出段落层次;学会从文章的内容人手,扼要讲解语言点。指导阅读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师对一篇文章进行粗略点拨,指…  相似文献   

5.
徐玲 《文教资料》2015,(4):175-177
整体阅读,就是将结构完整的阅读材料整体作为阅读对象。整体阅读强调理解全文的中心主旨,宏观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在宏观把握的前提下,对构成课文的不同要素、各个有机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它们在整篇文章中的不同作用,综合对各部分的分析,进而对文章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达到从本质上把握文章。所以,整体阅读的过程为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把握。本文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整体阅读的依据: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符合系统论的观点,重点探讨了整体阅读在不同阅读阶段的操作方法。整体阅读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习得语文知识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以语篇衔接理论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理清语篇的脉络,分析文章的体裁、主题思想以及段落结构和句际关系等,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段落教学是小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实际就是强调对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的训练.一、段落教学的意义大纲中指出,概括段落大意,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提纲,这是一种逻辑训练,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按顺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理解了文章的叙述层次,就可以掌握故事发展的线索.有了这条线索,就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整体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对发展学生思维,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侯桂英 《湖南教育》2002,(10):50-50
教师在教学时,可先从文章的整体入手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或中心意思,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接着,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以便他们体会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最后,归纳总结全文。如《詹天佑》一文的首句便是中心句,即“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教学此文时,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中心句,然后紧扣中心句提出问题: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这样,从整体入手,通过提问,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索课文的部分内容。接着,就是对部分的条分缕析,理解各部分的层次。最后,又…  相似文献   

9.
议论文的结构,是对所要论述的观点和所要运用的材料加以组织的形式,它直接地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反映文章的思路和脉络。研究议论文的段落层次,是分析议论文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议论文,首先要通过分析段落层次,分析段落层次间的逻辑关系来挖掘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议论文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0.
张小莉 《学子》2013,(1):55
一、打好基础,培养兴趣一般来说,阅读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认读部分,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组、标点、修辞和句式等,这是阅读的基本层次,只有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各个脉络;另一个是理解部分,包括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而绝不是孤立地认识几个字、词。如果把阅读仅仅停留于认识的阶段,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更不能领  相似文献   

11.
文章的写作和阅读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写成文章首先有一系列的观察,积累、构思、谋篇、布局的过程,然后形诸文字,完成一篇文章。而阅读分析则是面对一篇完整的文章,把文章分解开来,对段落、层次、思想内容、写作特点逐一分析。这种阅读分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从分段分层次入手,把每一自然段,以及句子、字词分析得非常细致,把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理解得透彻明白,使学生深入到文章内部去感知课文内容与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归纳中心,提炼主题。  相似文献   

12.
阅读部分一、教学内容与要求。阅读分六个单元(现代文三个,文言文三个),具体教学要求如下:第一单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揣摩语言,就是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意味。具体说,一是辨析词句的深层含义,二是品味语言的感性色彩;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作用,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Z。第二单元: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思路有不同的层面,总体有总体思路,局部有局部思路。思路表现为结构,结构隐含着思路。几个大的部分,前后的有机联系,是文章的总体思路。一个部分往往有几个层次,几个层次前后的有机联系,是一个部分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所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则是由范文的讲读学习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作必要示范,最后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而逐步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从阅读教学着眼,组织课堂教学。总的原则是:打破“社会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这种千篇一律肢解文章的旧教法,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学得主动,加强阅读训练和指导,教法灵活多变。着眼于篇章结构,侧重段落或层次之于中心关系讲读: 从文章的结构入手,侧重文章的段落层次,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及线索,讲读时以朗读讲解为主,或先读后讲或边读边讲  相似文献   

14.
高中新教材把文章教学的内容集中放在第一、二册 ,现代文阅读部分设置了 6项单元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 ,揣摩语言”、“把握文意 ,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提炼精要”、“整体把握 ,筛选信息”、“研究探讨 ,深入领会”、“分析评价 ,借鉴吸收”。尽管各有侧重 ,但都强调了“整体把握” ,把对文章作整体把握作为阅读理解的基础。怎样在教学中既避免对文章作割裂成几大块的肢解式分析 ,让学生在对文章的认识上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又能使学生深入文章内部 ,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选材、思路、语言和主题 ,准确领会作者意图 ,进一步理解文章丰富而…  相似文献   

15.
胡秀华 《初中生》2015,(9):31-34
考点透视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思路.题型有找出文章的线索,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及段落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巧妙构思、精巧布局的作用等. 2.理解文本内容,归纳文章要点.一般考查对散文内容或相关情节的概括,筛选与重点内容相关的信息,寻找描写的对象,归纳其特点等. 3.品味散文语言,体悟重要词句的意义和表达效果.包括词语的品味、句子含义的理解、赏析句子的妙处和文章的语言特色等.  相似文献   

16.
给文章分段需要有理解、分析、归纳及综合等多种思维的参与,是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经常性的活动。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认知心理的逐渐成熟,大纲规定了三年级以分段、概括段意为阅读训练重点的任务。抓住这个重点,在平时和复习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这个任务,是学生提高阅读整体水平的基本途径。 从大面积上看,学生分段的能力在三年级虽然得到训练,但是学生拿到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能独立地在较短的时间里准确地给以划分段落的还不多。学生有的简单地以为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段,混淆了自然段与意义段的界限;有的机械地把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截开,分成“老三段”。 我们知道,分段是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思路的表达程序,循着作者的思路,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阅读思维过程。因而,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又回归整体,是分段所应遵循的基  相似文献   

17.
预设是句子传达主要信息的前提性信息,它为句子核心意义的表达起一个预先铺设条件的作用。读者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一句到一句,从一个段落到另一个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文章内容的的整体意象。如果对部分词语、句子、段落的生成背景、色彩气味、声光物态所暗示的情味缺乏了解,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词语、句子、段落的潜在意进行预设是阅读的重要方法。请先看一例:  相似文献   

18.
(一)一般阅读[考试目标]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能抓住一段文宇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能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一、比较阅读概述比较阅读是常见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小学阶段学生整体认知能力有待增强的特点,由教师指引学生明确不同阅读文章或同一阅读文章不同内容的比较范围与角度,鼓励学生既可以从字词、句子、段落等层面进行比较阅读,又能够从题材、主旨等层面进行综合比较,以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整体把握阅读特点,梳理自身阅读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情绪情感,丰富自身文化意蕴,提升自身思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衔接是篇章的有形网络.汉语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一般具有明显的形式标记,是语言的表层结构,在教学中容易发现和操作。其中,段落间的衔接在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阅读中抓住段落衔接的标志性词语,可以紧跟作者思路.快速理清文章层次,提高阅读速度,同时有助于进行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