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化折为直,以直代折是解数学题的一种重要思想,通过化折为直,使得问题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折为直的思想在求值、求最大(小)值地位举足轻重,不可藐视.一、利用展开变换化折为直求解多面体表面上最短距离在多面体表面上的两点连线一般是折线,如果直接在几何体中求解两点在表面上连线最短往往比较复杂,由于多面体的表面总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所以可以将此问题转化到平面解  相似文献   

2.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几何体表面上某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欲求几何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我们可设法将几何体侧面展开成为平面图形,从而利用平面图形的有关性质使问题得以解决.本文以近年中考题为例加以阐释,以飨读者. 一、圆柱体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教学中碰到求折线长度的最值或值域时,运用“化归的思想”将折线转化为直线,利用“在平面内连结两点的线段和折线中,线段最短”,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教学,不但可加深学生对数量关  相似文献   

4.
正在高中阶段,有一种十分常见的最值问题:即所要求解的是曲面上的两点的距离,或者是两条或三条线段构成的折线段的长度,这种问题在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中都很常见,一般的处理策略是化曲为直,根据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的原理,转化为直线段的长度.1曲面上的距离问题例1图1中,已知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1,母线长为3,A点在底面圆上,点B为A点所在的母线的中点,求在圆锥面上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圆的有关性质给出了一道八年级赛题的三种解法.这些方法是解决折线的长与线段长度之间数量关系的通法,即“化折为直法”,将折线的长度问题转化为线段长度问题,它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在立体几何中关于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是这样叙述的:“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我们把这个弧长叫做两点间的球面距离。”对于“最短距离”,我认为可以用下面方法进行论证。设AMB是经过球面上两点A、B的任意小圆⊙O_1的劣弧,ANB是过球面上两点A、B的大圆弧。将⊙O_1绕弦AB旋转,使⊙O_1所在平面与ANB所在大圆⊙O重合。  相似文献   

7.
<正>截长补短法是初中几何证明题中一种常见的作辅助线的方法,对证明线段和差问题极为适用.所谓“截长补短法”,可分为“截长法”和“补短法”来理解.其中,“截长法”是指将结论中最长的线段截成两段,且在截取时使其中一段的长度等于结论中已知线段的长度,进而证明另一线段与余下的线段相等.“补短法”是指任选两条较短线段中的一条,使之延长,延长的部分与另一条较短线段相等,  相似文献   

8.
林创波 《广东教育》2005,(10):32-33
高中数学教学中碰到求折线长度的最值或值域时,运用“化归的思想”将折线转化为直线.利用“在平面内连结两点的线段和折线中,线段最短”,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教学.不但可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而且在寻找动点变化规律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他们逐步掌握各种教学思想和方法,学会思考,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各地的初中数学竞赛和中考试题中,经常遇到有关蚂蚁从几何体的某点出发,沿几何体表面,爬行到图形的另一点或某直线上,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是把几何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等性质,找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然后再通过计算求得结果.下面几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线段AB和点O在同一平面内,将线段AB绕点O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线段AB所扫过的图形面积该如何计算?笔者认为可从点与线段的位置及旋转的角度等几个方面研究.一、旋转中心O在线段AB上如图1,设AO=a,BO=b(a≥b),旋转角度为α.  相似文献   

11.
<正>在平面几何中,经常遇到几条折线段的和的大小比较,或者折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是,将折线段的和利用三角形全等或者轴对称,转化为直线段.下面举例说明.一、证明相等例1如图1,已知是的角平分线,且,求  相似文献   

12.
在平面几何中经常遇到一类求线段长之和的最小值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把折线问题转化成直线问题,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直线段最短的公理,从而求出各线段长之和的最小值,在立体几何中,也有这样一类求线段之和的最小值问题,解决办法首先是将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进而将折线问题转化成直线问题,最后利用公理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最值问题是数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方法灵活,训练思维能力效果显著,因此,它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立体几何中的某些最值问题需要用折叠法求解,而某些折叠问题中又存在如何去求最值.一、多面体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一般用展平法,即化折为直.通过构造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来求最值.例1如图1,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a>b>c),沿着长方体的表面由对角线的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的最短路线的长为:.解图1长方体ABCD A1B1C1D1中,绕棱A1B1将面A1B1C1D1旋转到A1B1C1′D1′,它与面AB…  相似文献   

14.
<正>立体图形上点与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往往通过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然后再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决。可以利用轴对称或平移或旋转等几何图形的变换,把两条或多条线段和最短的问题转化为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问题来处理。一、通过平移来转化  相似文献   

15.
说说“线”     
<正>数学中各式各样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构成的,所以说“线”是最简单的图形。“线”可以按照直和弯分为“直线”“曲线”和“折线”三类。一、直线:直直的、没有弯曲的线,如下图。直线又可以分为直线、射线、线段三种:1.直线(数学中的定义):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的一条直线,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6.
几何一册课本第6页和第25页中,分别直接给出了线段和垂线的性质,本文试作如下证明。(一)证明“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段中,线段最短”。已知:平面上任意两点 M、N,连结两点得线段 MN,以 M、N 为端点的折线无限多,按节数分有2个节、3个节…n 个节…的折线(如图一)。  相似文献   

17.
【考试要点】本专题的重点内容———角 ,包括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的概念与求解 ;而距离则包括点与点、点到直线、点到平面、平行线、线与面、面与面、异面直线之间以及球面距离等八种空间距离问题 .在求解角的问题时 ,注意紧扣定义 ,寻求角的位置 ,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来处理 ,而在求解距离问题时 ,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的距离是基础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难点 .计算的实质是求位于有关元素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计算空间距离的基本方法是将它们转化为其线段的长度 ,注意寻求垂足落点的位置是关键 ,提高识图、作图、推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1.理解这三个概念的含义线段是一个基本的几何概念;直观地看,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看做线段,线段是有头有尾的“直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比较其长短.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是有头无尾的“直的线”.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是无头无尾的、不弯曲的线. 2.弄清这三个概念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高中立体几何的重点也是难点知识,遇到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问题,许多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困难,常常无从下手,而且大多对于寻求异面直线公垂线段感到无所适从,解答此类问题,主要的方法有“定义法”和“转化法”,特别是转化的思想技巧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转化法”常将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变成直线与平面的距离或平面与平面的距离来解,有时还可借助于棱锥体积来求.它联系到直线与平面、多面体、平面几何、代数的多种知识,对于巩固、深化知识很有好处,下面我们把求两条异面直线距离的方法作一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就是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 据此,应用类比方法,我们可以建立“直顶闭折线”概念,并探讨其性质.为了叙述简便起见,我们约定:符号()An表示平面闭折线1231nAAAAA鬃? 定义 设闭折线()An内接于⊙(,)OR,若它的垂心H是它的某个顶点,不妨设为1A,则()An称为直顶闭折线,1A称为它的直顶点. 显然,按这个定义,直角三角形是最简单的直顶闭折线,直顶闭折线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推广. 直顶闭折线具有下列有趣性质: 定理1 设()An是直顶闭折线,其直顶点为1A,外心为O,则其顶点子集23{,,,}nAAA鬃椎闹匦?G与外心O重合. 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