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而化学校本课程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因其可将化学发展史、化学新成就、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边缘学科与应用技术等和化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需要适时嵌入、渗透,加强化学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综合性的多重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国在小学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综合化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品德与社会课程综合性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形态的综合性有利于课程面向生活。2.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形态的综合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3.品德与社会课程形态的综合性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其性质是:基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它的目标是:谋求学生亲身获得参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综合化的课程,其设置区别于以往的第二课堂和活动课,不仅仅是为发展学生单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基本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态。它强调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设置这门课程,其主旨就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产生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追求课程综合化的现实需要,可谓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  相似文献   

6.
正化学新课程关注社会现实,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进行教学。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从中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在具体实施课程时,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思路来组织课程教学,使学生的化学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化学新课程关注社会现实,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进行教学。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从中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在具体实施课程时,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思路来组织课程教学,使学生的化学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苏鸿 《教育探索》2000,(10):37-37
一、课程综合化的现实依据 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之间的矛盾是课程变革的动力源。课程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制约课程的三因素(知识、社会、学生)及其关系的适应上,课程综合化是三因素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从社会方面看,当今社会出现了诸多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例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加强学科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问题解决型的人是时代的需要。其次,科学知识正由纵向分科走向整体综合,课程要促进知识的再生产,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化。第三,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整体性,分析与综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课程综合化的…  相似文献   

9.
濮江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12):121-124
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出发,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各课程模块中的具体是以化学与社会、生活、化学实验,化学史等方式呈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堂引入情境化、课程开发综合化、化学理论与化学实验相联系、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及课堂评价全面性等教学建议,以期为化学新课程顺利推进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素材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淑贞 《山东教育》2011,(1):104-105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的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心理的发展,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课程向学生经验和生活的回归,使得课程的设置越来越显示出合作化与综合化的趋势。我国在2001年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改变目前课程中以学科为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系统知识、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变…  相似文献   

12.
正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如何使化学课程与实际联系,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需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激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掌握这门学科,应用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更好地为将来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永远的研究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化学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生产的指导,实现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本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在开展游学活动的过程中将化学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建立起联系。通过在河北省多地进行考察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同时学习化学相关知识,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工业生产,有效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聚焦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育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历史与社会》课程应运而生。《历史与社会》课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体现了对培养青少年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的重视,而且也顺应了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交叉渗透、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化趋势,这一发展趋势既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也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由于《…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中开设了社会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这是一个新问题。我们经过近六年的实验与研究,有几点体会供教师参考。一、小学社会课的性质《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社会课的性质是“社会常识教育”课,其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常识,这体现了小学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当前世界各地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就是适当减少课程门类,向课程综合化方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一种需要。过去,我国小学课程中的历史、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初中历史、地理的教学内容相重复…  相似文献   

16.
陈静 《考试周刊》2007,(46):124
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要让学生形成生活中的化学意识和化学课堂上的生活意识,充分体现"由生活走向课程,由课程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7.
赵水镜 《考试周刊》2014,(22):131-131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辅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诸多有利条件,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向,尤其在新课改实施以来,为强化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认识积极的情感去传授知识、激励学生,使学生得到肯定的反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大学化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要利用化学发展史、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生活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及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化学学科研究的内涵、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化学学科发展提出了要求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针对《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说明了目前高校尤其是师范性院校开设的《化学与生活》课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化学学科研究的内涵、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化学学科发展提出了要求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针对《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说明了目前高校尤其是师范性院校开设的《化学与生活》课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