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节节贯串     
佚名 《武当》2011,(7):15
何为节节贯串拳谱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周身俱要轻灵",是拳谱提出的总要求。前辈告诉我们,拳势只要一动,周身上下皆应轻灵。要达到周身轻灵这个要求,犹须要节节贯串。节节贯串是周身轻灵的必要措施,也是式式相连的运行状态,要想达到周身轻灵,必须做到节节贯串。可见,节节贯串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灵”在太极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太极拳论》指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就道出了“灵”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武术都讲究“灵”,讲究周身的灵动敏捷,讲究手眼身法步的灵敏协调反应。太极拳所谓的“灵”,不单是指外形上手眼身法步的灵活快速,不是单纯的眼快手快之灵,也不是步活、  相似文献   

3.
灵在太极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是练太极拳求功遵则,也是评价太极功夫的标准。能达这样功夫者,思维敏捷、动作灵活、肤感极强、听劲准确、发劲迅猛、神态自若。但是,能达到此功者确实太少了。对"灵"的作用理解不深,导致太极功夫终不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论》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意""对称"。这两个概念没有真懂,你就不会真正懂得太极拳。(一)"意"《太极拳论》从开头第一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到"上下前后  相似文献   

5.
师平 《健身科学》2012,(12):38-39
一、什么是太极拳的放松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心静体松、缓慢柔和、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运动,放松是太极拳第一要素,是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项目的根本区别,就像走路需要速度、跳高需要弹跳、推铅球需要力量一样。打太极拳时只有放松,才能使肌肤关节,处处张开,周身通经活络、血气通畅,起到太极拳养生保健的作用,俗话说:"通者不痛、痛者不通。"就是这个道理。打太极拳时只有在意念引导下的放松,才能使演练出的太极拳轻灵、沉稳、柔和,才能以  相似文献   

6.
根据笔者数十年对太极拳的习练探究,要做到周身俱能轻灵,必须掌握这样三点:即,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带动的状态;用守窍之法,拿住丹田练;以喉头发劲,进行呼吸。首先,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带动的状态人的四肢,在习惯上是自动、直动的。太极拳用的是意,不在外面。这里的意.非意念之谓.乃专指太极的一种特殊打  相似文献   

7.
王随运 《武当》2014,(9):21-22
练好太极拳是有步骤分层次的,其层次大致有三。第一层次轻、慢、匀、圆轻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初练者虽说不容易做到轻灵,但必须从轻字入手,日久功深,自然水到渠成。应当从越轻越好的轻字上下工夫,才能达到拳论上所讲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度敏感。轻是步入灵动的阶梯,练好了轻,就为日后练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慢太极拳的动作比一般武术动作都要慢,尤其是在初练阶段,更须求慢。  相似文献   

8.
谭克明 《武当》2004,(8):21-21
太极拳不同于一般的运动,不是单纯的肌肉锻炼,不能练成太极操,要练成身心兼顾,内外兼修,既能强化生理,又有主要心理功能的太极拳。怎样去练习和掌握太极拳这一养生之道?我认为,首先要学基本功和要领,诸如手法、步法、身法等。练好太极拳,跟起梁盖屋一样,得首先打好基础。其次还要掌握太极拳套路中动作的内外相合,周身一家,方能锻炼出意气贯串不断。  相似文献   

9.
赵炬 《健身科学》2011,(12):39-40
太极拳是一种按照道家阴阳学说的理论,通过柔和缓慢的形体动作修身养性,去寻求人体自身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的运动形式。太极拳运动是历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它融养生、健身、防身于一体,是一种动中求静的运动。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心静意导,呼吸自然;中正安舒,松柔连贯;动作圆活,周身协调;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10.
薛蔚昌 《武当》2013,(4):20-21
当今的太极拳已经不再是张三丰的原创太极拳了。相反,它走了"外面"——"实势"化,庸俗化了。准确地说,成了假太极拳。也因此,带着"四大固疾"(周身轻灵做不到,气与拳架两张皮,腰带动不了四肢,膝关节之痛难避免),本身解决不了,又难自圆其说。如果用"极"拳、"虚势"的打法,这"四大痼疾"就迎刃而解了,不复存在了。譬如"轻灵不了"的问题,那是因为你用的是纯"实势"(习惯力);若用"意"["意、气、神"与"腰脊"("胸背开势"、"顶沉对拔")机理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03,(7)
掤手义何解?相承架托膨。柔软以迎敌,内中蓄刚强。周身弹簧力,曲伸似弓张。笼环逼化劲,圆掌似围墙。捋手义何解?引进使落空。轻灵不丢顶,挫之断其踵。闪赚圆而润,下盘惟稳重。捋抱顺且韧,运化尺骨中。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畅气血,舒展筋骨,培养正气,使人体的功能发挥正常,以达到内外调和,预防疾病,抵抗外邪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太极拳练习要求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沉的呼吸,使大自然给予的有益物质,能更多地吸收,促进周身血脉流通,身心舒适,精神焕发.本文运用中医理论谈谈太极拳在保健体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祛病健身机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拳术的一种,具有柔和、缓慢、轻灵的特点。其用于祛病则疗效显著;用于健身则延年益寿;用于制敌则外柔内刚,已成为国人喜爱的一种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培养意志和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本文试从六个方面探析太极拳的祛病健身机理,当信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太极拳的了解,使其进一步推广,并达到祛病健身之目的。一、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意到身随”,以意识引导动作,是太极拳的一大特点。练拳时思想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动作中去,使动作柔和、连续而有节奏。此时,大脑皮质除了运动  相似文献   

14.
祝大彤 《精武》2005,(10):42-42
松功是松柔、松空在习练者身上的表露。习练太极拳的人,通过拳架修炼,周身内外经过阴阳二气的梳理,克服心脑的动意,肢体的本力将渐渐退去,使习练者举动轻灵;心、神、意、气极为安静,胸腹似一把空壶或灯笼,达到虚静空无的状态;肢体外表虚空,处于皮毛攻且虚灵的状态。松功在人体里是有反应的,除练者身体有异样的体验之外,自脚向上的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大关节要一一松开,且节节贯串。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理论谈太极拳的保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畅气血,舒展筋骨,培养正气,使人体的功能发挥正常,以达到内外调和,预防疾病,抵抗外邪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太极拳练习要求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沉的呼吸,使大自然给予的有益物质,能更多地吸收,促进周身血脉流通,身心舒适,精神焕发。本文运用中医理论谈谈太极拳在保健体育中的作用。一、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1.阴阳学说与太极拳。《素问·四时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太极功理首先就运用了这…  相似文献   

16.
翟维传 《武当》2008,(1):21-22
武式太极拳为河北永年广府人武禹襄所创,由第二代宗师李亦畲进一步继承完善,发展成为一大具有鲜明特点的太极拳流派。武禹襄、李亦畲开启太极拳理论研究之先河,他们的著作至今在太极拳界奉被为经典。武式太极拳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正是它在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太极阴阳的变化之理,一招一式中规中矩,举手投足讲究分寸,蕴含着丰富的太极哲理。如在走架上要求做到松柔圆活,连绵不断,出手高不过眼、远不过足;在开合上求做到开合有致;在虚实上要做到虚实分清,有虚要虚透,实要实足之说;在技艺上要求不丢不顶、沾连粘随、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追求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奇境界;在功法上要做到周身一家,劲整浑圆、内外相合、阴阳互补等。这些都是武式太极拳的艺理精华,技击原则和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修拳要注意的四大环节 1、过分拘谨,违反了"周身适得其中"的要求。这样练拳,虽然很认真,但是,却容易使神不明,意不灵动,气呆滞,形体不自然。如是练拳,则面部表情严肃,眼神无神,形体僵硬,从而使太极拳之松柔艺术的称谓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的开裆,实际上是指松档,而不是指两腿向外分形成的分裆。分是横力,违扭自然;松是舒松,顺应自然。太极拳以松柔为法,研究遍体的松柔完整,松贯穿周身,裆也应该松,裆松开了,就是开裆,也是圆裆。若故意使意使力求其“开”,求其“圆”,恐非太极拳自然放松之道。 松裆的方法,一是靠思想意识的作用。思想上想着裆胯一带舒松,意之所到,裆即松开。裆胯既要舒展,又要松开,意识上想着向下舒松,便起到了松裆的重要作用。二是靠节节贯串的柔动锻炼。  相似文献   

19.
王敬爱 《武当》2015,(1):26-28
在太极拳界,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由此即可显见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而胯是腰腿转换之机枢,胯关节不灵活,不松沉,腰腿就很难顺遂。《十三式歌诀》第一句就是"十三总式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只有腰胯松沉了,才有利于气沉丹田和劲达四梢;只有腰活胯开了,才能使下盘稳固,动作协调,周身灵活。一、腰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心为令,气为旌,腰为虫,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致于缜密矣"。这就是说,要以腰胯为主宰,由意识来指导太极拳的运动。打太极拳,难就难在如何正确运用腰胯。因为在练太极拳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陈氏太极老架式(亦称大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庭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学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本篇介绍的是老架一路。其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主,节节贯串;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的松活弹抖,完整一气。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