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第十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在长春举行。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江湖。”然而作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武术赛事,在大多数人的“江湖”里,这一“武林盛事”似乎并不比徒手断钢筋的王林和即将共赴天山武林大会的十大门派掌门更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古树将要开新花,濒临消亡的我国传统“弓射文化”将重现江湖,武术百花园中将增添一朵绚丽的新花。这一信息是记者1月18日在庆祝北京四民武术社创社一百零五年暨复社十周年大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3.
谭大江  张奇 《武当》2000,(12):3-4
中华武术的形成,其背景成分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官方武术、文人武术、民间武术、宗教武术、江湖武术等等。而且每一类武术体系中都有很多内容,各类武术间还存在千丝万缕“割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所以在古代,国家为了选拔武官,特设有正统规范的比赛项目和评判  相似文献   

4.
Q:武博道馆为什么冠名“第九届散打世界杯”?A:本届散打世界杯是世界武术散打的国际A类赛事,有来自全球23个国家及地区的优秀运动员,在世界武术散打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武博道馆是一家专注少儿武术培训和少儿体能培训的专业机构,冠名散打世界杯是希望通过赛事的影响力,进行品牌传播,提高武博道馆在少儿武术培训及少儿体能培训行业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健康科学的少儿体能培训理念。  相似文献   

5.
东方 《中华武术》2001,(9):22-22
武术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还是唐代诗人的“醉卧沙场君莫笑”,无不抒发出了中国人的万丈情中国人的豪迈.是仗剑行千里,江湖酒一瓢。武术因酒而浪漫,酒借刀剑而飘香。武术文化和酒文化,共同造就了中国数千年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界定了河南武术国际影响力的操作性定义,并提出塑造河南武术品牌形象、根据武术价值取向进行品牌定位;构建河南武术品牌力以期提升河南武术的认同感;河南少林与太极的传播与发展应实施“双龙争霸”策略;合理、有效利用媒体影响力等策略,以加大对河南武术品牌宣传和推广来提升河南武术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于志钧  于敏 《武当》2003,(5):30-32
中华武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功夫,它给人的观感是“神”而“玄”,俗话说,就是“神乎”,“玄乎”。我们曾看到过一些武术表演,一掌把人打地跳起来,飞出十来米远,打地真漂亮。可是,当人们冷静下来,又觉得“太玄了!”于是就怀疑“这是真的吗?!”西方人大概也是出于这种心境。一位中国医生到美国教授过太极拳。他说: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美国人是接受的,然而他们不相信太极拳能对付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28日,由亚太文化促进会武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主办,北京精武武术运动发展中心、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香山团城演武厅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各省市的三百多名武术爱好者以及武术名家,欢聚一堂,切磋武艺。到会的武术名家有中国武术“十大武术教练”、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曾乃梁,陈式太极拳名家王西安等。  相似文献   

10.
古代职业武术称谓主要存在于民间武术、行业武术和官方武术中;近现代武术职业称谓数量减少,且集中在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等行业领域;当代武术职业称谓等级观念淡化和轻蔑色彩和军旅色彩消失、口语化称谓减少、江湖神秘称谓消失、体育文化色彩增加,称谓中“侠”字消失并出现体育服务标签.未来武术的发展应面向其社会价值取向,职业身份认同化、职业名称国际化和职业生存空间扩大化等是武术职业称谓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昌沧 《中华武术》2001,(12):46-47
在今年少林武术节的前夕,我在河南登封市鹅坡少林武术专修院专访了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少林居士梁以全先生。经促膝深谈后,给我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当今少林武术名扬天下,其间也有梁以全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武术能不能进奥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点话题 在九运会武术决赛的赛场上,数十名记者除了关心赛事本身外,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武术到底能不能进入奥运会,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也难怪记者们会不厌其烦地提出这个问题。自从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武术进军奥运会就成了一个众人关注的热点话题。不仅很多中国人认为武术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可能性很大,就是外国人也认为武术进入奥运会是板上钉钉的事。在顺德体育馆,两个德国武术教练前来观摩九运会武术决赛,他们说:“中国肯定会把武术推向奥运会.我们现在就要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10,(2):I0002-I0003
2009年,是中华武术事业继续坚韧向前发展的一年。期间,全国各地武术活动频繁,赛事不断。从不同的方面扩大着中国武术的影响,推进着中国武术事业的向前发展。为了综合梳理2009年中国武术的发展足迹,在2009年底,本刊在武当杂志网站发动广大武友参与了“2009十大武术新闻,十大武术风云人物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为助力于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如何提升练习中华武术的影响力,扩充中华武术习练者人口基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研究认为: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武术习练者的人口基数对全民健康起着重要影响,武术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武术习练者的人口基数。外在的改革方案在促进人们练习武术的积极主动性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与之对应,武术的内在改革,却是打破人们“被动性”练习武术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特点和生理需求,提升其趣味性、观赏性与技击性作为中华武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主动吸引”群众练习武术。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的改革是保障中华武术健康发展、传播的根本,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改革的理念应是立足理论,强调技击,进而促进学生对中华武术全面性、综合性的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15.
论武术文化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术文化”与“武术”,由于视域的不同,既相互统一,又各有侧重。“武术”作为现实存在的“技术”形态,表现的更为真实、直接,以技击、表演、比赛等形式存在于社会普遍认知之中。而“武术文化”则侧重于“非技术”的成分,注重“武术”的文化体系、艺术审美、价值功能等方面。两者既非包含与包括,也非融合和互补,而是角度不同的思考与认识。“武术”称之为“武术文化”,源自武术的“中国性”及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因。从广义上,武术文化包括文化遗产中的武术、体育领域中的武术、影视中的武术、文学中的武术、学校教育中的武术等;从狭义上,武术文化专指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武德要求、传承制度等。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共同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融合性。  相似文献   

16.
晏西征 《中华武术》2004,(12):42-42
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筱麟广开言路,今年3月在武夷山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武校的意见和指导武术工作的开展。李志坚书记谈到了如何解决有些传统武术拳种面临失传的问题,王筱麟主任提出“重服务、重扶持、促发展”的九字方针和《关于加强民办武术学校建设十条措施》的征求意见稿,真是大快人心,让我们这些在基层从事武术工作的人激动万分,觉得说出了我们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竞技武术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现在竞技武术关键症结就是缺乏武术的“真”。“真”是武术的生命线,是武术的本源。武术的“真”需要在技击中去追求,需要在实践当中去体现。由此,改变现在的武术竞赛模式,会使武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统体育项目再次焕发青春。  相似文献   

18.
现代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古到今,衡量武术的唯一标准始终是“技击”。“技击”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华武术的灵魂,不论历史怎样变迁,“技击”始终是武术发展的前提。今天,作为“攻防技击”的代表,“散打”实现了武术的市场化,套路更加竞技化,但是,武术的“技击”特征却在遗失。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法,对本质特征下的现代武术发展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武术发展分化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840年前,中国自我发展了“练为战”的军事武术和“艺、体、用”三合一的传统武术;1840年后,由于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演进,中国武术开始分化。武术在其竞技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商业武术。近期,“艺术武术”也初露端倪且发展势头强劲。武术发展过程的分化是自我调适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带来种种弊端,对传统武术的相对忽视就是其中较典型的现象之一。作为武术之源的传统武术问题,不容回避、不得回避。  相似文献   

20.
论西方体育在中国的演进及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0年以前,中国自我发展了“艺、体、用”三位一体的优秀文化遗产———传统武术;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演进,武术开始分化。武术在其竞技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商业武术等表现形式。近期“艺术武术”也初露端倪且发展势头强劲。武术在分化过程中带来种种弊端,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