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50例膀胱肿瘤术后并发症分类总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结论:膀胱开放手术与电切术术后护理应有不同的侧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护理体会。方法:75例术前均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术前血糖降至8.0mmol/L以下56例,8—9mmoL/L11例,〉9.0mmol/L8例。本组病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或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结果:术后尿潴留未改善者3例(4%);术后尿路感染者6例(8%),切口感染者3例(4%)。住院期间无低血糖或酮症性酸中毒发生,全组手术无一例死亡。结论:对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使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相似文献   

3.
对35例经膀胱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的整体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护理方法。体会到:对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病情做出正确评估,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订护理目标,实施科学、全面的护理措施。即: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掌握调节冲洗速度,保证冲洗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术后疼痛护理及口腔、皮肤护理;保持术后大便的通畅,掌握最佳拔管时机并加强拔管后的护理.反复强化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可达到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将膀胱冲洗液进行加温以减少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观察组40例术后应用加温到37℃左右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对照组43例直接应用未经加温处理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结果:观察组膀胱痉挛发生率25%,对照组为49%,观察组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加温的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可有效的减少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增加病人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泌尿外科俗“管道科”,放置引流管数量与种类均较多,本文就泌尿外科管道的护理谈谈自己的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381例患者包括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170例(术后留置Foley氏尿管)、前列腺气囊扩张术38例(术后留置三腔导尿管)、肾盂  相似文献   

6.
手术后由于麻醉和血管神经的损伤以及留置导尿等原因导致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功能障碍,膀胱难以顺利恢复排尿功能,出现尿潴留现象,特别是年老体弱的病人,经过硬膜外麻醉和腰麻后,导尿管持续引流,膀胱长时间空虚,引起膀胱肌张力减弱,排尿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术后尿储留,术后尿潴留西医采取导尿冲洗膀胱等药物治疗,部分病人可以恢复排尿功能,但是,有近半数病人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排尿功能,易引起膀胱逆行感染,患者经历手术和术后生活上的不便以及疼痛等多重打击,心理压力非常大,表现十分痛苦.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实践中,针对术后尿潴留的发病原因查阅许多资料,通过大胆实践,不断探索,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的方法对105例术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实施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前列腺切除术前术后身心整体护理,总结出7种护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为医生提供了可靠的病情信息,为确立手术、麻醉方式,消除病人焦虑不安情绪,减轻痛苦,争取积极主动配合,增强疾病自护知识,促进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的手术治疗情况。自1991-1996年,我们行回肠膀胱术(Bricker)15例,其中膀胱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者8例外,多发性膀胱乳头状癌4例,膀胱癌浸润深肌层者2例,结核性挛缩小膀胱1例。术后全部随访。我们认为,回肠膀胱术(Bricker)远期疗效好,术后没有高氯性酸中毒,很少有逆行性感染,且肾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肺切除术是外科常见手术,术前术后护理对患者的恢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1986.4~2001.4月,共施行肺切除术610例。经积极治疗护理,术后并发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了29例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9例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患者,观察术后护理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29例患者术后均能自尿道正常排尿,排尿量210-460ml,未发生术后感染,随访4-35个月,29例患者新膀胱贮尿、排尿、控尿功能正常,B超及IVP检查未发现肾积水,膀胱造影无输尿管返流.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是深受膀胱肿瘤患者欢迎的一种术式,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新膀胱功能的训练是手术和护理的关键,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自1990~1999年我院收治前列腺增生并慢性炎症患者63例,均采取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方法分为两阶段:前期采用缩缝膀胱颈,将气囊置入腺窝注水压迫止血51例,术后发生膀胱颈挛缩3例,腺体残留1例;后期采用腺窝内热盐水纱布压迫及晚窝边出血点“8”字缝合止血,不行气囊牵引12例,未出现膀胱颈挛缩及腺体残留。认为此疾患的手术应避免缩缝膀联颈及对腺窝压迫,以减少并发症。对该病症诊断及术后护理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是上腹部多脏器的联合切除,适用于治疗胰头部的恶性肿瘤及较大的良性肿瘤、壶腹周围的肿瘤、严重的胰头慢性局限性胰腺炎及胰外伤。手术操作复杂,切除范围广,手术时间长,对患者损伤大,吻合口多,引流管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精心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有利于PD患者顺利康复。文章分析铜陵有色职工总院普外科,5例实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工作,1例发生胰瘘,1例发生胃瘫,经治疗护理恰当,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50例膀胱癌术后卡介苗(Bucillus calmetle cuerln)膀胱灌注后复发率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资料,回顾分析50例膀胱肿瘤术后卡介苗膀胱灌注后病人的复发情况及护理方法。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膀胱镜检未见明显肿瘤复发。结论:卡介苗膀胱内灌注是治疗膀胱原位癌和浅表膀胱肿瘤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膀胱再生术     
机体具有再生功能,再生是恢复失去或损伤组织的一种能力,再生组织应与失去或损伤的组织有相同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膀胱即表现有这种能力,再生的膀胱能恢复足够的容量,能贮存和排空尿液。全膀胱切除术后目前多采用尿路改道或肠道代膀胱手术,前者给病人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后者手术并发症较多,都不够理想。膀胱再生术则能克服以上缺点,是比较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并发BPH患者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可行性。方法:对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21例膀胱癌并发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复诊,2例出现肿瘤复发。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8例前列腺增患者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原因.方法:分析26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资料.结果:伴神经源性膀胱3例,膀胱颈口孪缩5例,腺体残留2例,后唇过高2例,尿道狭窄5例,尿路感染8例,前列腺癌1例.结论:严格的病例选择,精细的术中操作,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预防术后排尿困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原因.方法:分析26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资料.结果:伴神经源性膀胱3例,膀胱颈口孪缩5例,腺体残留2例,后唇过高2例,尿道狭窄5例,尿路感染8例,前列腺癌1例.结论:严格的病例选择,精细的术中操作,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预防术后排尿困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探讨经尿道气化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气化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术后痊愈,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6.7%)均经处理恢复.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时,开放手术危险大,经尿道气化电切是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自1992年6月至1994年10月,收治了10例记忆金属螺旋支架管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排尿困难的患者.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开放手术,取出金属螺旋支架管,摘出前列腺。分析了10例置管失败的原因。就金属螺旋支架管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适应症进行了探讨,认为合并膀胱颈部纤维化、前列腺中叶增生及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者不适宜这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