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藏书文化史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藏书文化存在并影响中国数千年。藏书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留下来的典籍,数量之多、门类之繁、涵盖时空之广,中国藏书文化的发生、发展,是其最具体、最形象、最生动的象征。从建立和研究中国藏书文化史出发,对中国藏书文化史研究的时代背景、基本命题、基本内容及其结构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藏书通史》根据当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成果,将中国藏书的起源定在夏代,并且以丰富的藏书文献,全面论述了中国上下历时4000多年的藏书历史,从而展示出了中国灿烂而丰富的藏书文化,不失为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中国藏书通史性巨著。  相似文献   

3.
齐鲁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其阅读文化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齐鲁阅读文化史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政治背景、经济基础、相关文化要素、读书生活、阅读传统等.  相似文献   

4.
有关断代文化史的研究著作,在学术界还不甚发达,熊铁基教授新著《汉唐文化史》(湖南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于此方面似起到了一定意义上的填空补缺的作用。该书分别以“综论篇”和“分论篇”构成。我在通读完全书后,有一较鲜明的感受,即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在学术界各方面的推动下,“首届中华口述史高级论坛暨学科建设会议”在扬州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中国口述历史有了自己的组织,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从此将逐渐走上正规道路。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左玉河博士,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社会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文化图书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思想和文化,封面是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国元素的重要载体,封面设计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来反映图书内容的创新过程.新世纪以来,封面设计正在向传统回归,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并升华为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和中国形象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介绍湖南大学信息研究所利用书院现存的原始文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参考国际通用数据库的格式,构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院文化数据库》的意义以及该数据库的整体规划、结构设计与功能实现、数据库建设中涉及的相关问题等,认为通过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化的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呈现给世人,将能为海内外有关书院文化研究、教育史研究、儒学研究以及文化史研究等方面的专家提供一个便捷的公共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8.
形塑于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传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及其新闻业最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是新时代创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恰当历史起点.这一新闻传统涉及观念形态、知识体系、道德伦理、组织建制、操作实践等丰富内容,形态完备,蕴涵深厚,理应提升到“新闻文化”的高度加以把握.本文认为,在既有的延安新闻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引入社会文化史的视野,从人类文明和新闻文化的高度来观照这段历史遗产,有助于打开新的研究领域和问题意识,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新闻学提供基础知识,乃至为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某种“元理论”.  相似文献   

9.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8,(6):98-102
民国时期文化史著作的出版是出版史上一座丰碑,很多著作成为经典,多次再版,20世纪80年代后不断有各种类似文化史丛书问世.文化史著作从西方引入始于20世纪初,顺应了新史学发展潮流,能够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遂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著述体式推广开来.20年代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出现第一次文化热潮,是文化史著作的繁荣时期,代表性成果是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出版.抗战期间各大出版机构辗转内迁武汉、长沙、广州、重庆、桂林等地,在艰苦环境中仍有25部文化史著作问世,这些著述承担起存亡继绝的历史使命,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鼓舞斗志起到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图书贸易文化是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中国图书贸易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经历了先秦至汉代的萌芽、曹魏至唐朝的发展、五代至北宋的繁荣和南宋至清代的缓慢发展四个阶段,与中原古代政治、经济、学术、教育等因素相互影响,具有根源性、正统性、开放性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图书馆与文化之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地近代图书馆与近代中国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指出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变迁导致了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而近代图书馆又反过来通过文化传播、文化创新以及文化迁移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2.
这本书避开了一般的中国史学专著在视角和断代方面的惯性,力图把中国历史文化直接放到人类文明体系的发展沿革中来阐释,大胆地以文化的变迁为依据断代和划段.  相似文献   

13.
徐祝林  徐徐 《新闻界》2005,(5):67-68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南怀瑾热”,南怀瑾其人其书影响日盛,已成为当下一道独特靓丽的文化景观.剖析南怀瑾热的成因,研究南著的文化特色,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传统美德的现代意义,进一步探索国学走向大众化的途径,已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南老在治学上这种兼容博采的精神,正是一个开放型学者所具备的风格和胸襟.这种多元化的辨证的中国文化史观,较之拘执于门户之见的学者显得更为宏通更有气度,不仅对读者很有吸引力,而且也有利于引导他们全面地认识中国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史的通体研究,他的著作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国学博览会”.他解读的国学经典,具有大众化、民族性、通俗性,为妇孺皆知.本文就南怀瑾论著的价值取向,从多角度透视其深刻涵义,以就教于专家前辈。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是学校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是大学软实力。档案是高校文化史的重要载体。本文以苏州大学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数字统计,分析档案和大学文化建设互动关系,存在问题,为大学文化传承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中,包含了许多中国古老的出版文化元素:汉字,笔、墨、纸,简册,活字印刷,卷轴等.一部中国出版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当代中国出版人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明、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葡萄酒自张骞出使西域传入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至唐朝已经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广泛喜爱的饮品。唐代的葡萄酒文化在继承前朝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发展,谱写了中国葡萄酒文化史上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刘妍  柳雯 《兰台世界》2014,(10):105-106
葡萄酒自张骞出使西域传入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至唐朝已经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广泛喜爱的饮品。唐代的葡萄酒文化在继承前朝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发展,谱写了中国葡萄酒文化史上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一趋势对文化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决定了其对数字文化中国的打造同样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在探讨数字文化中国主要构成和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分析文化科技融合影响数字文化中国的路径和机理,提出数字文化中国主要由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和数字文化产业两大部分构成,其动力源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创新、技术进步和人才培育.文化科技融合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加快文化资源开发,提升个体创新能力,增加文化生产领域从业人口,来强化数字文化中国的动力,从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数字文化产业,进而助力数字文化中国的打造.  相似文献   

19.
尹玲 《出版广角》2019,(13):47-49
我国文化守正创新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益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依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其传承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编辑出版家的出版活动.在文化守正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版肩负着固本强基,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任.可以说,出版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守正创新的助推器.因此,当代出版人需要在出版内容、出版传播方式以及出版体制等方面实现出版业的创新性发展,完成出版产业的历史使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互鉴,展现大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第一套关于自然国学的学术研究著作,《自然国学丛书》现已出版两辑共16种,开辟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改变了历史上传统国学研究只有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内容,而没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面研究内容的局面。这样的担当同时也决定了该丛书的灵魂与最大特色是学术上的创新,唯有学术创新,才能从新的角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