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信息科技是一门以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更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探究及发展思维的能力,这一切都立足于信息科技教学基础—“知”与“行”,发展于其上层建筑—“情”与“意”。因此,“知、情、意、行”有机统一是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要素与环节,而这些又与德育中“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对思想品德课提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仅要让学生做到“知“,更要让学生学会“行“,只有“知““情““意““行“的目标都达到了,才是有效的教学。而信息技术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非德育过程特有的规律姚文俊,武丰旭长期以来,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实践工作者,都把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作为德育过程所特有的规律。事实上,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非是德育过程所特有的规律,而是整个教育...  相似文献   

4.
陆婷 《教育艺术》2007,(8):13-14
"知"指知识;"情"指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意"指意志,是人类自身追求理想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是行动.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和"意"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德育课程的施教者,我主要是从以下4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上述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梁姚姚 《广西教育》2023,(33):136-139
本文分析“知、情、意、行”和声乐美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高校声乐美育实施的难点,提出高校可以“知、情、意、行”为主线实施声乐美育,引导学生在“知”中走进声乐、在“情”中感同身受、在“意”中升华情感、在“行”中向美而立,以提高高校声乐美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养成教育是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加强养成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当下“课程思政”学习中“知、情、意、行”严重脱节的问题,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具身”式“课程思政”概念,强调“身体”亲历参与在“课程思政”学习中的回归,涉及知识、感受、动机及行为“四维”系统。基于“具身”式“课程思政”学习的内涵,论证“具身”教学对学生“知、情、意、行”改变的重要价值,重构“四维”和谐统一的实现路径“。知”是基础,汲取“知技价值”认知“;情”是核心,点燃“知技报国”之情“;意”是动力,砥砺“知技报国”之志“;行”是落脚点,力“知技报国”之行。四者和谐统一,形成螺旋上升轨迹,从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也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创新过程。近年来,我坚持“以生为本”,立足于学生道德方面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以情感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了“和谐课堂”的探索。采用“和谐课堂”进行教学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从而提高了德育实效。现将我在探索“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9.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实践性、规范性和具体性,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将来成为社会上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10.
卞超 《吉林教育》2008,(3):112-112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知识和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来填平。而填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便是在行为上进行练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又相互转化的。在这四个要素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它不仅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高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养成教育是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加强养成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钟先利 《教师》2010,(24):10-12
现阶段,加强中小学生的“立人”教育尤为重要。写作教学与“立人”教育之间有密切联系。利用写作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结合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的知、情、信、意、行,让学生形成知、情、信、意、行正确的内在转化,使学生形成独立意志和灵活、勤劳的优秀品质。在此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已形成的正确的内在转化进一步外化为行动,从而达到“立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知识和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来填平。而填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便是在行为上进行练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这四个要素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5.
实 施素质教育 ,不能不进行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工程”。在中学开展心理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心理机能 ,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学心理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关心 ,学会自我发展 ,学会自我教育 ,在知、情、意、行各方面得到认同和发展。心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关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个目标与…  相似文献   

16.
合作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之间的合作 ,把师生教与学的“各自为是”转变为教与学的“真诚合作” ,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交互作用而达到教学相长。合作教学应遵循平处原理、情感原理、民主开发原理、反馈原理。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必须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决定的。 人格作为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包括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其中,知,是指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情,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情操、情趣;意,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格;行,是指一个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这就是说,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他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应该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坚韧的意志品格。  相似文献   

18.
养成教育是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加强养成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赵兵 《考试周刊》2010,(20):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切实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学会珍惜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班级中开展珍惜教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学生淡化珍惜的现象及原因;珍惜教育的具体内涵;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探索了班级中开展珍惜教育的对策;对珍惜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