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经济》2004,(7):26-27
得益于政策的教育类出版社,毫无疑问是造书码洋亿元以上出版社中,生活最幸福的出版人. 2003年在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有26家中央、地方教育出版社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2.
《出版经济》2004,(7):17-17
按新闻出版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0家(包括副牌社35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14家),地方出版社350家(包括副牌21家). 在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造货能力普遍居于1-5亿元之间,占93.89%;造货能力5-10亿元的出版社则屈指可数,仅有7家出版社,他们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造书10亿码洋以上的出版社,只有高等教育出版社1家.毫无疑问,高等教育出版社是中国出版界的"独秀".  相似文献   

3.
《出版经济》2004,(7):24-24
统计数据显示,造货能力与出版社所在地域没有太多的关联,任何地区的出版社都可能使自己的造货能力达到亿元码洋之上. 由于北京地区集聚了大量中央级出版社,而这些出版社大多是一类出版社,造书能力强大,所以在造货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身居北京地区的出版社占有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济》2004,(7):18-19
一般来讲,造书达亿元以上的出版社,业已步入出版豪门,可以自信地坐下来,与同行把酒论英雄.造书码洋少于亿元的出版人,在图书行业多少显得有些不足. 抛开其他因素,单从出版人的出版水平上看,一些出版人书刊出版水平很高,但造货能力却不高,造货量在亿元码洋以下.  相似文献   

5.
《出版经济》2004,(7):12-15
出版社造货量,也就是指出版社生产图书的码洋数量。造货能力虽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出版社经营的好与坏,更不能直接反映出版社利润的高与低,但能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版人的一种业绩。在中国图书现有统计数据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书业数据,这些数据由于种种客观和人为原因,残缺不全现象比较普遍,但相对来说出版社造货码洋数量是一组比较准确的数据。无可否认,出版人要想在图书市场创造良好的业绩,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造货能力。亿元造货量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亿元造货量的门槛有多高?亿元造货量的出版社在哪里?造货量是不是可以代表一个出版人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6.
对标管理对中小出版社快速发展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关出版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对其中数据齐全的554家出版社统计分析,发行码洋在1亿元以上的出版社143家,占25.81%;5000万元到1亿元的出版社122家,占22.18%;而5000万元以下的出版社285家,占51.44%,即比一半还多的出版社码洋在5000万元以下.其中码洋不足1000万的还有40家出版社,占7.22%,这40家出版社的码洋仅占总码洋的0.41%.  相似文献   

7.
《出版经济》2004,(7):20-20
身处造货亿元出版社的位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特别是那些造书量超过亿元不是很多的出版社,榜位更是岌岌可危. 数据表明,每年都有一些出版社将在排行榜上消失.2003年就有11家出版社造货量跌破了亿元.  相似文献   

8.
《出版经济》2004,(7):15
一个出版人一年造货码洋达亿元以上,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按新闻出版总署最新数据,2003年共出版图书662843万册,图书总定价5544094万元,平均8.36元/册.出版一亿码洋图书,按平均定价8.36元/册来计算,近1200万册图书. 想象一下,上千万册图书放在眼前是种什么景象?  相似文献   

9.
2003年"全国出版社造货亿元码洋排行榜"上,延边教育出版社排第39名,在全国教育类出版社排行第13名;2005年该社销售码洋超过2亿元,位居全国34位,竞争力排行位居84位。如今,该社每年出版1000多  相似文献   

10.
《出版经济》2004,(7):22-23
从纯市场角度来分析,造书码洋亿元以上出版社,哪些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各种因素,教育类出版社不应该最具有市场竞争潜力.那么,谁家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冲劲十足呢?  相似文献   

11.
《出版经济》2004,(7):16-16
定性来看,造货能力对出版人来说有几道门槛.由高到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出版界普遍认为,对刚进入出版行业的新人来说,年加工100万码洋的图书已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一年忙碌下来,生产图书的能力达到千万码洋以上的出版人,可以说是小有规模;而突破亿元码洋的造书能力,对出版人来讲,则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有5亿码洋造货能力的出版人,则是出版界的高手;10亿码洋的出版造货能力,目前当是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2.
一、大学出版社现行经营管理模式中的主要问题经过20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大学出版社经营规模和实力大大增强,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特色,涌现出了像外研社、清华社等一批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出版社。但与此同时,大学出版社现行经营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多数社经营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较低。目前,全国有大学出版社近100家,占全国出版社数量的17%;年销售码洋120多亿元,占全国图书销售总码洋的13%左右。大学出版社销售码洋过亿元的仅有10多家,约40%的大学出版社销售码洋徘徊在5000万以下,其中约有十家出版社的销售码洋不足1000…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全国教育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于5月下旬在南京举行。31家出版社提供了8629种图书。总订货码洋为3527.2万元,比1997年订货会的1956万元增长80%。订货码洋超过100万元的出版社有9家,这9家的订货码洋之和为2501.2万元,占订货会的总订货码洋的70.91%。这次订货会的最畅销品种中的前14种,分别出自这9家出版社。前14种最畅销品种的码洋之和为1264.5万元,占订货会的总订货码洋的35.85%。在这9家出版社中,各社列入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书刊发行业协会于近期调查分析了全省13家出版社库存图书情况。截至2000年8月底,全省出版社库存书码洋27937万元。据省发协秘书长周一苇分析,其中滞销库存码洋6361万元,占库存总码洋的23%。在滞销书中可作降价处理的,约占75%;需作化浆报废的,约占25%。加上品种多、存量少的污损书,估计报废书码洋达1900万元,占库存书总码洋的6.8%。由于各出版社经济能力不同,不少出版社多年没有提取或很少提取呆滞损失准备金,要剥离这部分不良资产有一定困难。 浙江省发行协会出版社发行委员会最近一次例会讨论了处理滞销库存问题。宁波出版社发行科长刘祖乐介绍了加速存书流转、控制存书积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教材修订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中国出版年鉴>统计,2006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材(高职高专及以上层次教材)总数30390种(其中新版教材11813种),定价总码洋623493万元,单品种的平均印数是8112册,与2005年相比,总品种和新版品种分别增长10.67%和4.75%,而定价总码洋却下降了5.8%,单品种的平均印数更是下降了20%.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1999年全国586家出版社,销售码洋上亿元的只有43家,1000万~3000万的有140家(平均1500万),1000万以下的有290家。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全国出版社的总发行码洋不到100亿。另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字,1999年全国图书销售总金额436亿。那么,实际销售的436亿与出版社发行的100亿之间的巨大差额从何而来?300多亿码洋的图书从哪儿冒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在职员工90余人,总生产规模超过4亿元,连续多年发稿品种、用纸令数、造货码洋、销售收入、上缴利税等各项生产、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各方面工作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出版业在一定时期均衡发展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图书市场一直采取均衡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为地区均衡,大多数省市都有6-7个出版集团(过去为出版局)直属出版社以及数量不等的大学出版社;另一方面表现为出版社规模均衡,个头都不大不小.1999年全国实际独立核算的出版社530家,年平均造货码洋8232万元.年平均出书品种250种.[1]由于规模小,难以获得规模效益,技术上也处于劣势,只能低效生产、粗放经营,从而失去大国大市场之优势.这种均衡发展的模式长期而合理存在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当今少儿图书市场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全国576家出版社中就有500多家从事少儿出版,有一定出版规模、年出版100种少儿书以上的也有100家左右。而2008年明天出版社的几个数据格外引人瞩目——一般图书年度新书67种,发行码洋8000万元,17种  相似文献   

20.
据图书出版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目前我国很多盗版书和畅销正版书的比例至少是1∶1.因盗版问题,全国出版社每年损失十几亿元的图书码洋,损失两三亿元的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