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编导亦称电视编辑,是一个大概念。在电视行业里,编辑一词既是一项工种名称,又指代一个创作环节。在节目创作中,编辑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而作为工种而言,编辑不仅负责整个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以及合成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时还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因而,编辑通常被称为编导。那么,如何开拓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张颂:《播音语言通论》)。而演员是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者的通称(《现代汉语词典》)。从这两个词语的解释里我们可以看出,主持人和演员从事的是不同的行业、相异的工种。  相似文献   

3.
赵忠祥谈艺录(三)赵忠祥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三种类型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和广播节目主持人是基本同步的,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事物或者新的称谓、新的工种。我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按现在的工作状况区分,大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主持人集采、编...  相似文献   

4.
笔者理解的专业传播包括两个方面:1、运用专业手段进行传播的传媒;2,所传播的信息具有专业化的水准。这一概念在十几年前是没有的。经过许多年的实践和学习提高,目前电视传播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表现手法即现代编导艺术,而传播队伍由于社会各专业人员的渗透,也分化出不同特色,特长的编导和主持人。这使电视专业传播渐成气候并由此树立起自己的个性形象。下面就列举几个印象最深例子,试对其状态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5.
略谈广播电视编导演播和语言修养──纪念老舍先生辞世三十周年路宝君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采人员、曲艺编演、电视剧编导和演员、专题节目编导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话语信息的传播者,并且大多是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人,按理说语言修养似乎不应成为问题。但是,这却...  相似文献   

6.
汤伟民 《声屏世界》2007,(12):41-41
目前在市县级电视台中,主持人多半是从播音员队伍中过渡来的,甚至播音员、主持人两者兼于一身。遇到采访任务时,主要由记者把握导向、采访主体,甚至提什么问题都事先拟好提纲,再转述给主持人。在现场采访中,主持人充其量只是起着传声筒和话筒架的作用,不能很好地驾驭事件的发展趋势,了解事件的本质。如何发挥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主持人如何与编导、记者成功地合作完成采访任务?根据笔者的实践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应该是广播电台、电视台专栏节目的核心人物,是集记者、编导、制作、主持、解说、表演于一身的语言艺术家。其语言表达艺术及其修养直接关乎节目的成败,影响受众接受心理。本文拟从主持人语言的表达艺术和主持人的体态语言修养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张斌 《声屏世界》2012,(7):41-42
"记者型主持人"这个名称中包括两个概念:记者和主持人,这也就决定了他不能单单具有一名优秀记者或主持人的素质,还必须具备记者和主持人两者的素质。下面以温州电视台《政情民意中间站》的主持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优秀记者型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说,一名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必须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但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却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政情民意中间站》的几位编导都是优秀的资深记者,有  相似文献   

9.
欧逸帆 《报刊之友》2014,(3):113-114
本文围绕主持人编导意识的主要内容,以及主持人参与节目编导过程中,需要发挥怎样的作用,在编导策划过程中,如何结合主持工作,提升节目的策划效果,如何在节目中体现主持人的编导意识。本文还将结合具体的综艺类节目的主持案例,以理论结合案例的方式,分析本论文选题。  相似文献   

10.
在十多年的电视节目编导和主持人的生涯中,接触到大量的新闻稿件,题材的多样性使我认识到编导和主持人不但要提高自己的新闻敏锐性,更要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记者沙龙     
记者沙龙主持人王刚’96夏末,本刊“记者沙龙”开张揖客,四川电视台、四川有线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成都经济电视台诸位女主持人及女编导作为沙龙首批嘉宾热情应邀,假座成都肯德基公司新开张之少城店,欢聚一堂,交流思想,倾诉甘苦,不亦乐乎。电视女主持人作为新闻...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主持人的定位要求,是指主持人的形象(公众形象,其中包括服装、化妆)以及与之相呼应的栏目形象,相配套的编导风格、样式和统一的、规范化的。协同合作的章法。从电视表现的总体手段及电视制作要求的方面来看,这种定位要求首先是在认知上来完成的。比如:新改版的《东方时空》栏目,主持人不断地以新的形象出现,或节目本身的构架调整,或编导的手段、方法(如画面上的新意、追求视听效果的措施)等不断的更换,都在仅有的栏目空间中,把更广阔的时空展现给电视观众。熟悉某一节目的观众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使眼睛还未注视电视,只要…  相似文献   

13.
贾雯 《河北广播》2005,(4):80-81
进入90年代,尤其是最近几年来,节目主持人成了整个社会最风光的职业之一。人们耳熟能详的大明星,除了歌星、影星与球星外,又增加了一星——电视节目主持人,象崔永元、白岩松、李霞、李湘、李咏、王小丫等等,这些当红主持人,他们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已经成为节目的标志支撑。过去,我们的许多节目是靠编导支撑,靠策划支撑,而今天,一个好的主持人也能使一个节目火起来,主持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陈佩菲 《视听》2016,(12):69-70
与日常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同,大型活动现场既是主持人表达的特定语言环境,也是检验主持人话语传播效果和综合业务水平的重要场所。因此主持人必须进行区别对待,在大型活动中充分体现出表达和表演能力、丰富的编导经验与想象能力、灵活的掌控及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电视栏目而言,我们所说的串联词是指主持人的话,在河南电视台《法制时段》目前的节目形态上,串联词分为两部分:开场和结尾。而主持人的功能也正是依此体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由节目的串联词引发了一些想法,现抛出供大家批评。 长期以来,在一些编导的意识里,节目串联词的位置相当尴尬。它似乎可有可无,甚至被当做包袱。以至于有的编辑在做完片子后为写串联词而发愁。我的话在节目里都说完了,还有什么可说呢?要不就让主持人说个你好再见吧……而有的编辑在做完节目后,总觉得有话要说,但总抓不住关键,以至于应付之下写出…  相似文献   

16.
把关意识缺失的现象在现今不少主持人身上严重存在:一些从播音岗位走过来的主持人,仍习惯于依据他人提供的现成材料主持节目;一些从舞台上走来的主持人,又极易用主持人的身份展示个人表演的才艺,无把关意识;一些从记者队伍中出来的主持人,虽有把关的能力,但有入行后的从众心理,也不注意发挥把关的作用;即使是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学习期间也只重视语音、主持技巧等硬技术的学习和培养,而忽视采访、编导、写作、策划等把关必备知识、素养的软技能的学习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刘莉 《记者摇篮》2009,(7):39-39
在电视行业里,“编辑”一词通常有双重含义,既指代一个创作环节,又是一项工种名称。作为工种而言,编辑通常被称为编导,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负责整个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的工作,在节目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唐田 《视听界》2014,(5):101-103
一、新闻功底(一)新闻准备有深度白岩松曾经直言不讳:"没有任何撰稿人会真心地为主持人写稿。"早间新闻节目的时段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与写稿的记者或编导交流的时间普遍被压缩或完全省略。主持人是一档节目录制前各环节所有努力的出口,必须担当起智力贡献。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应成为半个编辑,甚至要有主编意识,充分理解记者或编导给你既有稿件的"原有之意"以及"弦外之音"。如果时间允许,要突破稿件的字面限制,掌握更多,快速弄清新闻事件相关的背景、权威个人或机构的表态、其他媒体的观点,梳理新闻事件引发的启示或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不仅需要优秀的主持人,而且还需要有优秀的编导。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根据节目时段内的社会动态尤其是受众关心的社会问题,以敏锐和超前的意识加以推断,确定采访的对象和内容、新闻节目播出的形式和次序,修改新闻稿件和剪辑图像,撰写新闻提要和串联词,使整档新闻成为有机的整体。本文从切实加强新闻节目编导的社会意识;一个成功的编导要有善于变换编排方式的意识;切实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编导的平民意识;切实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编导的新闻意识等方面就如何强化新闻的编导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10,(6):41-41
李咏(1968年5月3日—)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新疆乌鲁木齐人,1987年考上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9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做编导。1996年任专题片编导,并担任纪录片《香港沧桑》的解说。1998年开始出任综艺节目主持人,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