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语道出了"行"的源头,即人之身、心之性。虽说掣肘"行"的外物繁多,但决定其走向的,仍是心性和心能,德者德行,卑者卑为。可如今,竟现身一套戏法:给德颁了一个大红折子,以德换币,以币彰德,繁殖出了一大堆"道德银行"和"道德富翁"来。 2003年11月5日,首家"大学生道德银行"于钱塘江畔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挂牌营业。该院的  相似文献   

2.
一让我们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其引发的争论谈起。据媒体2003年10月中旬的报道 ,浙江大学之江学院成立了“道德银行” ,下设储蓄部、还本部、中介部、投资部 ,根据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献血情况 ,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 ,分等级转换成“道德币”的形式存入“银行”  相似文献   

3.
"道德银行"是储蓄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银行。参照银行储蓄运作的形式,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所显现出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将被奖励兑换为一定的道德币,存入到各自的"道德银行"账户;如发现有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将从自己的账户中扣减一定的道德币。其目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性、真实性、人本性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在全国高校中首开先河,推出"道德银行"。提及创办"道德银行"的缘由,身为"开拓者"的浙工大似乎更关心它带来的一系列影响:"道德银行"是否能引发学生对"道德"二字含意的深刻了解和  相似文献   

5.
"道德银行"通过"道德币"的形式鼓励学生在不断做好事的过程中积累"财富",为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很新颖的平台.其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它无疑是当前德育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在小学中设立"道德银行"更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而言,他们对"道德银行"大多充满期待,也乐于接受,这就是最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间以前,浙江工学院之江学院“道德银行”在争议中开张,亦被炒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各界对德育工作新的思考与关注。“道德银行”是根据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情况转换成“道德币”的形式存入“银行”,作为其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道德币”的多少意味着该年度所做的志愿服务的多少。迄今为止,道德银行已有4000多的储户。导入“道德银行”这一运作机制,充分肯定青年志愿者的各类实践活动,并以银行制度形式在志愿者付出和回报之间确立了一种长期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提高青年志愿者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推进学院青年志愿者实践活动的开…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以前,浙江工学院之江学院“道德银行”在争议中开张,亦被炒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各界对德育工作新的思考与关注。“道德银行”是根据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情况转换成“道德币”的形式存入“银行”,作为其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道德币”的多少意味着该年度所做的志愿服务的多少。迄今为止,道德银行已有4000多的储户。导入“道德银行”这一运作机制,充分肯定青年志愿者的各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2004年秋季开学伊始,南京市某中学初中部的学生每做一件好事,都会得到老师送的一张与普通银行卡一般大小的硬纸的“道德银行”储蓄卡,卡上印着“阳光洒满校园,道德永驻心间”的字样。到该学期结束时,校团委将统计每位学生得到“道德银行”卡的数量,凡拿到“道德银行”卡数量多的同学就有机会获得“道德银行小卫士”的称号并受到表彰。报载,由于“道德银行”卡数量有限,不是所有做好事的学生都能拿到,所以班干部们会在班级日志上记录,在学期末评优时可以加分。一个时期以来,校园“道德银行”在国内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如浙江、湖南、江西等地都设有“道德银行”。而湖南湘潭大学的雷锋公司也是“道德银行“的一种表现形式。顾名思义,所谓“道德银行”,就是储存道德的银行,它是根据在校大中小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情况,将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按一定标准转换成“道德币”的形式存入“银行”,作为其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  相似文献   

9.
校园传真     
《高中生》2004,(2)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于2003年创办了“道德银行”。该院团委根据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献血等情况,将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表现分等级转换成“道德币”存入“银行”,作为其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比如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每小时可得到1分,义务献血每次可得2分,每分登记在“储蓄卡”上就是1万元“道德币”。同  相似文献   

10.
《广东教育》2005,(10):60-61
事件:2004年秋季开学伊始,南京市某中学初中部的学生每做一件好事,都会得到老师送的一张与普通银行卡一般大小的硬纸的“道德银行”储蓄卡,卡上印着“阳光洒满校园,道德永驻心间”的字样。到该学期结束时,校团委将统计每位学生得到“道德银行”卡的数量,凡拿到“道德银行”卡数量多的同学就有机会获得“道德银行小卫士”的称号并受到表彰。  相似文献   

11.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一种"受限的理性",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情感结出的硕果.由于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2.
"道德银行"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目前高校道德教育改革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办的“道德银行”,为高校道德教育找到了全新的载体,是高校创新道德教育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本文在“道德银行”取得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创办“道德银行”深刻的理论依据与丰富的理论意义,并对高校深入开展“道德银行”的实践进行了若干思考,提出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彭霞 《教育教学论坛》2012,(38):268-269,183
"道德银行"是近几年产生的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针对高校道德银行是否具备可行性,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道德银行为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4.
王坦之在道德立论上,重视儒家"尊尊亲亲"的原则;在道德实践上,推重"陶铸群生"和"敬修至德",主张通过"各顺其方"和"玄同彼我"的方法来"训导以成天德".在形式上,他采取批判庄子反对玄学的形式,但在思想本质上,他又直接吸收了庄子的诸多思想,强调"体于自然",仿佛坐着道家玄同彼我和自然无为的两轮马车,而打着儒家亲亲、尊尊的道德旗帜,而这一特色显示的方向和魏晋其他思想家基本上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5.
<正> 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都有自己的银行和货币。有些货币是由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发展来的,如陕甘宁边区银行币、晋西北农民银行币、冀南银行币、北海银行币等;有些是解放战争中发行的,如中州农民银行币、南方人民银行币、热河省银行币。这些是在解放区内流通的唯一的合法货币。国民党政权发行的货币、伪满币限期停止使用,港币、美元国内禁止流通。本文拟对解  相似文献   

16.
正"道德日记本"将学生道德存储,道德也能存储吗?洛阳市一小学老师就开创了"道德储蓄日记"模式,让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所做的好事,并给自己打分。这位老师名叫黄秀云,今年52岁,她说:"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不断增加‘道德财富’,形成发现自身优点、反省不足的习惯和品质。"此举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道德存储日记本的教学模式是从一些地方开办的"道德银行"演化而来的,虽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也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小学德育的创新之举,"道德银行"不仅值得肯定,而且具有推广价值.理由如下: 一是"道德银行"创新了传统学校德育理念与方式,富有时代气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德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传统的学校德育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集体化"倾向,难以触动学生灵魂,当然也就收效甚微.而"道德银行"的建设有助于实现学校德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并赋予了学生道德成长的主动权,更容易走进学生心灵,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8.
最近读报,多次看到“道德银行”这个词眼,甚感新鲜,好奇之下上网搜索,发现它早已并非新鲜事物,自世纪之初到现在,从社会到学校,从大学到小学,“道德银行”早就层出不穷了。“道德银行”的基本做法是:为相关人员开设一个“道德账户”,发给一本“道德存折”,户主凡有善举善行得到确认便可作为“道德货币”记入存折,日积月累,最后根据“道德货币”储量,或评选“道德富翁”,或兑取道德教育所需的“学分”,或在自己需要时换得相应的社会回报。  相似文献   

19.
《湖北教育》2008,(2):52
某省慈善总会在资助贫困学生时,建议受助者签订"道德协议".承诺自己以后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自愿回报社会.受助贫困生该不该签"道德协议"呢?人们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0.
古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语道出了“行”的源头,即人之身、心之性。虽说掣肘“行”的外物繁多,但决定其走向的,仍是心性和心能,德者德行,卑者卑为。可如今,竟现身一套戏法:给德颁了一个大红折子,以德换币,以币彰德,繁殖出了一大堆“道德银行”和“道德富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