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一、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的比较相同点:①都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②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五、戊戌变法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其思想来源。与洋务派不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商战以反对外国侵略;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有的还主张政治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似文献   

3.
清政府搞洋务运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危亡的地位,因此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议院制,实施政治体制改革。他们通过比较英法美德的议院制,认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适合于中国。然而,他们对西方自由、民主、民权理念的认识相当混乱,又用西方自由主义解释中国文化,认为西方的议院制有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之风。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史称"同光中兴"。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危亡的地位,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议院制,实施政治体制改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样板。然而,他们又用中国文化解释西方的议院制,并且对西方自由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略论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倾向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绪皇帝参与和推动戊戌变法,却不属于维新派阵营。洋务派与维新派都主张变革,但洋务派要保存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而维新派则要改变君主专制制度,要学习西方的“法度政令”。光绪实际上是倾向洋务派的,他支持变法,是想借“变法”改变有位无权的傀儡处境,因而对维新派的许多主张虚与委蛇,实际推行的是洋务派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可能超越他的封建帝王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维新派为了富民强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批判封建传统农业制度和农业思想;强调学习西方的农业管理、生产方式;提出机械兴农、科技兴农、因地制宜的主张;强调大力发展我国农业传统优势项目、振兴农业经济,“与民兴利”、“与洋人分利,”从而达到富民强国、抵御外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出现了一种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产生了一批要求对社会作微弱改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家,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汤震、何启、胡礼垣、钟天纬等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地主阶级出身的较年轻的知识分子,做过封建官吏;有的在香港、上海等地学过外语,与西方人有较多的接触,甚至充当过买办商人;有的本来就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支持或参与者;有的还到过西方,在国外亲眼目睹了西方文明…….由于这些不同的经历和地位,使他们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洋务运动和中国社会的弊端,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中国只有学习西方,改革现状,尽快发展资本主义,才能富强起来.他们要求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反对不平等条约,要求实行重商政策,发展资本主义.他们还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设立议院,并普遍涉及到对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成为早期维新派思想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论述早期维新派的议会思想,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8.
戊戌维新时期,樊锥和维新派都提出了维新变法思想。他们维新变法思想的相同点包括:都大声疾呼变法维新;都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宪政;都主张大力发展近代民族工业,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都主张改革科举制度,重视培养人才;都主张改革社会陋习,禁止吸食鸦片和女性缠足。然而,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还包括进化论思想、法治思想、“三权分立”思想、自由思想、“地方自立”思想、重商思想、妇女解放思想、大同思想等,对此,樊锥没有明确的提出。  相似文献   

9.
晚清重商思想是晚清重要的思潮之一,是中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发生碰撞时产生的。这一思潮影响广泛,引起了社会变局。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都提出了自己的重商主张,虽言论不一,但主要商业思想较为一致,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商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1 借助中国伦理精神,汇入西方伦理观念,顺应中华民族心理,更新伦理意识,这是恽代英早期伦理思想上的一个特点。义务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19世纪末西方列强闯入中国,西方的“人权”思想也随之进入中国。当时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两千余年来,中国人的权利思想备受封建统治者的摧残,人民“深种奴隶之根性”。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铲除对国家民族兴亡漠不关心的奴隶主义思想,也曾提出过权利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接受并发挥了维新派们的“权利”思想,分析奴隶主义的危害,抨击中国历代“圣贤”以服从柔顺为要义的道德;他们认为要肃清  相似文献   

11.
“翼教”派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翼教”派的评论多持贬议,认为“翼教”派士绅顽固守旧,反对变革,与维新派之争完全是权利、利益之争。实际上,“翼教”派与维新派之争主要是学风、学理之争。“翼教”派士绅是不反对变革的,问题在于如何变,变到何种程度。对此,他们只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坚决反对学习西政、西教,不愿推进社会意识形态的重建,仍继续着洋务派的旧梦,这可以说是“翼教”派变革思想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为了拯救古老的中国,把他们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维新变法的主张公之于社会,广泛地影响群众,左右舆论,就在各地大量地发行报纸。报纸这个社会舆论工具于是乎就成为戊戌时期维新派宣传、传播西学的重要新型媒介之一。(一)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变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利用各种渠道渗入中国,而作为西方  相似文献   

13.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初中: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这样,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世界历史》第一册第88页)高中:“1688年政变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有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由此在英国出现了。此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和发展。(《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7页)初中课本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以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为标志;高中课本则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在《权利法案》通过之后…  相似文献   

14.
自强”思潮是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而形成的自强自立、振兴中国的新思潮。它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经世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经过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和洋务派的发展,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变法自强”、“振兴”中国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5.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1840-1919)妇女解放思想是以戒缠足和兴女学为核心内容的。那么,在这个历史阶段中,首先提出这样的妇女解放主张的究竟是哪派人?有学者认为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其实,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很有限度的,并未达到近代思想的深度。而活跃在19世纪70至90年代的早期维新派,吸收西方男女平等思想,批判旧中国有关妇女的种种恶俗,大力提倡戒缠足、兴女学等主张,与太平天国的提法有本质的不同,而与戊戌维新时期及以后的近代知识分子所提出的妇女解放思想完全一致,因而,我们认为,最初提出具有近代意义的妇女解放主张的是早期维新派。  相似文献   

16.
维新派的政治纲领不能概括为“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上清帝一至四书中设计的议郎制主要起通下情的作用,而缺乏兴民权的意义.第五书则主张君权变法成功之后再开代表民权的国会.维新派希望戊戌年立即开设的是制度局.从“设议郎以通下情”到“立制度局以议宪法”,表明了维新派政治纲领的不断进步.对维新派政治纲领的演变起决定作用的是阶级状况和政治形势等原因,而不是维新派的个人境遇.  相似文献   

17.
课本编排体例上存在的问题颇不算少。标点符号不统一。第 2章课后练习题中的“练习”二字后加有冒号 ,而其他 2 8章都没加冒号。《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节中 ,《郑和下西洋》中的“下西洋”三个字都未加引号 ,但第2 2 8页大事年表中 ,“下西洋”三字却加上了引号。该书有 5课的课后附有填表练习题 ,其中 ,第 6、2 5、5 3页题目要求的句末没加标点 ,而第 73、1 1 4页的却加了标点。在叙述一些重要内容时 ,课本多处用了“第一”、“第二”、“第三”、……。其中 ,第 2 0 4页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的后边用的是顿号 ,而其他则用了逗号。方框中的…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形势下,早期维新派开始质疑和批评洋务派的"求富""求强"活动.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他们逐渐从洋务思想中脱离出来,提出了较为切实合理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特色--"君民共主"式的君主立宪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今天政治建设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19.
早期维新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较早的思想启蒙者,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对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他们作为思想史上的拓荒者、耕耘者和播种者,既有许多来源于西方文明的思考,又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明的痕迹。50年来,研究者多关注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对于他们的法律思想关注不够。早期维新派思想研究还有值得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晚清,使“天下”转为“国家”和“民族”的过程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大部分篇章。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青年陈独秀最初主张以思想文化的启蒙来解决中国问题;而在构建“国家”(state)、“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nationalism)、“爱国主义”(patriotism)等思想概念中,却接受和消化了西方词汇及其概念思想,并渐渐从一位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变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最终形成以“马克思的阶级战争说”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研究陈独秀的早期思想,特别是晚清来自西方政治词汇及其概念系统对其早期思想形成之影响,对于全面把握陈的早期思想和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