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已成为国家决策者和广大国民的共识,尤其是处于中部地区的六省,更是倍受鼓舞、积极响应。据《光明日报》2005年4月6日报道,在谋求崛起的实践中,中部各省探索打破区划和行业等壁垒,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湖南长沙、株洲和湘潭三个互不隶属的城市之间,实行通话本地计费、存款通存通兑;安徽芜湖、马鞍山、铜陵等三个地级市在人才开发与服务方面资源共享;湖北武汉市将周边8个兄弟城市的工业纳入统一规划,构筑“1+8”武汉城市圈的经济腹地;河南省也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包括…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发展城市旅游的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本文从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城市形象、旅游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了武汉市发展城市旅游的历史沿革、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武汉城市旅游发展进行了战略定位,提出了加快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的建设,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法治建设是城市圈建设的主要内容,从农民工的人权和地方立法权二个方面对武汉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批准湖北武汉城市圈为首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彰显了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坚定决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需要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在构建武汉城市圈和"两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主体法保护主体平等竞争;市场规制法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宏观调控法保证经济生活的健康有序运行;社会保障法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经济法为实现湖北中部崛起,促进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鄂州大学学报》拟从2010年第1期新增"武汉城市圈研究"栏目,旨在为武汉城市圈建设提供学术平台与智力支持。武汉城市圈研究非常重要。中央决定实行中部崛起战略,作为各方面条件都非常  相似文献   

7.
整合武汉城市圈区域内旅游产业,培育旅游共同市场,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一体化,是武汉等9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8,(10)
在湖北,围绕武汉的周边各城市,重视教育、争创名校的竞争态势一向激烈。"1 8"城市圈提出后,在各行业竞相互动、彼此交流融合的背景下,城市圈內教育资源如何共享,优势如何互补,不仅为教育界重视,同时也受到普通人的关注。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城市,在"1 8"城市圈中具有明显的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其"领头羊"作用的发挥将有可能最终决定整个城市教育圈的辐射力度。  相似文献   

9.
今年,武汉市教育局将联合城市圈8城市教育部门,共同成立“武汉城市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这是武汉市2008年教育工作会透露出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自身迅猛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8个地级市(副地级市)和3个观察员的发展,进而辐射鄂西北与鄂西南,直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不仅是湖北人迫切关心的问题,也是不少省外专家关心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做大做强武汉城市圈的"五大假设"——"汉口北新区"、"江汉三角洲经济区"、"小池经济区"、"鄂三角"、"中三角"。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底启动的武汉城市圈的改革与发展必将加快中部区域(武汉)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而武汉金融中心的建设对于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与美国中部金融中心城市芝加哥比较,武汉建设金融中心在区位、经济、市场和政府作用等方面具有较强同质性。与中部五省比较,表明湖北助推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相对优势开始显现,这必将进一步确立和增强武汉在建设中部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旅游经济联系是旅游地之间通过旅游流产生的经济联系。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时间序列下的云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可知从2000年到2011年,云南省16个州市中每个州市与其他超过10个州市之间建立了旅游经济联系。旅游经济联系环形网络逐渐形成,旅游网络结构逐渐密集,旅游城市之间的整体联系趋向于平衡,旅游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为优化网络结构,中心城市要发挥对边缘城市的引领和旅游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边缘城市要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旅游形象加固更新、强势旅游品牌的塑造、旅游交通通达性的提高等方面加快与中心城市接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高铁时代的来临,拉近了武汉与沿线城市的距离。武汉旅游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旅游出发地首次变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高铁赏花客”成为一大亮点,“搭高铁去武汉樱花”成为广东人新流行生活方式。目前学术界尚无对赏花游的探讨和研究,因此以高铁时代下的武汉市赏花游为研究对象,从赏花游和赏花经济的内涵界定、赏花游的吸引力因子切入,对武汉市赏花游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武汉市赏花游提出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会展旅游已成为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对武汉会展旅游市场的开发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武汉开发会展旅游市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船舶方向盘"平面图形构建武汉城市圈五环高速公路路径迫在眉捷,因为武汉城市圈在武汉市区现在已有两个环圈形高速公路已投入运营,所以借此设计武汉城市圈第三环、第四环和第五环高速公路形成五个包围圈,根据会计文化"强本节用"的原则,依据"船舶方向盘"构造原理,将黄冈市、鄂州市、咸宁市和孝感市四个卫星城市设计在第三环高速公路环圈上,将黄石市和仙桃市两个卫星城市设计在第四环高速公路环圈上,将潜江市和天门市两个卫星城市设计在第五环高速公路环圈上,形成以武汉市为半径的经济圈与经济带。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圈建立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是现代化的高科技与交通运输系统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主要优点是无需增加太多的投入就可以提高现有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ITS在发达国家受到极大重视并被广泛应用,我国则处于地方试点的阶段。如果能在武汉城市圈内建立和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必将对城市圈内的交通运输业乃至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连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连是一座三面环海、一面连山的海滨城市,其旅游资源的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多年来,大连将整座城市作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强调精品意识,重在出特品,成功地闯出了“大连”品牌,为克服不足、提高大连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在未来的旅游资源开发中,大连必须努力打造名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产品的化底蕴,并进行组合式开发,把大连建设成为永葆青春魅力的中国旅游名城。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我国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武汉城市圈要进一步提升作为中心城市群的竞争力,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外贸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之一,在地区经济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状况的分析,指出了武汉城市圈的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旅游广告对城市的形象传播和品牌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1997—2007年以来《中国旅游报》刊登的大连旅游广告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旅游广告对大连旅游城市品牌提升的作用,提出大连应在“浪漫之都”的城市品牌基础上,加强品牌营销与整合营销,优化广告规划。  相似文献   

20.
建设福州旅游中心城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旅游业的管理中心、旅游交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景点集中区,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州市旅游业具有发展潜力,要发挥其潜力应致力于把福州市建成闽东及闽中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阐明福州市建设旅游中心城市的意义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