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谭巨婵 《广西教育》2012,(10):48-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做到“让生活融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就应引导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感受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根据这一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在这舞台上,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自觉、主动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  相似文献   

3.
周萍 《考试周刊》2009,(26):89-89
小学生作文教学提倡让学生自由表达,想象作文,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然而大部分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认为写作文是一种痛苦和负担。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写作去探索,从而提高写作水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并鼓励他们去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5.
施青濒 《现代教学》2005,(12):38-39
“小学专题作文训练”主要是指将对课内外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写作的作文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成一定的教学系列,使之成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需求、便于操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共享资源”。通过研究和实践,让教师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生活感受来表达真情实感,淡化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相似文献   

6.
张丽芳 《考试周刊》2015,(38):45-46
现在很多学生惧怕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微作文"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观察、感悟、表达,如同微信、微博,人人可写,事事可写,处处可写,时时可写。本文论述了"微作文"的操作策略,在"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生活积累,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激发童趣童心,唤醒童真童言,表达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7.
把活动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喜欢上带有趣味的作文课;也让学生有了写作的内容,不再挖空心思搜刮作文素材,实现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一书作了如此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个观察、思考、组织、表达的训练过程。老师要引领学生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去感受,在求真求实的训练中体验轻松愉快,提高自己的表达、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19):51-52
在教学中,作者尝试从"鲜活"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拥抱生活情境、关注教材语言情境、媒体展示动态情境和表演创设情境等多个角度,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作文。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学生的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途径,让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大自然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另一条是间接途径,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遇到新鲜事,增长新知识,触发了新感受,就会尝试着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感受用文字来表达好呢?  相似文献   

11.
徐彩萍 《考试周刊》2011,(69):55-56
化难为易,变苦为乐,这是改革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一直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学生作文的"假、大、空"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作文教学应让孩子们"轻装上阵",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在作文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因此,作文指导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为我们确定了自主作文的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建构“以生为车”的理念,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搭建自主作文的平台,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主动进取、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翠琴 《教师》2010,(36):92-93
情境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有意识地利用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感官去体验和感受,并同步展开作文练习。小学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发挥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新颖性和发散性作用,切实做到素材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表达个性化,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教学理念生活即是作文,观察即成作文。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有惧怕的心理,为了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我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讲真话,抒真情,自由表达,写出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欲望。本设计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写  相似文献   

15.
“活动作文”是以活动为题材的作文,它是小学阶段常用的作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须从内容入手,要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生活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材料和真切的体验。而“活动作文”正是促使学生获取丰富材料和真切情感的有效途径。一、随心而为,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在作文教学中,品德提升、个性张扬等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为重要前提的。而活动类作文中,不少教…  相似文献   

16.
应试教育造成了现在的高中生与社会生活脱节,感受不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使得他们的作文"幼稚病"很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回归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让作文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作文大多千篇一律、缺少新意。因此,笔者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等方式将生活引入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背景下主动表达,帮助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获得表达思维灵感。让生活与作文合拍,让学生用真心抒发真话,使作文有情感、有力道。  相似文献   

18.
蔡晋琴 《阅读与鉴赏》2011,(2):43-43,42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有时为自己而写,即自我表达,有时是要写给他人看,即为了与人交流;必须让学生知道,习作不是为了要给老师批改,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是为了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谈得上个性作文,创意作文,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要求作文教学将写作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其成为他们表达见解、抒发胸臆的直接凭借.由此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应怎样引导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抒写真情实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生活走进作文课堂,以生活为本源,从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