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可谓是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较为成功的一例。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通过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声音等方面阐释离别之情、怀旧之感。  相似文献   

2.
小说与电影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二者互动的一个直接体现——小说改编成电影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以苏童的改编作品为中心,从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叙事、不同的表现形式三个角度,把改编后的电影与小说进行对比分析,以考察改编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电影《归来》为例,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个案分析的形式对小说改编电影改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小说改编电影的原因、结果。力求从小说改编电影的现象入手,对电影改编过程中产生的得与失、利与弊等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对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和由霍建起依据该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暖》进行考察。首先,立足于视觉文化时代背景,发现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思想性为电影改编奠定文学基础,大众视觉文化消费需求则形成有利于改编的外部文化语境,电子媒介的发展与大众传媒的崛起为改编提供技术支持。其次,从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出发,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电影《暖》对小说《白狗秋千架》故事情节做了不可避免的改动,通过比较分析可归纳出电影叙事的话语优势与局限。最后,此次改编实现了文学文本向图像文本的成功转换,是两者之间的借鉴与交流,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可清楚地看到此次改编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电影改编,是高校影视创作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电影改编教学,应该从改编的基本观念、主要步骤、具体方法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电影改编理论及技巧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大量的改编实践练习,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种创作技能.  相似文献   

6.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美学课题,其实践性就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上。电影离不开文学,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二者既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对文学创作和电影改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商业化是电影自身的特性,注重题材的选择,强化观赏效果,制造"题材"卖点,倾向于故事情节叙述,都是电影商业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高成本的制作、震撼的场面、庞大的叙事、细腻的人物个性和电影工业化的制作方式引起关注。影片的成功在于其文化底蕴的呈现,英雄叙事的情怀和形象建构的深入。由此思考影视改编的价值向度要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文化哲思,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反映当代中国文化成就的典型表现。而影视改编的文化向度要更加注重内理性、多面性、审美性和技术性。影视改编的虚实向度解构影视改编的躯干与核心,强调对故事核心的把握和情节的选择、调整或充实。  相似文献   

8.
《嫌疑人X的献身》作为东野圭吾的代表性小说,先后被日韩中三国翻拍成电影,均承继了小说中的人物素材和故事框架.在本土化改编时,三者都用自己的话语对事件进行了改编,对人物关系进行了调整.小说与电影的差异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艺术载体传播媒介和接受过程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江楫传奇《芙蓉记》,改编自《芙蓉屏记》,在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上都实现了对同题小说的突破,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剧作本身亦存在着诸如叙述节奏紊乱、人物语言失当等缺陷与失误。江氏改编得失并存、瑕不掩瑜,反映了明代传奇改编的部分共性。  相似文献   

10.
魔幻传奇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自问世以来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魔幻狂潮,而由其改编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主要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与电影为研究对象,对二者进行对比性分析与解读,从人物形象、主题、情节三个方面探讨电影《哈利·波特》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文本的改编与再创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电影市场中,IP改编屡见不鲜,却没有形成IP到产业生产的良好途径.以美国电影、日本动漫为主的衍生品占据了大幅市场份额.受众对本土IP提不起兴趣,导致中国电影有意回避IP建设,人为放弃了电影衍生品这一巨大的市场.对受众定位、角色设定、联动机制等方面的强化,可以在电影相关核心产业范围内,学习优秀、成熟的电影IP改编模...  相似文献   

12.
欲望叙事使苏童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电影化趋向,这正是其能有七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的根本原因。欲望叙事不仅是当代小说和电影都热衷表现的内容,而且也是它们共同仰赖的重要艺术表达手段。分析欲望叙事在苏童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苏童小说在被改编为电影的过程中,其欲望叙事在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所发生的转换,以此探讨纯文学较之电影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型古装电影《夜宴》是对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的成功改编。两部剧的相似情节均为叔父受情欲和权欲指使以剧毒弑兄篡夺王位,娶兄嫂立为王后发生乱伦。年轻的王子身陷危难为父报仇的坎坷经历。然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等诸多因素,使看似相同的王子复仇主题,蕴含了各自不同的思想内质。电影《夜宴》在借鉴《哈姆莱特》王子复仇剧情的同时突显了自己的新意和民族特色,塑造出了不同于哈姆莱特的中国式王子。  相似文献   

14.
《惊天战神》以希腊神话英雄忒修斯为主角进行改编,影片在华丽视觉冲击的背后,存在着故事讲述脱离原型、缺乏创造力、故事逻辑混乱、人物塑造力度不够等弊端。本文以此为类型电影代表,力求在剖析其弊端的同时,探讨神话题材电影改编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艺谋在影坛呼风唤雨20多年,对于文学改编先后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这三种态度使得其电影有着大相径庭的表现。从前期重视故事,到后期仰仗画面,张艺谋的艺术与商业之路是割裂的。其实,商业和艺术并不冲突,好看和内涵也不矛盾。失去了文学滋养的张艺谋,似乎沦为"赚钱机器",已经不会讲故事了。"后张艺谋时代"电影的所谓好看,仅限于视觉效果上。  相似文献   

16.
国外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影视改编大致可分为三类:基本再现、当代化和艺术化.在改编过程中折射出文学经典在新语境中阐释与传播的新涵义.1960年后国外亨利·詹姆斯小说影视改编研究热潮的兴起,正反映了影视批评和文学批评之间跨学科、跨领域的联系与契合,这对顺应并引导当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影视剧改编热现象,从“改编热”现象出现的原因、影视剧改编带来的社会效益、盲目的“改编热”对影视剧发展造成的创伤,以及影视剧改编长远发展的对策几个方面谈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齐人乞食是一个十分有趣却又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从这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小说的影子。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也因此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进一步演义改编成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如明代人许潮所撰的《泰和记》中的《公孙丑东郭息忿争》,后有孙仁孺所撰的《东郭记》,还有清代傅山所撰的《骄其妻妾》等,这些戏剧曲目的本事皆取材于孟子的齐人《一妻一妾》一章  相似文献   

19.
宋元明清讲述王安石故事或含有角色“王安石”的相关戏剧有19部,保存完整的有8部,涵盖滑稽戏、杂剧、传奇多类剧种,相关剧目以戏份剪裁和并虚入实的手段组织出了颇具特色的荆公戏。荆公戏多采掇前朝史事,其戏剧敷衍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因史演事、剪裁嫁接、戏谑改编等。这些戏剧的情节设置和曲文安排使得王安石的复杂形象在朝堂、生活、学术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展示,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朝代戏剧在取材和立意上的差异性。荆公戏在王安石接受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也是戏剧历史演变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不断改革创新,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流动的一项重要产业了。获得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经典电影《断头谷》,该电影将独特的本地的哥特风格和恐怖悬疑的元素融合得相当自然,整部影片无论是从光线还是画面的颜色、布景以致服装,整部电影都呈现出一种协调统一的渗透出神话故事般的意境。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其原著《睡谷传奇》有着不可割舍的原因。故此,本文将对原著《睡谷传奇》与其改编电影《断头谷》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