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技短波     
正"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FAST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天文学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FAST团队经过两年的紧张调试工作,实现了跟踪、  相似文献   

2.
正我约国家天文台的金乘进研究员采访,坦率地说,有赶时髦做热点话题的心思。他是有着"天眼"美誉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接收机与终端系统的负责人。看过刘慈欣的著名科幻小说《三体》,在我的想象中,金乘进在FAST项目中的作用无疑就是叶文洁的角色。假如真的有外星来电,他也许就是第一个接收者。但是在采访之前的沟通中,他就以斩钉截铁般的坚决断了我的念想。"涉及天眼的采访都需要单位批准。""哪个部门批准,你告诉我联系方式和电话。我们准备正式的邀请函。"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6月23日,备受瞩目的"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盛典"在北京举行,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院长王志明获得"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其提名理由为"在成都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学术特区,为西南科研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同年获得此重要奖项的还有"中国天眼之父",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南仁东。而在2014年,王志明教授的人工材料国际团队和另一位时代楷模——黄大年教授的团队,同时荣获第  相似文献   

4.
科技短波     
正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开放本着开放天空的原则,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31日0时起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所有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征集项目的评审结果将于今年7月20日对外公布。观测时间将从今年8月开始。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历时22年建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它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对于帮助人们解开宇宙初始混沌、暗物质分布及星系演化等谜团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神话故事《西游记》中,二郎神留给我们最记忆犹新的要属他那第三只眼了。此眼为天眼,威力无穷,有此神物,哪怕与齐天大圣孙悟空较量,二郎神也略胜一筹,若不是孙悟空略施小计,恐怕也成为不了日后的斗战圣佛。天眼一开,人神皆俯首。在十八世纪,一种与二郎神的天眼神力相当的现代科技装备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的望远镜能跟踪了。"8月28日凌晨,助理姜鹏向南仁东报告这个好消息。"测试小组:祝贺啦!结果不错!虽然我不知道观测细节和源的名字,下次告我即可。"5点36分,南仁东的回复中皆是激动的字眼。"下次",来不及了。9月15日,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闭上一双眼,拨开一片天。他走后的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新脉冲星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迎来首批成果,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发现脉冲星是FAST的核心科学目标。脉冲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脉冲星的本质是中子星,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因此,脉冲星被认为是理想的天体物理实验室,通过对其研究,有望得到许多重  相似文献   

9.
<正>新年伊始,新加坡的"开国之父"李光耀病情告急,于2015年3月23日溘然离世。李光耀曾受到当今世界各国领袖的高度赞誉,邓小平、克林顿、撒切尔等世界政坛要人均对他赞赏有加。鉴于与中国的独特渊源,他又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被称为"西方认识中国的领路人"。李光耀对于治国理念和世界局势的点评,不乏真知灼见,备受世人赞誉,东方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研究的范式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基础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精度高、功能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国之重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上海光源、"中国天眼"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9月25日,一口名为FAST的超级"大锅",在历经22年的漫长时光后,终于克服资金和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里安家落户——这无疑是本年度天文学界的一桩大事。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它的建成,将为中国探月工程和进一步深空探测提供技术支持,并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19)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以中国天眼首席工程师南仁东爱国敬业的事例激励学生深层次理解胸怀祖国、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用中国瓷器发展为例,提升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意识,激发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3.
<正>射电望远镜被誉为观测宇宙深空的"天眼"。与传统的天文望远镜不同,它是利用接收宇宙中发射出来的电磁波信号来探测宇宙天体的,其优点是探测距离远,灵敏度高,特别是随着其接收信号的反射镜面的口径增大,探测的距离和灵敏度将大幅提高。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黑暗中追寻千分之一秒间的"闪烁",这是林琳和伙伴的工作日常。即便疫情期间也是如此。37岁的林琳是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讲师。2020年,她和25岁的北京大学天文系博士生张春风、35岁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王培等联合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开展的一项"追光"研究,同时入选《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15.
弗兰克·班德是美国费城一名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的雕塑家,可是,如果你活得好好的,即使出再多的钱,他也不会给你塑身,因为他是法医雕像师,他的"主顾"全是那些被害后腐烂得面目全非的人.正是凭着班德能使腐尸"复活"这手绝活,费城警察局破获了一件又一件久拖不决的凶杀案.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天眼"(FAST)以500米的口径成为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以大为美"的天文观测领域,要比较射电望远镜的大小,需要分清射电望远镜的形态,是抛面的、球面的、带形的,还是把许多单个射电镜连起来组成的阵列(这个阵列可以看作是一个超大型射电望远镜)。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不同类型的射电望远镜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17.
正5月30日下午,作为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科协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科技中国梦建功新时代"专题报告会。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应用物理学家杜祥琬院士,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特别技术顾问何华武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院士,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首批西迁教师马知恩,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原院长刘财,"蛟龙号"载人作业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叶聪,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  相似文献   

18.
李白薇 《科学中国人》2010,(12):66-69,F0004
<正>从书房中走出的王文祥,一件笔挺的藏蓝色西装马甲,里面衬着一件颜色稍浅的条纹衬衫,下面是一条藏蓝色西裤。即便在家中,他也是那么的整齐、庄重,的确是人如其"书"、"书"如其人。现年已七旬的王文祥看上去不过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把刚刚过去的五年,称为中国创新的"黄金五年",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墨子、北斗等重大科技成果世人瞩目,创新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为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任务要求。科技工作者唯有牢记使命,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看见吴为山的雕塑是2000年4月,在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我立刻就喜欢他的多件作品.青铜的"齐白石",从瘦削的脸孔,到长髯,到许多皱折的长袍,捕捉了一个癯然独立的精神.费孝通是国际知名的社会学教授,我曾多次听过他的课与他的演讲.吴为山的"费孝通"比真人似乎更像费孝通:开朗的面貌,幽默的谈吐和乐观的精神都刻划了出来."荷兰女王"是另一件我十分欣赏的作品.通常西方艺术家很难画中国人面或塑中国人像,后之亦然.吴为山的女王头像完全跨越了此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