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最好的礼物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可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从小就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冲动。初生儿要挣脱父母对其手脚的束缚,为的是自由伸展;婴儿要挣脱父母的搀扶,为的是想自己学会走路;幼儿要挣脱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说,孩子从一出世起,就在  相似文献   

2.
为人父母者除能保障孩子物质生活 外,更应从精神方面对孩子加以爱护,以下便是优秀父母引领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浓情爱子处方 爱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的需要。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 建允: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爱心。 纪律 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以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建议:使用严厉的但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再平心…  相似文献   

3.
调查显示,我国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的教育。家长普遍认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找个好工作难,自己就这么一个孩子,怎能不为孩子着急。这一方面有社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些父母想让孩子来圆自己的梦:父母没能上大学,孩子一定要上大学;父母工资收入低,孩子一定要成大款;父母想当医生没当成,孩子一定要成为名医……凡此种种,看似为孩子着想,其实都是不应该的,甚至可以说是不人道的。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梦,他要为他的梦想去发展和奋斗,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他生命意义的体现。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个性和潜能,有些事情他喜欢去做;而有些事情他一…  相似文献   

4.
第一剂:要解放不要捆绑父母们总是觉得他们为了孩子、为了家辛苦了一辈子,实在是劳苦功高。但当孩子长大以后向您伸手要自由的时候,您是否想过,其实您也可以向孩子要自由?孩子虽然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但对孩子来说,您毕竟是他的“别人”。不要把孩子和自己捆绑在一起。让孩子去走吧,跌倒后再爬起来。第二剂:要漂亮不要邋遢许多女人一生完孩子,就自认为青春已经逝去。其实,30岁有30岁的精彩,40 岁有40岁的韵味,50岁有50岁的风度。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应该有自己的精彩生活。女人可以继续漂亮,男人可以继续潇洒。虽然已经…  相似文献   

5.
失职的父母     
<正>在怎样的时代浪潮下,父母都有共同的失职之处,那就是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将自己的所历经的烦恼和遗憾一一转嫁给下一代。时常在想,每一个生命一开始都是不幸运的,因为他不可以选择是否要来到这个世界,更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而此后,一些人的际遇令人歆羡,更多人的生活是辛酸惨淡的,这些都由不得生命个体去选择。我始终认为,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仅是将孩子生下来,养大的过程,其内容应当丰富得多。首先,在怀育孩子之前,应当确保自己充分具备做父母的心理准备,斟酌自己  相似文献   

6.
家教博览     
平据某媒体对考入清华、北大等高校的60多名文理科考生第一名的家教调查显示,这些考生的父母多为工人、农民、小职员,考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家教都有以下的几个特点:1.父母虽然文化少,但都有人格的力量,能给子女以良好的家庭影响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从各方面帮助孩子提高素质,树立信心,积极上进;2.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学习和生活,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创新,在学习和考试上不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和考试;3.家庭生活民主,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处,在学习上尊重孩子的志趣和选择。成…  相似文献   

7.
天下的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 ,充满爱心地把他们抚养和教育成人 ,而孩子是否都能听从父母的教育并回报父母呢?父母抚养和教育孩子时 ,千万不要忘记首先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 ,然后再去求知 ,做事。如孩子不会做人 ,难免会出错。大家可能没有忘记 ,去年春节前夕 ,浙江金华四中高二学生、17岁的徐力因对母亲提出的学习目标无法实现而感到压抑 ,多次与母亲发生顶撞 ,最终发展到用榔头将母亲活活砸死。这个惨案骇人听闻。现在回想起来还会令人不寒而栗。子女因不满父母的管教 ,亲手杀死他们的事例 ,虽然只是极少数 ,但却不容忽视。我们不禁要…  相似文献   

8.
1.爱。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礼物的需要。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建议: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爱心。2.纪律。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建议:使用严厉的且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再平心静气地向他解释:“无论你何时再犯,我都会阻止,直到你能自己改正为止。”3.以身作则。你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言语方式来传递的。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建议: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4.自尊。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他的尊重培养出来的。体罚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尊重意味着你必须将孩子看成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允许他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建议:即使孩子的发展与你为他设计的目标并不一致,或者他的有些表现你很难理解,你也应尊重他的个性。你要关心他,但不要什么都替他作主,你应鼓励他独立思考并勇于探索,让他知道你随时都在关注着他。5.良好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9.
专家建议,父母应给孩子以下十大礼物:一、爱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礼物的需要。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建议: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爱心。二、纪律孩子健康成长的路上,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以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建议:使用严厉的但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再平心静气地向他解释:“无论你何时再犯,我都会阻止,直到你能自己改正为止。”三、以身作则你传递给孩…  相似文献   

10.
《家庭与家教》2006,(10):51
首先,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理直气壮地说一声“不”。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勇于坚持原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让孩子心目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观念,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心目中有一条是非界线,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规则。其次,家长要牢固地树立懒妈妈养了勤孩子的观念。我们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养活孩子一辈子,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可替代,要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甚至,家长的担子也可以较早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要知道,这对…  相似文献   

11.
做人要诚实,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诚实的品德。可是,孩子为什么会不诚实呢?根源往往在父母自己身上。一、孩子不诚实是大人逼出来的。孩子失手打破了花瓶,父母发现后问他:“是谁打破的?”孩子初次做错事,如实承认了。可是父母只心痛损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骂一通、打一顿。这样,孩子下次弄坏家里的东西,当父母追问的时候,他就不敢承认,甚至说假话。二、孩子不诚实是大人宠出来的。孩子喜爱的玩具、画册,不肯拿出来跟亲戚、邻里的孩子一起看、一起玩,谎称搞坏了、寻不着了,父母反夸他真能干,真机灵。这样颠倒是非,孩子对说假话就逐渐无所谓了。  相似文献   

12.
爱在每一天     
爱自己、爱父母、爱伙伴、爱学习、爱生活,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让孩子——要在孩子心中播入爱的种子,这是每位父母都希望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呵护、支持、培养孩子的“爱心”呢?最重要的是将爱的音符融入每一天的生活细节之中,让孩子从本身做起,爱自己、爱父母……1.爱自己。孩子怎样“爱自己”,需要父母关心吗?如果父母过早地、苛刻地要求孩子“让梨”,却没有细心指导“把关心留给自己”,孩子甚至会误认为“爱自己”是不光彩的、自私的。其实,爱自己是人的天性与真本,也是爱他人、爱人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之一。父母…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14.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单独进行活动,事事护着孩子,有些事孩子可以做的也不让他干,因此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当然,父母对孩子生活上关心是必要的,直至把全部感情和爱抚都倾注到子女身上,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事无大小,全部替孩子包办,这对孩子是不会有什么好处的。马卡连柯在他的名著《教育诗》中写道:“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可是,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是孩子产生意志薄弱和依赖心理的根源。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做身边的事情,这叫做自主;再逐步发展,也就养成了独立性。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去麻烦周围的人,这是培养  相似文献   

15.
每位父母都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是什么是最好的?事事亲力亲为,一手包办,认为自己的意愿就是孩子的一切。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离开父母,如果他们一切都依赖父母,那以后又怎样独自生活。最好的,并不是父母的思想和不劳而获现成的"实物",而是需要孩子自己主动去探索、学习和感知。  相似文献   

16.
爱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本能和责任。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本无可厚非,但良好的愿望只能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会适得其反。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和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今天,父母冀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成名成家、出人头地的心情,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家长们煞费苦心地为子女学习倾注了自己的精力和财力,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未来,不管孩子是否有天赋和兴趣,都要求孩子按父母设计的程序去做。“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了孩子生活世界的典型写照。过多的课程和过重的心理压力,使孩子叫苦  相似文献   

17.
《寻找成龙》讲述了一个随父母生活在印尼的孩子,于偶然的机会来到中国,因喜欢成龙而四处寻找他的故事。在这部电影里,成龙就演他自己,虽然不是极具挑战性的角色,但他表示,自己是  相似文献   

18.
父母亲对于孩子拙于处理的问题,必须做适当的指导,而不是越俎代庖。教导的关键不是给予答案,或替他完成工作,而是经过指导后,把问题留给孩子去思考,去解决。要想孩子有个精明能干的头脑和处世能力,必须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就做人做事和思考等多加磨练。我有一位朋友,他在家庭和事业上都非常成功。在一次聚会里,他说出了他成功的秘密。他小的时候,父母  相似文献   

19.
夏天的选择     
孩子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长大的,或者说是在一次次选择中将自己的习惯、脾气秉性乃至性格用自己的手塑造成了,而在长大之后无法更改。小铁小时候,大概三四岁的时候吧,刚上幼儿园。他上的是那种日托的幼儿园,我不大赞成让孩子上整托,虽然那样做家长可能省事省心也省力,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我一直顽固地觉得孩子在小时候还是在父母的身边最好,因为孩子小时候所需要的亲情和知识两方面的教育,父母都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而且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是任何条件再优越的幼儿园也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我和他妈妈再忙,也要在每天的黄昏去幼儿园接他,在回家的…  相似文献   

20.
1.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父母希望孩子衣着整洁、举止文静,因此越来越少的家长允许孩子到家门以外的大自然中去活动;周围的邻居往往喜欢安静,因此哪怕家中的孩子只是喊上几声、跳上两下,父母都会想办法制止。面对这样的生活,孩子们只好无可奈何地越来越乖了。虽然这可以被视为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心灵也受到了压抑。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象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抓小虫子、看蜘蛛结网、打水仗甚至无意义的奔跑或是喊叫——这些以孩子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