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科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可以从课堂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去组织与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1.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参与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等。2.要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复习铺垫”与“激趣导入”环节。“复习铺垫”所设计的内容要真正起到减少新知学习坡度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克服对新知学习的胆怯心理。“激趣导入”的内容与形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有一定的神秘感与趣味性,更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  相似文献   

2.
新课教学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有利作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要设计好新授课的复习铺垫。  突出一个“近”字。所谓近,就是复习的内容与所学新知识联系紧密,数量关系相近,思路相同,是学习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这些内容的复习,能较好地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如教学亿以内数的笔算加、减法,在复习时可设计这样一组题:3865+427、3560+976,让全体学生动笔算。算完说一说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切忌孤单地提问或让学生教条地背诵。随后教师…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课始安排一个“复习铺垫”,此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紧密联系。通过“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教师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种铺垫好吗?我们来看两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1.引出整数数位顺序表。教师请学生口答整数数位顺序表,要求说出“个级呈有哪几个数位,表示多少个几?”“万级里有哪几个数位,表示多少个几?” 2.读出精选复习题,重温读数法则。教师让学生读出下面各数:480、408、4800、4008、4080,然后小结万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导入复习10减几、十几的数的组成,作好“破十”的知识准备,提出问题,引起新旧知识矛盾冲突,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心理准备。复习过程设计如下。1.教师提问。(可插放音乐)10-9=10-8=10-7=10-5=10-6=2.教师演示:左手拿9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学生一共是几根小棒?学生:9+2=11,共有11根小棒。教师: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学生:从2根小棒中取出1根与9根小棒凑成10;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1个“十”与一个“1”就组成11。教师按学生…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课导入方式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采用复习铺垫。重现与新知密切联系的旧知,找到与新知识相关联的旧知识作为“固着点”;另一种主张创设生活情境,直接引入,这样不仅省时,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两种主张各有其利弊,但也带有偏见。其实,数学课堂导入的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吃透教材后灵活运用、精心设计。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课导入呢?  相似文献   

7.
怎样教“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文/吴征宇一、复习铺垫,打好基础1教师演示。教师逐一交替出示小鸡、小鸭图片(如下图),提问:“是小鸡的只数多还是小鸭的只数多?”学生回答“同样多”后,教师拿走2张小鸭图片,继续提问:“这时小鸡和小鸭的只数相比,还...  相似文献   

8.
一、引人新课时启发学生“说”在复习铺垫时,教师准备的内容要与所学的新知识紧密相联,简单明了,易于学生思考和回答,真正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例如,第十册《最大公约数》这一节概念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学生难于掌握。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出示:① 12的约数有哪些?② 18的约数有哪些?③ 12和18的公有约数有哪  相似文献   

9.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还有人说:教师=“编剧”+“导演”+“演员”。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有某种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不再是“编剧”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象地比喻为编剧,颇有艺术色彩。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  相似文献   

10.
数学复习课难上,数学总复习课更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心声。对教师,要复习的内容实在太多———一学期的知识要在短短的时间里“扫过堂”,讲得口干舌燥还总觉不到位;对学生,教师讲的内容自己都学过,听不听无所谓。可一旦测验结束,教师感叹:难道连这也忘了吗?学生恍然:这些知识老师怎么不复习?显然“供”与“求”的矛盾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落差。学生到底缺什么?教师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复习目标、设计复习内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认真总结和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我对复习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采用“自…  相似文献   

11.
杨辉 《四川教育》2001,(6):32-32
一、质疑引入,练习铺垫。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简单应用题,这一 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应用题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 “复合应用题”复习) 师:根据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 一起解决吗?(学生提出问题,这里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学生阅读后, 教师抽学生回答:什么是复合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弄清题 意,分析数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2.基本练习。 师: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 …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铺垫"必须有吗?传统的课堂教学分为:复习铺垫、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回家作业。复习常常是教师为学生已经做了一些要解决新问题时需要的知识铺垫,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只是把开始上课时复习的知识拿来用即可,如要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十步教学法”针对数学教学中重教轻学的弊端,鸡西矿务局第二小学总结出了“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的教学新法──十步教学法。十步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如下:课前复习──新课铺垫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设疑自探──自学实践解疑悟理──信息反馈归纳概括...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学习是运用已有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老师们致力于精心设计各种“复习铺垫”,以便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那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复习铺垫”究竟怎样设计较为科学呢?本文试图通过一反一正两个例子,谈谈对“复习铺垫”的思考。一、知识与技能的铺垫应“惜墨如金”【案例“】九义”教材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分数应用题”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只数是白兔的13,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在教…  相似文献   

15.
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生实际 ,分别予以诱导、引导、启导和疏导即“四导”。下面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并以“铺垫导入、自学质疑、释疑解难、反馈练习”四环节教学模式为例说明其方法。一、铺垫导入 ,重在诱导“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要为这一节课学生的创新作一个较好的铺垫。例如 ,有位教师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 ,一开始就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进行诱导 :1 2 4÷ 12 =?  2 .2 4 0 0… 0( 10 0 0个 0 )÷ 12 0 0… 0( 10 0 0个 0 )=?题目一出来 ,好多学生都惊呆了 ,嘴里嘀咕道 :“这好难除啊 ,…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集锦一、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法教师把该课时的教学内容“点”出来,让学生事先了解它,并集中注意力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中“求两地距离”的问题前,教师指导学生复习速度、时间和距离三者的数量关系后,说明:刚才我们复习了行程问...  相似文献   

17.
“学生问、教师答”好处多──课前提问改革尝试河北平泉民族师范学校(067500)周发问题的提出传统的课前提问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通过此种方式一方面复习旧知识,同时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但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这种提问方式往往流于形式:或叫起一...  相似文献   

18.
所谓“巧引”,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除困惑,掌握知识。一、复习铺垫时的“巧引”复习铺垫旨在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并且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巧妙进行引导,“引”在要害处,“导”在关键时。如教学第五册被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先让学生复习口算:20×3、200×3、2000×3这几道题,算完后引导学生观察:被乘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并且引导学…  相似文献   

19.
郑圣发 《黑河教育》2014,(12):43-43
新课改前后,复习铺垫作为引入新课的重要方式,渐渐被人们忽视。事实上,决定要不要安排复习铺垫的重要依据,应该是教师教的需要和学生学的需要。可见,教师应因教材所需、学生所需设置复习铺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李瑞龙 《云南教育》2002,(10):45-4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分解质因数”。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能区分“因数”、“质数”与“质因数”;2.指导自学课本,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点: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区分“因数”、“质数”与“质因数”等概念。教学过程:步骤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复习提问:20以内有几个质数?举例说明为什么把它们叫做“质数”。学生思考回答,相互订正。激趣导入小丽出生的月、日两个数相乘,积是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