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及北京四合院,人们往往会想到元代建都北京及其街坊胡同形成的历史.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它作为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驰名中外.因为院落为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老北京人也称它为四合房.  相似文献   

2.
北京四合院浑然天成、闻名遐迩,是北京代表性的建筑。顾名思义,它大体上是指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合围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其实,在历史上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劳动人民最主要的居住形式,但是只有北京四合院以其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档案是指在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的建设、使用、保护、改造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四合院的经济、文化价值、历史变迁、建筑特色等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做好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工作,打造四合院文化品牌,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和文化基础建设.下面,笔者仅以东城区为例,谈谈对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档案管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大师在一般人眼里,应该是要讲些派头的,可梅兰芳大师从默默无闻,到后来成名,不仅不讲派头,而且为人非常谦恭. 时间回到上世纪20年代后期,"四大名旦"的局面形成:程砚秋唱腔如徇徇书生,戏迷多为知识界人;尚小云"铁嗓钢喉",追看他戏的以北京南城商贾最盛;荀慧生台风烂漫,生活气息浓郁,市民阶层如醉如痴.唯有梅兰芳,成派早早,反倒少了流派痕迹,使各阶层观众无不喜欢,都能从他的表演中找到合自己口味的某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刘鹏 《北京档案》2007,(10):38-39
北京从十二世纪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中心.这一时期,四合院式的住宅在北京得到了发展.虽然北京也有行列式的住宅(清代的八旗营房)和少数其他类型的住宅,但四合院一直占据主要地位,而且很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6.
大栅栏——独具特色的老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汇集了中国帝都建设之大成.它以规划布局之严整、气势之宏大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人类文明之一大杰作". 随着北京旧城危房改造的加速进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街巷胡同和四合院正在逐渐消失.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大栅栏、琉璃厂一带划定为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使北京外城有一片街巷胡同得以幸存,实属难得.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19日-21日,"第四届中国民营图书发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协办.  相似文献   

8.
进入2000年后,随着多种媒介形式以及同类媒介形式之间竞争的不断升级,"改版"成为"市场为主导"的报业发展期的大势所趋.但过快的改版频率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内容创新不足;二、报纸定位不稳定;三、受众调查滞后;四、媒介运作整体观念缺失.这些问题应当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梅兰芳与山西巨贾牛子厚的情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自号缀玉轩主,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梅家至梅兰芳,梅门四代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成丰、同治年间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座落于山东省栖霞县城北古镇都村的牟氏庄园,是旧中国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家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该庄园的建筑史可追溯至清雍正年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形成现在的规模.庄园坐北朝南,东西长158米,南北宽148米,总面积两万多平方米.从总体上看,属于套院式布局,即大院套小院,小院为四合院、三合院和二合院.纵向重重院落相套,横向以更道相通.庄园除拥有三组六院480余间厅堂楼房外,周围还有附属房屋11处、331间和佃户住房437间.院内主体建筑多属二层楼房,连同屏门、东西厢房组成四合院.  相似文献   

11.
都说北京夏天的槐花香满街,其实是香在胡同里,香在它的京味文化中。在那些幽深的巷子里,槐树、胡同和四合院,才是真正北京文化的"味儿"。来北京,逛名胜景点只是看其华丽的外表,深入胡同游,静静地走,细细地品,触摸  相似文献   

12.
曾经创造北京第一份都市早报、第一份彩色早报等诸项"第一"的北京晨报,在当前的北京早报市场再掀波澜--2009年11月18日,北京晨报全面改版改型,由对开报纸改为四开报纸,内容、形式、风格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3.
东北辽阳城区,有一座古色古香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历经百年风雨,仍保持当年的风貌,散发出颇为幽静的独特魅力,它就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四合院——彭公馆.电影《一代宗师》、电视剧《哑妻》曾在这里取过景. 彭公馆是张作霖统治时期,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彭贤的私人官邸,1921年依照北京王府建造模式兴建.整体建筑古朴庄重,不能不提及的是,尽管彭公馆是典型的中国式四合院,但其间又流露出中西合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张宝申 《北京档案》2007,(10):50-50
北京和平门外的琉璃厂,因元朝建大都宫殿在这里设置烧制琉璃砖瓦窑而得名.明末清初,琉璃砖瓦厂迁到京西门头沟,这里形成了图书、字画、文物市场.这一带也是文人名士聚居的地方.在琉璃厂东街路北的火神庙西夹道(现为西太平巷)内,有一处至今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这里就是清初名士王士禛的故居.  相似文献   

15.
当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过去10年后,"性别平等"、"社会性别 主流化"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普通词汇。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业界资讯     
《新闻战线》2020,(1):118-118
"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2019年12月19日,"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指导、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旨在用短视频形式展现当下全球华人多元丰富的生存状况与精神风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7.
专家点评: 从怀柔、从石景山、从丰台、从北京的不同角落,一群年龄各异、职业不同但志同道合的人,出于对北京的热爱,出于对历史记忆的热爱,自发地组织到一起,寒暑不分,游走在北京的胡同中.用相机、用纸和笔,对即将拆迁的胡同、四合院,进行原汁原味、"不加干涉"地抢救性拍摄、记录.故事读来令人感动、敬佩,档案工作是以保存社会真实面貌为己任的,从业务运作到敬业精神,我们从中可以读出很多、很多启迪和鞭策……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都,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余年的建都史。说起老北京的城门,民间早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元代以来,为适应军事防御和政治经济的发展需求,北京经过历代皇朝不断修葺完善,逐步形成了"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四方围合,独具特色的建筑格局。根据史料寻迹,明代的"外城",指的是北起正阳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集合体"就是系统,"过程"就是系统中各个组织部分相互作用和整体发展变化。我国古代《易经》中所谓"保合太和,乃利贞。""和",即要求事物保持和谐协作的状态;"合",即要求事物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此处的"和合"则强调事物和谐协作的状态和互利共生。无论是"集合体"还是"和合"说,强调的都是系统  相似文献   

20.
晋中传统建筑受地域影响多山多石,在装饰上以砖雕为主辅以石和木雕,在布局形式上民居形成四方围合的四合院建筑群、内部开敞外部封闭的基本形式,其中以晋中地区的晋商豪宅为代表。通过对晋商民居建筑装饰、布局的了解,揭示装饰纹样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人们对民居建筑艺术有更深入了解。晋中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形态、风俗习惯、阶级观念以及他们从商的理念、生活的态度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建筑中包含的文化影响着一代代的晋中人,使儒商之称成为山西独特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