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蚕室每期养蚕结束后的间隔期饲养肉鸡 ,实行蚕与肉鸡套养 ,每年除养蚕的正常收入外 ,每平方米蚕室还可增加养鸡纯收入 180元左右。一般 4 0平方米的蚕室每年可多获得养鸡收入 750 0元左右。一、套养期的科学安排12月中旬至 2月上旬 ,饲养第一批肉鸡。 2月下旬至 4月中旬 ,饲养第二批肉鸡。 4月下旬至 6月上旬饲养春蚕。 6月中旬至 7月中旬 ,饲养夏蚕。 7月下旬至8月下旬 ,饲养第三批肉鸡。 9月上旬至 10月上旬 ,饲养中秋蚕。 10月中旬至 12月中旬 ,饲养第四批肉鸡。二、蚕室具的严格消毒采用两次消毒法 ,即在养蚕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选用…  相似文献   

2.
养蚕     
养蚕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还在时的事. 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放过.连养蚕也要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都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子到地里去采叶,我与姐姐们跟了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桑叶做一只碗,装了一碗桑葚,跟蒋五伯回来.  相似文献   

3.
客房铺床,也称为“做床”,包括“西式铺床、中式铺床法”,西式铺床在我国酒店(宾馆、饭店)服务业中是一项基本技能,是从事客房服务工作服务员应具备的技能之一,是旅游学校客房服务专业的主修课,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正确训练。 一、西式床的铺法 1.西式床的铺法可分为标准、高级、豪华。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使用床单的数量多少上。标准床是铺两张床单,一张是衬单,一张是垫单;而豪华床则是铺三张床单,也就是在标准床铺法的基础上,再在毛毯上面铺一张床单。床单数量上的区别,体现了铺床的整体效…  相似文献   

4.
《养蚕》这一课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饲养蚕的技能和长期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我在教学本课时考虑到养蚕是我乡的支柱产业,蚕农养蚕往往凭自己的经验,结果使得蚕茧的单产、总产和效益都受到影响,针对这个实际我对《养蚕》这一课教学作了调整,两课时改为四课时。 第一课时,养蚕前的准备。向学生介绍蚕室、蚕具的消毒、杀菌,特别是如何进行药物消毒,并让学生自己回家帮助家长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5.
发光蚕     
发光蚕日本农林水产省国立养蚕及昆虫科学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的载体(外源基因载体)。它能够在蚕内稳定地合成蛋白质。应用这种新载体,已成功地培育出一种发光蚕。这种载体比应用多面体启动子的常规载体稳定。非常简单地把这种载体与食物混合用以饲养蚕,就能产生有用物...  相似文献   

6.
小学四年级《现代科技》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养蚕》,学习本单元的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蚕的一生是怎样发育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分析等能力。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没见过蚕,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养蚕,枯燥无味,怎么讲学生也是一塌糊涂,而且各种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因此,我们决心克服重重困难指导学生亲自养蚕。我们打听到市郊有一养蚕场,通过联系我们弄到了一批蚁蚕,我们决定先分给科技组的三十多名学生分散喂养,有了经验后再让全体同学喂养。他们小心翼翼地把蚕放到准备好的“房子”里。从此他们精心喂养,与“宝贝”朝夕相处五十多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7.
忆儿时     
<正>一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第一件是养蚕。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日的事。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养蚕,都把它叫蚕宝宝,特别是它白白胖胖的样子我们可喜欢了。正好,这学期学校成立了养蚕兴趣小组,我们都积极参加了。第一次活动,老师问我们想知道蚕的哪些事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蚕是怎样长大的?蚕是怎样走路的?蚕会呼吸吗?蚕有血液吗?……可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解答,而是要我们把这些问题记下来,在这次养蚕活动中自己来研究。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学生在养蚕活动中了解了蚕的一生,本课以蚕作为样本,激发学生了解其他昆虫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全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整理养蚕日记”,是对前一阶段时间饲养、观察活动的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昆虫身体变化的兴趣。第二个活动“比较它们的身体”,通过观察、比  相似文献   

10.
《春蚕》在结构安排、人物性格描写、表现方法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教学这篇小说应该注意让同学了解这些特点。(一)结构纵横交错、内外结合,纷纭中见严谨。《春蚕》选取了一个生活的纵剖面,以老通宝家养蚕的辛酸史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整个故事是按照蚕事的顺序组织结构的:准备养蚕(故事的序幕、发生)→养蚕开始(故事的发展)→养蚕大搏战(故事的再发展)→蚕事完成,丰收成灾(故  相似文献   

11.
蚕村“财神”虎头,蚕村,一首迷人的田园诗.蚕村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更是一曲悠扬的水乡赞歌。虎头人戏称村农民文化学校为:“老母鸡”,这朴实的比喻,发自虎头蚕农的肺腑?是心里话?从下表中看答案:虎头村农校栽桑养蚕培训七年的情况调查表虎头,是江苏高邮卸甲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萝卜肉质根膨大期萝卜营养生长主要农艺性状与塑料大棚中光照密强度、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相对湿度4个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大棚青萝卜肉质根膨大期部分营养生长指标和对应大棚环境因子进行回归和相关分析.结果:在青萝卜肉质根膨大期,大棚内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相对湿度日变化范围分别为0~22000 lx、9~24℃、14~19℃和58% ~96%;日平均值分别为10693 lx、18.6℃、16.5℃和73.8%;空气积温为930.0℃,土壤积温为819.2℃;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地上肉质根长和地上肉质根宽分别达66.1 cm、58.3 cm、21.9 cm、15.9个、12.2 cm和73.4 cm;株高、叶长和地上肉质根宽生长模型符合逆函数,叶片数生长符合S曲线,地上肉质根长符合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在试验期内,除叶宽外,其余指标与积温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随平均光照强度的降低和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加,营养生长的增长量逐渐降低.结论:塑料大棚环境因子对青萝卜肉质根膨大期主要营养生长指标影响显著,能满足肉质根膨大需要.试验为萝卜大棚"两高一优"栽培和此青萝卜材料在凤阳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省力养蚕法     
省力养蚕法顾明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丝绸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养蚕业的发展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所以,推广运用省力养蚕技术是今后发展蚕桑生产、提高效益的主攻方向。一、改固定架为活动架传统的蚕架为固定式长方形支架,由于支架的长短、高矮不一,每个支撑...  相似文献   

14.
农用塑料地膜除滴剂的制备与使用甘肃工业大学化学系刘长林用普通塑料地膜做温室大棚,由于普通地膜的疏水性,当棚内温度比外部高时,塑料内表面就会产生雾滴。它阻碍了日光透过,影响植物生长,雾滴落在植物上,还会引起作物叶子腐烂,造成减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  相似文献   

15.
养蚕     
养蚕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还在时的事。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放过。连养蚕也要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都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  相似文献   

16.
广西属亚热带气候地区,能实现一年7~8次养蚕,比长江流域多4~5次。但温度高、湿度大的养虿环境,易爆发蚕病,常导致养蚕难、育种难、制种难、产量低、质量低“三难二低”的技术难题,影响了产业发展。品种和技术因气候差异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可替代性,只有自主创新培育出适合亚热带地区强陡、高产、优质、易繁的优良品种,创新研究出适合亚热带地区的养蚕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1器材准备 宽为2cm,长20cm的铁片、铝片、铜片各1片;2cm宽,20cm长的玻璃片1块;2cm宽,20cm长的木条1根;打字蜡纸下的棉纸1张;氯化钴5g~10g;酒精灯一盏;200mL烧杯一个。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学生在养蚕活动中了解了蚕的一生,本课以蚕作为样本,激发学生了解其他昆虫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全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整理养蚕日记”,是对前一阶段时间饲养、观察活动的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  相似文献   

19.
蚕丝,是蚕结茧时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它与羊毛一样,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根据食物的不同,又分桑蚕、柞蚕、木薯蚕、樟蚕、柳蚕和天蚕等。由于桑蚕丝从栽桑养蚕至缫丝织绸的生产过程中未受到污染,因此是世界推崇的绿色产品。又因其为蛋白质纤维,属多孔性物质,透气性好,吸湿性极佳,而被世人誉为“纤维皇后”。  相似文献   

20.
5月初。科学老师说要带领孩子们养蚕.我这个语文老师也很兴奋。如今的孩子,能与蚕亲密接触者凤毛麟角,有的甚至连见也没见过.更别说亲自养蚕了。从蚁蚕到结茧差不多需要一个月,学生能这么长时间地与蚕近距离接触.与它们朝夕相处,这期间的动人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