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新叶 《档案管理》2023,(3):99-102
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以独特的金石档案形式记录着汉代农业的发展,这种无可比拟的自然属性是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工作的基石。本文以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金石档案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潜在价值和数字化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遵循共享性原则,构建一个结构有序、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数据库”,切实有效地实现黄河流域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最后,依托数字虚拟展示系统对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金石档案数字资源进行交互性的整体传播。  相似文献   

2.
“黄河宁,天下平”。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黄河流域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他曾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调研,并于2019年9月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黄河流域正在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篇章,这不仅为沿黄河城市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对沿黄流域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黄河宁,天下平”。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黄河流域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他曾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调研,并于2019年9月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黄河流域正在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篇章,这不仅为沿黄河城市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对沿黄流域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周蓉 《档案管理》2022,(6):108-109
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类档案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从文献与统计两个方面,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三个大类,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民间艺术类档案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涉及广,主体多;整体弱,有差异;档案化,不到位;资源薄,服务软;有规制,欠细化的结论。解决之道,应在档案主管部门主动作为,承担起档案管理的主体责任;依法行事,抓住档案化管理这个纲;在数字资源建设中,量力而行;在服务中,运用数字技术建设共享平台;对相关法规、规章、规范进行系统性的修改完善与细化等方面花气力,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网络电子期刊资源建设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本文从介绍因特网的发展概况入手,论述了我国网络电子期刊资源建设的必要性与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我国网络电子期刊资源建设的几条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覆盖菏泽全域,为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和平台。黄河档案是黄河流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形式不一、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它们既是黄河文化的历史记录与物质承载体,又是弘扬发展黄河文化的重要媒介。[1]档案管理部门应深入挖掘利用黄河档案资源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信息,探索符合菏泽实际的新路子、新机制、新方法,把稳档案文化的建设方向,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主动融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的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7.
在悄无声息中,《大陆桥视野》这样一本新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经过4年的精心培育,已成为新亚欧大陆桥或者说“新丝绸之路”大区域经济和贸易的代言人。要知道,仅在国内,这条经济带就跨越10个省市区的广阔地区连接着东部沿海、中原和西部。今天,“地球村”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跨越与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一体化融合着各个国家、地区、行业的人们,没有人能回避经济的融合。翻开这本全彩铜版纸印刷的杂志,一股跨越省市区的大区域经济气息扑面而来,从沿海的江苏、山东,到中原的河南、陕西等,再到最西头的新疆;从连云港…  相似文献   

8.
90年代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进入“第二步跨越”的重要发展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变化。经济宣传报道可能出现什么发展趋势和特点呢? 经济理论超前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必然带来经济理论的活跃和繁荣。党的十四大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就是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作为划分姓“社”姓“资”标准的传统观念,明确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了一条符合现代经济运行一般规律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报面临着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的问题。加强企业报的经济信息报道,是当前企业报采编人员面临的新任务。 (一) 邓小平同志在为《经济参考报》的题词中明确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把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新闻工作的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这  相似文献   

10.
在1988至1991年的这一段日子里,我以一个新闻记者的身份,参加了“七五”期间的国家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黄河流域经济资源开发。靠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和两条腿,我曾四次到达黄河流域,进行经济、社会、文化的实地采访和综合考察。这种考察活动比起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即时采访来,确实更能够发现生活的本质,更能够锻炼自己的宏观理论思维,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四访黄河,从青海一直走到山东。前后行程万余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评介东莱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19个单位、140多名科技人员历时4年半完成的“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课题,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有关黄河前途的重大问题。本书即是这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以宣威滇黔为例开展西南民族地区交通经济带一体化开发研究。认为宣威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城镇辐射力差,带状经济远未形成。在南贵昆、成德绵经济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优先发展,尤其杭瑞(宣普)高速公路、贵昆-沾六复线铁路“两大通道”贯通该区域的前提下,这是宣威滇黔交通经济带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促进城镇、产业体系、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一体化开发,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宣威滇黔交通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我国建设最早、投入最多、实力最强以及社会服务覆盖面最广的信息系统之一,以为各级政府、计委服务为已任,作为宏观经济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论述了经济信息系统建设所面临的环境、机遇以及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4.
韩瑞鹏 《档案》2022,(5):4-9
黄河档案承载了包括仰韶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在内的黄河流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亦是人们认识黄河、治理黄河的重要依据。文章首先从国家需求、历史需求、实践需求、人民需求四个方面对黄河档案资源体系高质量开发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而后对黄河档案资源体系高质量开发的现有优势和困境进行探究,最后结合《“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中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任务,提出“扩展收集范围,夯实内容基础”、“依托新兴技术,挖掘内外纵深”、“加强协同交流,优化馆藏结构”、“数字资源主导,重构资源体系”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教研系统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梅 《晋图学刊》2006,(4):28-31,35
本文先论述了教研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地位与作用,然后阐述了教研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组织方法、方式和建设模式,最后就其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当前开发少儿网络资源的必要性与原则及开发利用少儿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步骤,指出加快开发少儿网络信息资源并据此构建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新任务,最后提出图书馆构建少儿信息教育平台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整合经济区内各系统的信息资源,构建经济区的文献信息系统。文章重点对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信息系统的构建目标、构建原则和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开发利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渠道和措施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论述了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开发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8条渠道和5条措施。  相似文献   

19.
01 引言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滋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一直具有突出地位.万里乘风潮涌阔,千秋大河又一载.现如今,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了全国15%的耕地,创造了约14%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腹地和能源基地,...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 十年前,邓小平同志为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十年来,小平同志的这一题词,对我国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乃至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们重温小平同志的这一题词,倍感其意义的重大和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